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蟲之趣,餐桌上的奇異美食,雲南人最敢吃,山東人最愛吃

吃昆蟲?想起來真是一件令人頭皮發麻的事情。

可在世界上的美食界中偏偏有這樣一個奇異的以食蟲為趣的美食分支流派遍佈於世界各地,吃蟲的歷史在中國已經有了長達千年。不過在最早《爾雅》、《周禮》、《禮記》中記載中我們所得到的信息是昆蟲最早也只有帝王貴族們享用。

食蟲之趣,餐桌上的奇異美食,雲南人最敢吃,山東人最愛吃

在國外,也有當代還保持這一食蟲食俗的民族:美洲人喜食螞蟻,法國人喜食炸蟬蛹,利比亞人、泰國人、馬來西亞人喜食蝗蟲,柬埔寨人、坦桑尼亞、津巴布韋居民、新加坡唐尼島人喜食蜘蛛、螻蛄、蟋蟀、知了。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的居民吃油炸蝴蝶,印度有人喜食蜈蚣,阿拉伯人喜歡吃蠍子,澳大利亞人喜吃飛蛾。最厲害的是墨西哥人,他們食用的昆蟲多達200多種!

在中國有多個愛食昆蟲的省份,為了吃蟲, 也有專門的吃蟲節。在貴州的仡佬族,一年就會有一次吃蟲節,在吃蟲節這天,餐桌上會額外多出幾 個用昆蟲製作而成的美食,將蝗蟲、螞蚱、蝶蛹等油炸後裝盤上桌。這時全家人都會圍坐於桌邊,一桌上家中最有權威之人就會招呼大家吃:“吃,嚼它個粉身碎骨,吃它個斷子絕孫。”雖然有點狠,但為了消滅那些瘋狂殘害農作物的昆蟲,也只有這樣的方法來消滅它們方才解恨了。

食蟲之趣,餐桌上的奇異美食,雲南人最敢吃,山東人最愛吃

猜想,或許人類吃昆蟲是為了杜絕它們繼續帶來農業傷害,又沒有更好的方法滅了它們,只有吃了!

攤開中國的食昆蟲的地區版圖,我們發現即使被公認最敢吃的廣東人在吃蟲這裡也還是慫了點的,廣東人吃得最最多的一種蟲子珠三角一帶,人們會食一種稱為禾蟲的蟲子,每年農曆三四月和農曆八九月,這種特殊的食材成為餐桌上的珍饈,它就是生長於鹹淡水交界處的稻田和淤泥之中的禾蟲。說它是蟲但它並不是蟲,它的學名是疣吻沙蠶,屬環節動物門沙蠶科。因為它經常出沒在鄉間禾田裡,以禾根為食物,每年又恰逢廣東早晚,兩造水稻孕穗揚花時破土而出,故得“禾蟲”之名, 人們將這條蟲子蒸蛋、炸著吃、曬乾吃,做禾蟲醬吃,辦法想盡。

食蟲之趣,餐桌上的奇異美食,雲南人最敢吃,山東人最愛吃

比起哪個省最愛吃蟲,山東人坐穩老大

另一個原來排位在八大菜系之首的魯菜山東省,魯菜在歷史上很大牌,過去宮廷中的菜大多是走著魯菜之風,當然,今天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在吃蟲的省份均攤上,山東人算是最愛吃蟲的。

食蟲之趣,餐桌上的奇異美食,雲南人最敢吃,山東人最愛吃

在山東靠近沂蒙山山區泰山山脈一帶,這裡被稱為特色蟲子美食集中營,也是最能吃蟲的地方,來到這裡被當地人好好招待一番的熱情中少不了端出各種昆蟲美食,甚至好客者還會為你破費準備一桌昂貴的昆蟲宴。不管你吃不吃得下去。

食蟲之趣,餐桌上的奇異美食,雲南人最敢吃,山東人最愛吃

先數一數山東人都會吃什麼昆蟲:金蟬、豆蟲、螞蚱、竹蟲、蜂蛹、蠍子、哈蟲、地蝗、松虎蛹、山水牛、瞎碰子、蠶蛹……

他們一般都怎麼吃, 一般昆蟲最直接的吃法就是油炸後可以開吃了,要麼將蟲子串在竹籤上烤著吃,豆蟲則是多變的一種,清燜、制湯、燒炒,每一種做法都令人大飽口福。

食蟲之趣,餐桌上的奇異美食,雲南人最敢吃,山東人最愛吃

敢和雲南人比吃蟲嗎?

再看雲南,這裡吃蟲相比較山東人來說,是狠。很多形狀奇異的蟲子都被雲南人拿來吃掉了。甚至傣族流行著一句話“綠的都算菜,動的都是肉”,所以,很多昆蟲都是傣族的美味佳餚。不過除了傣族,白族、哈尼族、仫佬族等等雲南的少數民族都有吃昆蟲的習慣。他們會為了吃蟲準備過一個豐盛的吃蟲節。

知了猴、蠶蛹、螞蚱這些結雲南人來說都不算什麼。一種被他們認為是餐桌上的珍饈的蟲子飛螞蟻,得到它只有在七八月份,深山裡下了幾場大雨後長著翅膀的飛螞蟻紛紛從蟻洞裡鑽出來,土紅色的身軀肥肥的,撿了它們,除去翅膀,只需烤黃它再放一點鹽花那又嫩又香的滋味被認定是人間珍饈。

食蟲之趣,餐桌上的奇異美食,雲南人最敢吃,山東人最愛吃

另外一種我們躲都躲不及的臭屁蟲也被雲南人炸著端上了餐桌。臭屁蟲學名叫“椿象”,也叫 “蝽”。臭屁蟲體後有一個臭腺開口,遇到敵人時就放出臭氣,也把它稱為“放屁蟲”、“臭姑娘”等。這個在我們看來根本就不可能是吃的東西,但在雲南常用於泡酒渴。一經炒熟之後,臭屁蟲即是一種香美可口藥用美食。

食昆蟲在目前來說還是很小眾的,但是如果有意深究,中國的食蟲之趣還是能寫出一本厚厚的書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