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亏400万竟要上市!令人惊讶的是:瑞幸的对手竟不是星巴克!

来源:投资圈(id:caijiback)综合

一年前,咖啡界的一个后起之秀突然闯入大众眼帘,如今,它要上市了!

当地时间4月22日,瑞幸咖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文件,拟登陆纳斯达克,融资1亿美元,代码为LK。

招股书显示,此次发行的承销商为瑞士信贷、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海通国际,拟融资1亿美元。

每天亏400万竟要上市!令人惊讶的是:瑞幸的对手竟不是星巴克!

招股书披露,世界第三及法国第一粮食输出商路易达孚与瑞幸咖啡达成协议,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在中国建设和运营一家咖啡烘焙工厂。

在瑞幸咖啡完成首次公开招股(IPO)后,路易达孚将以等同于公开招股价格,定向发行的方式购买总额为5000万美元的A类普通股。

1月中旬,有媒体曝出瑞幸已经在为IPO准备材料,并称最快今年上半年就能在海外上市。

时隔不到半年,瑞幸咖啡已经加速实现其IPO进程。然而,上市的背后,瑞幸却也承担着巨大大亏损,不禁令人担忧。

1

成立一年,亏损16.19亿元

瑞幸咖啡从去年1月开始试运营,截止到去年年底,已覆盖全国22座城市。

来势汹汹的瑞星咖啡在今年1月份发布了2019年的战略目标,表示将在2019年新增2500家门店,届时瑞幸咖啡的总门店数量将会达到4500家,在门店数量上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

可见,瑞幸咖啡的目标很明显——打败星巴克。瑞幸咖啡在去年6月份迎来了A轮融资,金额达两亿美元;在去年12月份迎来了B轮融资,金额依旧是两亿美元。去年12月,瑞幸完成B轮2亿美元融资后,估值从2018年7月的10亿美元飙升至12月的22亿美元。

可市值增大就意味着盈利能力强吗?

答案是否定的。

在瑞幸咖啡正式提交的IPO招股书,大家所关心的这些数据都一一披露了。

1、亏损:16.19亿元(平均每天亏损约440万)

瑞幸咖啡2017年收入25万人民币,亏损5620万人民币;2018年收入猛增至8.4亿人民币,净亏损更是达16.19亿;

而2019年一季度,备受质疑的瑞幸咖啡收入4.7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6倍,同期净亏损同比扩大至5.51亿人民币。


每天亏400万竟要上市!令人惊讶的是:瑞幸的对手竟不是星巴克!


2、门店:2370家

截止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在全国28个城市已经有2370家直营咖啡门店,招股书称是全国第二大的咖啡连锁。

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和北京,第二梯队的为江苏和浙江。

每天亏400万竟要上市!令人惊讶的是:瑞幸的对手竟不是星巴克!


3、咖啡销售额:一年9000万杯

4、1680万客户,获客成本:从103.5元到16.9元

瑞幸咖啡的疯狂烧钱,无疑是为了吸引更多客户。资料显示,瑞幸咖啡的累计用户达到了1680万。

不过这些客户是有代价的,瑞幸咖啡的新客户收购成本一度高达上百元,不过随着规模经济逐渐显现,瑞幸咖啡的获客成本在下降,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币103.5元降至2019年第一季度新交易客户的人民币16.9元。

促销费用从15.8元降到了6.9元,平均每月交易客户数从2018年第四季度的430万人次提升到440万人次。


每天亏400万竟要上市!令人惊讶的是:瑞幸的对手竟不是星巴克!


不过招股说明书表示,瑞幸的客户回购2018年的比率超过54%。

可见即使目前瑞幸咖啡是亏损状态的,但其投入的也开始显现出效果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瑞幸咖啡的模式似乎也被对手认可了。

2

星巴克第二大股东,狂砸8.4亿引关注

其中,全球最大的资管机构贝莱德(BlackRock)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资1.25亿美元(8.4亿元),引来众人的关注。

要知道,贝莱德是瑞幸咖啡对标企业:星巴克的第二大股东。最新财报数据显示,贝莱德持有8200万股星巴克的股票,占其发行普通股的比例为6.58%。

按照星巴克最新收盘价75.12美元每股,贝莱德持有星巴克市值达6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2.4亿元)。

据可追踪数据显示,贝莱德是于2012年前便开始投资星巴克,当年持有星巴克股数不过640万股,随后不断增持,2014年更是以4000万股的持股数成为星巴克的第一大股东。如今增持至8400万股。而星巴克自1992年上市,这26年来的股价表现如图。

每天亏400万竟要上市!令人惊讶的是:瑞幸的对手竟不是星巴克!


长期投资星巴克的贝莱德此次出手瑞幸咖啡,和其近期对中国市场的关注有关。

据了解,贝莱德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目前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6万亿美元,总部设于于美国纽约市,并在全球26个国家中设立了74个办公室,客户遍及60个国家。而中国已经成为这家国际资管巨头最为重视的市场。

在近日给股东的信中,贝莱德首席执行官劳伦斯·芬克(Laurence Fink) 表示,中国是贝莱德未来最大的发展机会之一,公司致力于发展在岸业务。

随后,贝莱德还在昨日(4月17日)宣布任命汤晓东为中国区主管,于2019年7月起生效。今日又宣布入资瑞幸咖啡,可见其发展中国业务的决心。

说完投资,我们再回到瑞幸咖啡的对手上。瑞幸真正的对手,可能并不是星巴克,而是便利店。

3

瑞幸并未与星巴克正面竞争

先对比价格。

2018 年瑞幸一直在做价格补贴,“买二赠一,买五赠五”是常态——购买一杯瑞幸咖啡的价格区间大致在 14 - 18 元之间,而星巴克的价格是 28 - 40 元。

这个1倍的价差意味着:依然在星巴克内喝咖啡的人,跟瑞幸定位的并不是同一人群。

再看消费场景和体验。

星巴克卖的是一种体验,早已让“第三空间”的概念深入人心,咖啡馆不止有咖啡,还是工作、学习、社交、谈事情的场所。

相比之下,瑞幸虽然也有主打“咖啡+社交”的旗舰店,然而目前占绝对数量优势的门店类型依然是“自取店”。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在瑞幸2073家直营门店中,快取店和悠享店占比超过90%,共1897家。这些“自取店”以办公室和外带为主,用户自提比例占61%。

这意味着,星巴克卖的不止是咖啡,还有空间和体验感,因此能带来高溢价。而瑞幸目前更多是打“便捷”的心智定位,售卖平价咖啡——跟过去号称与星巴克竞争的历任廉价咖啡并无差别。

4

便利店用户才是瑞幸咖啡的潜在顾客

从价格看,Luckin 要争夺的是这样一群用户:

他们可能不是重度的咖啡爱好者,更像是咖啡新用户,以学生和工作的白领为主。

从咖啡的消费场景来看,Luckin 以到店自提和外带居多,咖啡饮用更多是在办公室。这些用户对咖啡的需求更偏重功能性,即“提神”,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更高。

而便利店咖啡的价格在 8 - 14 元之间,加上便利店会员体系等优惠,还常常有满减、赠券的活动,因此在价格上倾向于年轻用户,这和瑞幸试图补贴教育的用户,画像高度重合。

第三方平台的用户数据监测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极光大数据检测平台的数据,截至 2018 年 12 月,瑞幸咖啡的消费者以 35 岁以下的年轻用户为主(超过 90% ),其中 25 岁以下用户高达46.6%,26-35 岁的用户占据 45.3%。

这正是罗森或便利蜂这样的便利店重点盯住的人群。

可见,相比之下,便利店咖啡对瑞幸这类“外带咖啡”的冲击更大。

首先,便利店咖啡更具备“便捷”属性,门店分布更密集。

无论是外资便利店,还是连锁品牌,纷纷加速扩张和改造,全家计划到 2024 年达到 1 万家店,罗森计划在三年内将门店数量扩张到 3000 家,美宜佳已经开店 13000 家,每月新增 200 家。

其次,便利店咖啡在供应链上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因为规模化。

此外,不需要额外雇佣员工,只需要机器和原料成本,便利店咖啡的净利可以达到 5 成。

瑞幸假如想实现盈利,必须增加更多的外卖sku——这也是我们常常不把它放在餐饮、而是放在新零售赛道的原因。不排除一种可能是,瑞幸除了餐食,也可以卖便利店提供的商品。

便利店的食品结构和营收紧密相关。日本7-11食品占比70%,罗森90%,全家59%。中国A股首家便利店连锁超市红旗连锁的食品占比也超过了50%。因为食品的毛利率高于非食品,因此日本三大便利店中,7-11和全家的食品毛利率都超过30%。

相比之下,便利店咖啡的生存能力和想象力甚至更大,它们当然也可以制造出新的咖啡品牌——毕竟,根据数据,目前国际咖啡市场中现磨咖啡占比在 80% 以上,然而在中国这个数据小于 20%——现磨咖啡在未来有结构性增长机会。

近几年,对于线下零售业态的信心,资本和创业者也纷纷进场做“夫妻老婆店”的业态改造升级,顺势崛起了很多本土的便利店品牌,如 Today、邻几、全时、便利蜂、美宜佳等等,虽然分布仍呈现区域性的特征,但未来几年,当本土“7-11”的故事长成,那么随之成长起来的,一定也有便利店咖啡的生意。

我们几乎可以断定:接下来在瑞幸和便利店之间,有一场激烈的竞争。

来源:投资圈(id:caijiback)综合自中国基金报(id:chinafundnews)、36氪(id:wow36kr)、互联网圈事、新浪微博、搜狐财经(id:sohucaijing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