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與老子的不仁有何區別,誰有更高一籌呢?

雅行俗往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對仁,就是“愛人”,是“由己及人”,重“教化育人”。

孔子對“仁”的主要著眼點在於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人要互愛,你愛我,我愛你,從而構成一個和諧的社會。因此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道是老子思想的中心。道不僅產生萬物,還養育萬物,它是世間萬物不斷髮展和繁盛的原動力。有:道生之,德畜之。(《道德經》)

老子的道德觀是自然道德和社會道德的統一。道的生長、畜養萬物的生生不息功能,本性落實到人類社會,就是仁愛上的大德。仁愛就是讓人人都好、人人都能成長、發展,這是道的大德在社會中的體現,是生生之德。有: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對社會道德來說,要全身心地去愛他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這是一種極為高尚的道德境界。對這種境界,孔子也有:“克己復禮為仁。”(《論語·顏淵》)。克除自己意識中不符合仁愛要求的內容,按照禮的要求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最終達到意識和行為上的統一,就是仁愛的狀態。

大道和仁義的關係上有先後的順序。老子的理想社會是大道倡行的社會,因此有“大道廢,有仁義”。有: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由此可見,自然道德和社會道德在生之大德上是相通的,這就是老子和孔子思想統一性的根本。


呵呵說吧


孔子的仁是在世風日下之後提出的補救措施。是大道廢,仁義出。

而老子提出不仁,是不想世上存分別心,人人為善,不需要仁或不仁。世人皆知美之為美,斯不美矣。

孔子的思維是挖肉補瘡式的,老子的思維是防患未然式的。

似乎是一個金點子解決了眼下的小問題,卻不可避免地導致更多更大的問題。這就是孔子思維的不解缺陷。

只可惜,孔子思維歷來盛行。把眼下問題解決再說,長遠不是我要考慮的。

老子思維是真關懷人類的,是有大格局的。


太極拳玄機


《說文解字》有多家作注。其中段玉裁注《說文》告訴我們,古代的仁字有三種寫法。一是仁。仁者,親也。即對父母親人的愛,對別人沒有的愛,這是不平等有差別的愛。二是忎。忎者,心上有千人。對父母與對別人是同樣的愛,即平等無差別的愛,也是墨子的兼愛。三是屍字下一個二字。屍是祭祀時的神主,二是天地。所以,仁字的第三種寫法的意思是崇敬天地。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這裡的仁,就是仁字的第三種寫法。"天地不仁"是"不仁天地"的倒裝句,"聖人不仁"是"不仁聖人"的倒裝句。老子為什麼要用倒裝句?因為古代書寫在竹簡上,從上往下書寫。為尊敬天地和聖人,故而天地和聖人要寫在上面,不仁要寫在下面。芻狗:古代侯王祭祀時用草紮成的狗。祭祀前,給它穿上漂亮的衣服,還裝飾得很漂亮。祭祀後,就作柴燒,或拋棄了。百姓:不是現今所謂的老百姓,而是百官族姓,即貴族統治者。老子的意思說:侯王如果不崇敬天地,天地就會將萬物作為祭祀後的芻狗一樣拋棄。侯王如果不崇敬聖人,聖人就會將百官族姓當作祭祀後的芻狗一樣拋棄。天地是萬物的尊長,聖人是百官族姓的尊長。侯王的根本是國土上的民眾和萬物,侯王的輔佐是百官族姓等貴族統治者。侯王如果失去了國土上的民眾和萬物,失去了百官族姓的輔佐,侯王還能存在嗎?所以,侯王必須尊崇天地和聖人。因此,老子的"不仁"是不崇敬天地和聖人的意思。而孔子的仁是不平等有差別的愛。


朱清國1


孔子的學識於老子的學識是天壤之別,孔子之學識只適用於尋常百姓,啟蒙教育。而老子更深遠。老子懂得宇宙的自然規律,世間萬物都有規律,都有其宿命。孔子一生曾三次求教於老子,初次求教時大概孔子36歲,老子大概意思是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吾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當時還年輕,所以老子所說的孔子沒聽懂,領悟能力不行。所以,孔子這一生好為人師。就範了敢為天下先的大忌,因為孔子確實有才能,卻鋒芒畢露,不懂的低調。卻功名心太重,所以遭到各國政客的打壓排擠。以至於顛沛流離。到了60多歲時,一生坎坷,再次求教於老子,老子告訴他,人各有宿命,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生也有軌道。天意難違。經歷了大半生的流浪生涯,回頭想想自己的人生,再次受教於老子後,才恍然大悟,開始學習《周易》,才真正的領悟大道。


長風道法自然


仁與不仁,論仁高論。

領導長期用仁,萬民臣服,服之必仁,仁心仁慈,眾起異心,不仁是對付不仁些眾。

民之不仁,友必不厚,虛假應付,一旦用仁,舊帳翻身,未必有仁。

仁慈臣民,時宜時應,仁是對待仁之仁人。

所謂仁與不仁,甚是想念,不能極端處事,該斷不斷,前途迷糊,糊塗抹粉。


user2787251952304


孔子的仁與老子的不仁都是治理天下的方向,總有角度需要仁慈,也總有角度需要不仁!不可能一直仁慈執政,也不可能一直不仁施政,十商層次那麼多,局勢呈現什麼特徵,推行的政策就需要視情況而定!方向隨時根據局勢的變化而變化,要不然為啥三皇五帝需要配合治理天下?


坐看雲起時206516407


孔子的仁是人道範圍內,老子的是天道範圍內,我認為高下立見。


jerryshenstu


乍一看不同,細一想有區別嗎?


五德齋主人109879879


他們從不同的治國方略上說的,都是為了國家。但他們心中的國家是不一樣的。


掃石聽風的思想庫


孔子的仁建立在三綱五常君臣之道之上,而老子的不仁建立在萬物平等的觀念上,所以說孔子的仁沒有仁愛之心只有階級統治觀而老子的不仁才是大愛大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