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男足急功近利病急亂投醫搞歸化外援,對此你是支持還是反對?

春夏秋冬事


這個問題我淺談幾點看法。

第一,中國足球這些年來一直停滯不前,甚至是倒退。從上到下,都迫切改變現狀。

第二,當前中國足球從青訓,到職業球員註冊數量,到職業教練註冊數量,遠遠不能滿足中國足球短期復興的願望。

第三,從亞洲範圍看,曾經的日本,現在的卡塔爾都使用過規劃球員。尤其是卡塔爾,規劃的效果非常好,去年亞洲盃勇奪冠軍。

第四,從目前情況來看,規劃也是無奈之舉。足協要政績,球迷要成績。14億人口,始終玩不轉世界第一運動,這很不符合咱們的大國地位。

由於中國幾千年來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我們一時間很難接受規劃球員。但如果能像卡塔爾那樣取得成功,通過規劃球員的傳幫帶,從技術到精氣神帶來提升。有了成績,我想屆時會有更多的家長支持孩子踢球,中國足球的窘境也將會發生很大改變。

但與此同時,中國足球的培養機制,選拔機制,管理機制必須全面協調:更開放,更務實,更公平。不要讓培養出亞洲一流的“全華班“等待太久!

希望這場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曲線救國”能夠獲得想要的成果。





零度評點


對於球隊歸化球員這件事應該辯證地看,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任其氾濫。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來說說為什麼不能全盤否定。喜歡足球的人都知道,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中國就很重視足球的發展。當時的球隊在亞洲還比較強,屬於一流隊伍。但多次衝擊世界盃未果。幾次都是在打平就可出線,但就是出不了線,就缺那麼一口氣。只有在米盧任主教練時,沾了韓日世界盃韓國和日本為東道主的光擠進一次世界盃。到了現在淪落為亞洲三流,能說是國家不重視嗎?不能。但就是越來越差,致使球員失去信心,觀眾失去耐心。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歸化一些球員,讓他們來帶一帶,使中國足球從低谷中走出來,這不失為提高中國足球水平的一種途徑,可以嘗試。

再來說說為什麼不能氾濫。發展中國足球還應立足本土球員,應從基礎抓起,從青訓抓起。就憑十多億中國人怎麼就不能選拔出一支優秀的足球隊。我們不能總靠歸化球員來提高足球隊的水平。如果單靠歸化球員來充門面,各俱樂部歸化,國家隊也規化,我們的足球隊就成了雜牌軍了。筆者認為,現在歸化一些球員帶一帶,等我們的球員水平提高了,還是要用我們自己的球員,這才有利於中國足球的健康發展。


順其自然156514046


關於歸化球員這個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多人都喜歡將這個問題上升到民族角度,我個人認為這是不正確的。

還有人認為歸化球員是在害中國足球,這一點我也不認同,因為規劃球員不僅能在短期提升國足的實力,更能在有效的競爭中給本土球員壓力,形成一種“搶飯碗”的姿態,激發本土球員的競爭意識。

同時歸化球員越多,我們的本土聯賽的強度就越大,本土聯賽的質量也會增強,從而起到鍛鍊本土球員的目的。如果能有更多的高質量球員的擁入的話,或許可以打造成第六大聯賽!

還有一點,就是讓處於安樂的本土球員感受到經濟方面的衝擊,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沒有了國家隊的光環,勢必很多球員在身價方面也就沒有了那麼虛高。要想去拿更高的薪酬,就只能拼命的訓練!

所以我個人認為,引進歸化球員是一個正確的抉擇,我們不能總用民族大義去綁架體育。俗話說的好,政治足球擁有是踢不好的,我們應該拋開政治,如好好的欣賞足球帶來的樂趣!



鍵盤君體育娛樂


歸化各個國家都搞過,遠的不說,近的日本就是例子,這很正常。

日本在這方便做的很好,歸化是保證球隊現有的成績,另外一個重點還是搞青訓,最終的目的還是要發展自家人,只是給年輕球員發展的空間。

中國男足現在只有歸化,青訓還是沒人提,甚至還有說什麼不怪青訓之類的話語,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問題。

說句難聽的,這些歸化球員不也是進不了他們自己國家的國家隊才跑來歸化的,難聽點說就是一些淘汰品,日韓許多球員在五大聯賽都已經站穩了主力位置,比這些在五大聯賽的淘汰品本身就強。

歸化來歸化去,就為了打打菲律賓與印尼這些弱隊,那是搞笑,關鍵還不一定打的過,之前就被菲律賓給逼平了,也是呵呵。


愚昧個人文學作品


總沒計師,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建立起小學,中學的聯賽制度,尤其是小學的訓練比賽,跟日本,巴西的孩子一樣,13歲前要完成訓練比賽超過一萬小時,這樣做出來的球員基本功好。意志堅強。目前最缺的是場地問題,想盡一切辦法為小學和居民社區增補建草皮球場,尤其長江北多建室內草皮球場,讓孩子們冬天也能連續踢上足球。'目前大,中,小城市房企賣不動現房,房價低的時候,這時拆遷為城市裡小學,中學,社區增補建球場會省很多錢。我們足球后備力量存儲充足,歸化球員一個都不需要。


用戶2282638988490


反對!不立足於在十四億人中去發現和培養本土運動員,那乾脆就花錢把全球的男足頂級運動員買過來,穿著中國球衣為中國踢球罷了。那這還算中國男足嗎?我們發展體育的本質意義又從何說起呢?金牌和打贏的意義如果只體現在金牌和打贏上,這難道是一個國家發展這項運動的初衷嗎?全國人民希望看到是一支土生土長中國人組成的中國男足,用自己的國人力量民族力量,展現出的中國男足風彩!我們有理由有信心堅信,這一天一定會實現!


白開水7151


靠歸化球員來提高國家男足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只是眼前的應急措施。我持堅決反對的態度。

能歸化的球員在他本國不可能是頂級水平的球員,一定存在某些不足,得不到重用。一個連自己的祖國的國籍都能隨便放棄的人,你指望他歸化中國後為國家的榮譽而戰,為升國旗奏國歌而拼,肯定是不現實的。改變一個球員的國籍容易,要改變他的民族感情比登天還難。當然,外籍華裔球員除外。印有中國國旗的球衣裡面裹著的不是真正的中國心,由這樣的一群人代表中國去征戰國際賽場,有民族自尊心的國人情何以堪?

歸化球員多了,本土球員只會主力降為替補,替補退出球隊。真正的中國人連踢比賽的機會都沒有,怎能提高中國的足球水平呢?

總之,我們是泱泱的大中國,我們的事情要靠我們中華民族自己來做。我們對外開,但始終要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足球發展的根本基點。如果一味依靠歸化球員踢出個好成績來滿足部分人的虛榮心,真是我們民族的悲哀。


章漢


中國足球積勞成疾,積重難返,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問題;它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最早走向市場的衍生物,弊大於利,沒能促進足球的發現,反倒是滋長了球員以金錢為中心的思想和觀念,收穫了金錢,丟失了“足球”,適得其反。沒了足球的樂趣,沒了足球的味道。成績一代不如一代,惡名昭著。球迷由以前的激情到冷漠再到麻木!冷的是球迷的心,再找回來,難!


用戶7439073999915無


我是非常支持中國男足搞歸化外援的做法的。這是由於看見過幾十年的中國足球都無法取得過亞洲第一的原因。近年來中國足球還有越來越讓人失望的表現,輸泰國、輸越南、輸印尼,我禁不住悲從中來,感覺到中國足球的前途渺茫,沒有春天。

不是說中國足球由於底子薄,不搞青訓、不搞教練員的培養,相反的是很早就聽說過中國足球已經從娃娃抓起,並且抓了幾十年。中國足球上層也很早就不斷地派出過專業團隊以及青年隊伍去南美、去歐洲,觀摩與學習足球的各種管理與訓練的先進經驗,然而到了今時今日,到底還是竹藍打水一場空,什麼也學不到。

依我看,在我國搞足球事業的人士是非常努力工作的,長期以來也踏踏實實地幹了不少有利於中國足球發展的不少實事,並非是人們常常指責的那樣急功近利與病急亂投醫,相反的是由於到目前的中國足球尚未探索出一條正確的發展之路,正是一些真正的急功近利者(名記、大珈、大V等)時常指責與綁架中國足球的領航者,讓他們六神無主,作決定時一時一樣,作政策時朝令夕改。本來中國足球的事情已經是梳不清理還亂,再加上那些真正的急功近利者的摻和,就更把那些中國足球管理者們逼上了病急亂投醫的路。

不過,與其說搞歸化外援的辦法是病急亂投醫,是急功近利,不如說這也是一種探索,反正我們知道中國足球的管理者們什麼辦法都想過並做過了,既然成效不很佳,何不在搞歸化外援的辦法上搞一搞呢?搞歸化外援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但成功的事例也不少見,比如鄰國日本就曾經出現過歸化球員,不過當他們成功之後,目前已經不見,這說明他們搞歸化外援的辦法不過是一條橋,當他們湧現了大量優秀的本土球員之後,這條歸化外援的橋就自然而然的拆去。現在,搞歸化外援球員的國家又有了卡塔爾、菲律賓,他們的實質也在千方百計地發展本國的足球。

總之,歸化外援的辦法不過是個“引子",用開中藥處方的醫師的話說就是"藥引",又何來有急功近利、病急亂投醫的說法呢?





偉大詩歌


本來就急功近利。足協說的很多好聽,球員都拿上億工資了。還是這德性。輸,繼續賺大錢!贏個馬爾代夫好像得世界盃冠軍一樣的吹。

被人說白斬雞還不認,還曬肌肉,曬紋身,曬名牌,豪車和美人。大言不慚的說向二億元看齊。罵球迷擠公交。

主席說尋找中國梅西,奈何梅西一米六九,不夠格。校園搞起足球操,啼笑皆非,還裝專家。

球迷要求也不過分,你還特能輸。輸了,足協還可以總結出希望來,美名曰輸了當下,贏得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