老子的《道德經》算不算百書之首?為什麼老子僅憑藉《道德經》一書,就可以稱為聖人?

渢木


老子其人:原名李耳,春秋末期楚國人;生於河南鹿邑,任楚國史官,生卒不詳……大家知道老子也就是源於他的“五千真言”,也就是《道德經》一書。老子被譽為“第一聖人”,也是與時代背景有關……

老子的年代正處於春秋末期,當時正是諸子百家還未門立,老子任史官,幾乎閱遍天下典籍,博學以被天下認可……學徒也廣佈四海,其中就有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

我們在來分析一下這“五千真言”~《道德經》:《道德經》的主旨思想來自《易經》,《易經》也叫《變經》,被譽為“群經之首”詮釋“變化之道……與《易經》一樣,《道德經》也是從非常宏觀以人的角度來看待理解“自然”,奠定了為人的基本準則就是“德”……

“道”為何物?老子認為它是天地萬物的一種神秘力量,支配著萬物生長與衰弱;但從不主宰操控萬物,老子認為它是由“陰陽”交互而成…及“一陰一陽之謂道”。而在人的身上,道的體現及為德。老子舉了個例子~“水”,水是萬物之中最“善”最“柔”的物質,“水利萬物而不爭”,水滋潤萬物,但水從不居功,處處放低自己身位,不與外界爭鬥,不貪圖獲利。體現在人的身上就是“慈善”與“無私”……

老子的思想在於從人的角度去理解“自然”,又從“自然”的角度為人奠定基本準則,以至於後來諸子百家都要參考這部《道德經》……也逃過了始皇焚書坑儒的災難……同樣的,更是我們文化思想的啟蒙之作!




秦風攸攸


老子的《道德經》經過幾千年風風雨雨,千蒼百孔的歷史長河經久不衰,必然有它得道之處。書裡論人生、談治國、講道德、聊人性……小到個人鄰里、公司、企業,大到集團、黨派、國家,一書受用無窮。科學界、科技界、教育界、醫學界、農業產業界等等無不廣為應用,這已經足以證明它是大地神州的葵寶,百經之首當之無愧!

老子的《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字字珠璣,句句精闢,章章造詣深。“道可道,非常道”,萬物軌跡,自然法則,玄之陰陽,因果輪迴,順道利我,逆道禍患源河……你們說老子為什麼不能憑藉《道德經》一書,成為聖人呢?



且我們不談《道德經》一書,就談老子本人吧。

第一點,以他的資質在當時完全可以當個一官半職,享盡榮華富貴,但它沒有,它樂於清貧。

第二點,為什麼他大半部《道德經》都在論無為而治?最大一點就是憂國憂民,他痛恨戰爭,嚮往和平,為民主、民權、民生考慮的多。

第三點,用現代話說,老子零緋聞。在史冊裡,老子只娶了一個老婆,有無子嗣並無記載。這足以說明老子個人自律性很強,為人正派,有君子之道骨。



因此,從上述這幾點來說,一個愛國、愛民、愛妻的人,老子被世人尊稱為聖人,也是當之無愧。各位看官覺得如何呢?


詩驀1



梅里一了


《道德經》吸取了《易經》部分智慧,《易經》才是百書之首,還有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里老子是太上老君,不是聖人是神仙。

儒家的排名是:小人—人—君子—賢人—聖人。

道家的排名是:惡人—人—道人—真人—神仙。

佛家的排名是:壞人—人—羅漢—菩薩—佛祖。

在外國,稱老子是自然科學之父。

聖人的標準是沒有道德缺陷且有高級智慧的人,為後人有“立德、立功、立言”的實際功勞。相當於道家的真人佛家的羅漢。

其實老子出函谷關去尋找世外桃源後,就一直沒有回來,所以我們後來佛道儒三家發展為一體的傳統文化後,道家就把老子借去當神仙了,主要是我們大家都承認他是神仙。道家為什麼衰敗,其實就是後繼無人,觀音菩薩本來是佛家的,後面也被他們借去了,其實孔子也是他們的神仙,在古老的家仙(有的叫神龕有的叫香火)排位上有孔子的排位,叫什麼大成至聖,但是我們不承認他是神仙,牛魔王也有排位,反正是他們道教的人給我們寫的。

儒家研究人與人的關係,不贊成有神也不反對有神,所以最高級別就到聖人為止。道家佛家研究人與神(外星人)的關係,所以最高級別是神仙佛祖。我們傳統文化現在又是佛道儒為一體的文化,把老子說成是聖人最少是降低了一級。


太陽雨47155173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厲史的長河中曾湧現太多名人,這是中華民的驕傲和自豪。道德經是老子所作之著,就是道教創始人。

道德經內容包涵極廣,萬象森羅,盡收眼底,天地運行規律,萬事發展規律,深諳生活中的各種道理,內容有:政治,學科,宗教,軍事,人生觀等等,它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體現了中國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道德經具有師者風範,具備堅定信念,不管世人好壞都要以自己的聽能影響他,潤物無聲,自成蹊道具備這樣的特質。

為人處世之道,人不應該與道鬥爭,而應順從道,撲和自然,避免暴力,避免追逐名利的行為。應上善若水,,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等等。

因它深諳的各種道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後人尊奉為寶典,光秦諸子,歷代中國人的文化思想都受他的影響。不過:本人認為易經先而道德經後,老子還為易經作過註解,因此:道德經的論理受到易經的影響是不可質疑的。




誠心走天下2


老子,

一,說道做道。道,的內容,至今難以理解,似對似不對,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多,對的話好像越來越多。老子的道,不是指人的“道”,人的“道”是森林法則,以爭搶為主,為了名譽,也總是文飾狼狽。但慢慢發現,老子的道也適合人的道,不爭才是最大的“爭”。

二,說到做到,然後走了。只留一本書。

這種行為與觀念說法一致,是最讓人敬佩與遵重的。

而也有不少人,去考究他的歷史時,很多是說一套做一套,說的比唱的好聽,不可信。

學習一個人的言論,一定要儘量去了解他的背景與經歷,更重要的是他的衣食來源,很大地決定他言論的底氣。


帶你一路玩


先說第一個問題。《道德經》肯定不能說是百經之首,比如易經(不是周易)至少早老子近千年吧,其陰、陽觀念與老子的”有”“無”意識及“氣”的觀念具有明顯的淵源關係。

至於老子因《道德經》被後人尊賢稱聖(決非自稱),完全是因為其通過《道德經》系統地揭示並闡述了世界及宇宙的本質——道,及其運行的規律——法自然。同時,他首次提升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域內有四大,而人居其一。即,人身雖法於天地道,但人的知性卻能通天達道——簡言之,在老子的觀念中,人的地位高於天地同時至少也不低於道。老子說“樸雖小,天地莫能臣”,此之“樸”,是指一個人(也是自指)達到了“和光同塵”的至境化境,其心明澈(長生久視,不失其所)其身清和(活著自在,死而不亡)。他通過自已超凡之智和艱辛修為達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自由自在、天人合一。更可難得的是,他做到了”明白四達而不知”,雖真神聖不自貴,同時又有不棄人不棄物的慈悲情懷。如此大德大能又低調溫存之人,實為難得,後人後世有何理由不稱其為聖人呢?


一曲凌日



古始之道


《道德經》中國第一部完整的哲學著作,道家思想的重要來源,開創中國古代哲學本體論的學說。作者:老子,又稱老聃,名李耳,春秋時期楚國人,曾任東周王室柱下史。東周末年,老子歸隱,途經函谷關時,遇守關長官尹喜問道,老子遂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經》,上篇《道經》,下篇《德經》。

經中老子用“道”來解釋宇宙萬物,以道為萬物的本源。道先天地而生,至虛至無,乃萬物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世間萬事萬物都要遵循於道,天地萬物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變化運動不停。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重為輕根,靜為燥君。老子的思想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對中國的哲學影響深遠。

魯迅曾說: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道德經》一書所含思想博大精深,堪稱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世人讀之,各有所得。它就像一口永不枯竭的井泉,放下汲桶,自然與人生的真意唾手可得。哲學家從中洞察天道,軍事家從中參透兵法,政治家從中得安邦定國之策,大志者從中建功立業,淡泊者從中養生延年。總之,讀懂了道德經一書,進可治世興邦,退可頓悟人生。


易德閣玄學堪輿世家


對道德經無研究,受教育制度影響,對西方哲學瞭解多一些。西抗善於拆解丶結構化研究一一這也是孕育現代科學的文化基礎(無限拆解丶定量丶趨向孤立丶靜態丶不知不覺中陷入形而上學方法論中),科學發展到現在,隨著分工日細,每個領域自說自話且自以為了不得!然登一望,彼等所為,十分可笑!而整體觀丶強調動態變化之辨證法,正是老子哲學之所長……未來東方古老哲學必再度崛起,而《道德經》仍將是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