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雄起,留給優衣庫、H&M、ZARA的時間還有多久?

據報道,美國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於3月全面退出中國臺灣市場,最後一家位於位於臺北忠孝敦化的唯一店鋪將在3月底正式關閉。

這不是第一家關閉的Forever21了,今年2月,Forever 21才剛剛關閉其在西安唯一一家門店,宣告品牌西安擴張之路終結,並於2018年分別關掉天津、杭州、北京等地門店。


國潮雄起,留給優衣庫、H&M、ZARA的時間還有多久?


快消服飾品牌的定位通常是年輕、時尚,而不是走高端路線。因此,目標群體為擁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年輕人。這部分群體接受新鮮事物快,但往往忠誠度不高。

為了走出困境,H&M、ZARA、優衣庫、forever21等品牌紛紛大力佈局電商,但這樣的方式是否能帶來新生機呢?


頹勢明顯的服飾行業

在互聯網科技全面升級的大背景下,各行各業開始被推動著積極變革。快消服飾行業也不例外,自2016年開始,整體行業就開始呈現增長疲軟的態勢。

在2016年至2017年之間,ZARA在內地新開門店數量12家,同比下降幅度約為29%;優衣庫母公司訊銷集團陸續關閉了國內的4家門店;H&M更是放棄了每年在中國新增10%至15%家新實體店的目標……整個市場都籠罩著灰色氣氛。

與此同時,迅速崛起的純電商服飾品牌對傳統快銷服飾品牌也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兩者間的差別在於,

前者可以利用效率最高的科技手段來順應發展,而後者卻很難實現線上線下業務與傳統體系的整套運營。


國潮雄起,留給優衣庫、H&M、ZARA的時間還有多久?

內外多重因素的影響之下,快消服飾行業迎來了發展的重大危機。而對於整個快消服飾行業來說,如何迎合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更新理念、調整營銷思維,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

但即使經過了兩年的電商佈局,過去的2018年對於快消服飾品牌來說仍舊不太好過。Topshop、New Look、Forever21、Esprit等品牌面臨著幾近破產的危機,而即便是ZARA、H&M這樣的行業巨頭也同樣遇到了銷售放緩、業績不振的困境。


勁敵來襲 國潮崛起

隨著近年中國整體經濟實力的崛起,國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國民需求升級成為自我身份認同與被尊重的需求,人們在吃穿住行各方面也從當年的羨慕西方轉變成為如今的迴歸自我,迴歸本土。“沒有中華文化的崛起,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從新中式建築風格滲入市場、老乾媽走向國際、各大文創IP的現象級走紅可以看出,中國文化要崛起,中國品牌的春天要來了。

作為首個亮相紐約時裝週的中國運動品牌—“中國李寧”登上2018紐約時裝週的舞臺,百年老國貨波司登也緊隨其後,雙雙登頂;

安踏用運動科技與日常穿著美學相結合新體驗,以老爹鞋刷爆時尚圈;回力小白鞋再一次掀起時尚浪潮,被新一代時尚達人愛不釋手,伴隨這一系列的國潮崛起,中國品牌再一次火爆世界。


國潮雄起,留給優衣庫、H&M、ZARA的時間還有多久?


國潮雄起,留給優衣庫、H&M、ZARA的時間還有多久?


國潮雄起,留給優衣庫、H&M、ZARA的時間還有多久?

在市場趨勢和政策的雙重作用下,國潮崛起指日可待,未來與外來快時尚品牌的競爭較量不可避免。

據中國服裝網報道,從2016年到2017年各大知名快時尚品牌門店新增情況來看,國內本土快時尚品牌中熱風-MJStyle在2016年分別以160家、101家的拓展速度領先於其他各大品牌。

到2017年,MJStyle更以200家的門店拓展速度遠超H&M、優衣庫、ZARA等國際品牌,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國潮雄起,留給優衣庫、H&M、ZARA的時間還有多久?


外來快消服飾該何去何從?

1.入局電商,各顯神通

以往的快消服飾市場中,日本的優衣庫、西班牙的ZARA、美國的GAP、瑞典的H&M等品牌幾乎佔據了頭部位置。

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新興品牌的崛起,這些傳統快消服飾品牌開始受到挑戰。入局電商無疑是在線下頹勢之下,挽救銷量的一劑良方。

從方式上來看,小程序和電商平臺對於快消服飾品牌的電商化起著重要作用。

優衣庫試水微信小程序商店,推出智能導購員小優和小優種草社。記者通過試用發現,小優種草社是通過時尚KOL搭配種草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產生購買慾望。


國潮雄起,留給優衣庫、H&M、ZARA的時間還有多久?

Gap的做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搶先上線小程序商城,由“掃碼尋衣”、“在線商城”、“會員福利”等9個板塊組成。小程序的商品優惠與線下門店有所不同,不過消費者需註冊為GAP會員才可正常購買。

H&M也在近日公開了一個全新時尚問答社區——Itsapark。這個平臺通過讓用戶圍繞時尚穿搭進行溝通,從而促進消費。不過平臺上並不止有H&M的產品,還有競爭對手Asos、Topshop、NewLook等品牌。

2.破而後立,轉型升級

在電商與國潮品牌的衝擊下,快時尚品牌的轉型升級將會成為新趨勢。從產品本身來看,快時尚品牌的個性化和本土化將成為重要發力點。

一方面增加自主原創設計,在追求時尚的同時,打造優質原創輕奢產品,以點帶面,塑造品牌差異化形象;另一方面,在改進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優化設計風格,不能僅僅把外國流行元素強加給消費者,應融入本土元素,與中國生活方式相適應。在國潮興起的當下,以“中洋結合”的方式為產品賦能,讓產品迸發出新活力。


國潮雄起,留給優衣庫、H&M、ZARA的時間還有多久?

從銷售方式來看,一些快時尚品牌縮減實體門店,入駐電商及時下火熱平臺,並結合新興時代科技的做法,藉助於如VR虛擬試衣、小程序自助下單等科技手段,既順應了消費者的購物心理,也能夠拓寬流量入口,擁抱更多消費者。

3.消費降級,下沉市場

《2019年春節經濟報告》中顯示,一線城市的天貓年貨消費數據增速為51%,而三四線城市均達到55%,上海、北京、廣州依然是春節境外消費最大的城市前三名,但舟山、濰坊等城市的增長速度卻比這些一線城市高出20個百分點。以此可見,三四線城市不僅消費潛力巨大,消費增長速度也十分引人注目。


國潮雄起,留給優衣庫、H&M、ZARA的時間還有多久?

正是看中三四線城市所隱含的強大消費能力及消費市場,拼多多借助於三四線城市強大的購買力支撐成功上市,這可謂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當然,拼多多並不是第一個瞄準三四線城市的品牌。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三四線城市消費需求增長,消費水平升級,他們追求時尚與先進,但仍舊注重性價比,這種消費觀念決定了那些高消費的品牌很難在三四線城市沉下去,反而像外來快消服飾這樣適中消費,在一二線城市已經具有知名度的品牌,才能在下沉市場中佔有較大優勢和可操作性。


國潮雄起,留給優衣庫、H&M、ZARA的時間還有多久?

小城市的消費潛力不容小覷,可以預見隨後幾年,下沉至三四線城市將會是外來快消品牌破而後立的新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