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到了晚期,是治疗还是放弃?

癌症到了晚期,是治疗还是放弃?

癌症到了晚期,患者总面临着这样的困惑:是治疗,还是放弃呢?如果治疗,花了很多钱最后还是“人财两空”,岂不是得不偿失?还有人觉得,与其让患者历经治疗中的各种痛苦,还不如不治,让患者平静地度过最后的时光。针对这些观点,专家是怎么看的呢?

晚期肿瘤究竟治不治?

老李今年刚过63岁,在年初被诊断为晚期胃癌。得知这个消息后,老李的家人都想尽办法四处求医,可老李觉得反正也治不好了,也不想遭受放疗化疗的痛苦,宁愿放弃治疗,回家过完剩下的时间。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癌症患者到了晚期,已经没有治愈的可能。因此不少患者出于对放化疗痛苦的恐惧,会像老李那样选择放弃治疗。就晚期肿瘤诊治等问题,记者采访了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东林教授。

王东林指出,像老李这样的情况在临床中经常遇到,患者往往出于对治疗毒副作用的恐惧和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过分担心治疗的毒副作用是一种认知误区,晚期肿瘤会出现各种合并症和并发症,比如疼痛、感染、深静脉血栓、厌食、便秘、恶病质等,病人承受非常多的痛苦,而遵循目前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恰恰可以减轻这种痛苦,让病人活得好,活得有尊严。另外,虽然绝大多数晚期肿瘤不能治愈,但仍有如绒毛膜癌、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恶性淋巴瘤等可以实现临床治愈,特别是随着分子病理学和靶向治疗的发展,相信很多晚期肿瘤都会向胃肠道间质瘤等一样能够长期生存。

大部分的晚期癌症虽不能治愈,但通过有效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其生活质量,如对于存在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治疗后中位生存期可提高至30月以上;晚期肠癌,中位生存期可提高至24月以上;晚期乳癌,中位生存期也可提高到35月以上,部分晚期癌症患者,甚至可以长期带瘤生存。对于这类晚期癌症,其治疗的目的不是“治愈”,而是“控制”,实现带瘤生存,人瘤共存。

这个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二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俗讲,就是让患者“活得长,活得好”。而目前的医学水平在治疗晚期癌症上已经大有可为,只要患者有需求,办法还是很多的,对于常见的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肠癌等,现有的手段基本可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消极放弃是不可取的。

“治还是不治”应个体化分析

很多晚期癌症病人都很纠结,一方面怕不治疗失去机会,另一方面又怕白折腾了,治与不治该如何选择呢?

王东林指出,临床上治疗的选择除了考虑医学证据、医生经验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患者的利益。如何保证患者的利益是临床医生需要充分考虑,也往往是决定治疗与否的首要条件。这需要医生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让病人和家属清楚地知道:医学治疗能做到哪些、不能做到哪些,能给患者带来多大的获益,而患者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这些代价包括: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需要承担的经济压力等,在充分了解治疗的利弊得失之后,“对晚期肿瘤治还是不治”应该不难作出决定。

具体到某个病人,要个体化分析。举例来说, 一个肺癌IV期、骨转移的病人,在决定治疗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能状态、分子标志、临床症状等因素,如果这个病人很年轻、体质好,存在骨痛等症状,那积极治疗可能使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骨痛等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极大地提高生活质量。总而言之,由于大部分晚期癌症的不可治愈性,在决定治疗时,尤其要权衡利弊,总的原则是充分保证患者的利益,尽量做到不增加风险、不缩短生存期。

良好的心态是发生“奇迹”的共性

在癌症界,经常会流传一些奇迹,比如某某被宣判了死刑,没想到几年过去了还活得好好的。

因此,建议肿瘤患者不要总把自己当成病人看,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正常的生活,甚至可以继续原来的工作,多参加娱乐活动,保持健康心态。如果患者的确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适当的医学干预也是必要的。

在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视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正如俗话所说:“调病先调心”、“无心病则无身病”,好的心态往往会取得好的疗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