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树沟的故事:舌尖上的煎饼成就乡村振兴梦

还记着2014年《舌尖上的中国Ⅱ》中的沂蒙山煎饼吗?短短几分钟的视频一经播出,风景优美、热情好客的蒙阴县椿树沟村就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这个地处沂蒙山腹地的偏远小山村,借助于这股东风乘势而上,成为乡村振兴大潮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

驶出京沪高速公路孟良崮收费站,行车约一刻钟就来到了椿树沟村。村子被群山环绕,周围茂林修竹、溪水潺潺,家家户户飘出煎饼的甘甜香气。正是凭借着沂蒙山煎饼这一张名片,椿树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上纪录片出名之后,游客越来越多,椿树沟村民陆续开起了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黄姑庵村党支部书记刘元录告诉记者,“在县、镇的大力扶持帮助下,我们对椿树沟及其周边村庄的生态环境、文化建设进行了整体打造,现在已经建成了以椿树沟为中心,集沂蒙民俗、传统美食、原生态慢生活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对比从前,椿树沟及周边村民从未想过今天日子会变得这么好。椿树沟隶属于垛庄镇黄姑庵村的自然村,整个村只有16户、54口人。在纪录片上出镜的村民刘宗安、姚芳英夫妇,依然保持着沂蒙山人淳朴、善良、勤劳的形象。“我们村在山里边,原来交通不方便,打电话都得爬到山梁上。村民都在土里刨食,一年挣不了几个钱,村里的小伙子更是难找媳妇,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刘宗安说。

正是因为处于深山中,所以村落自然环境优美、传统民风淳厚。“村子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有植物600余种。不过因为在山里,所以交通太差了,村里人出不去,外面人不想来。”刘元录介绍,以前的村村通公路只能到黄姑庵村中部,散居在山沟最深处的椿树沟还是土石山路。当游客慕名而来,却只能把车停在几公里外。好山好水路难走,村民的农家乐生意也做不起来。

看到椿树沟的旅游人气越来越高,蒙阴县委、县政府果断决定,按照4A级景区标准对椿树沟及周围21个村庄的全域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提升。2017年,蒙阴县投资9000多万元,拓宽修葺十几公里的公路把高速路、蒙山景区与椿树沟串联起来。同时,2.1公里的环村单行沥青路也通到了椿树沟村民家门口。截至当年9月份,改造工程基本完工,“这条路修到了村民的心坎上。” 参与整个工程建设的蒙阴县交通运输局王法俊说。

“我们立足椿树沟原生态环境、煎饼文化资源和借助CCTV报道的知名度,以椿树沟为龙头,以‘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为主题,以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为着力点,按照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优势,聘请专业设计公司进行规划设计,着力打造‘一核四带七区’田园综合体。”包扶椿树沟村项目的垛庄镇党委宣传委员公丕翠介绍,2017年初,当地县、镇又出资345万元,对椿树沟及周边村的农家乐和民宿进行升级,并聘请专业团队对村民进行旅游接待培训。目前,整个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建设已全面铺开,改厕、道路硬化、立面改造、墙体美化、街巷绿化、河道治理等基本完成。

“节假日时,一天能接待300多人,收入上万元。”村民刘英启是椿树沟最早做农家乐项目的村民,“从2007年,我就开始干,当时生意远不如现在。”目前,椿树沟已有16户村民陆续开起了规模或大或小的农家乐和民宿。垛庄镇以椿树沟为中心,成立了望海楼、椿树沟旅游合作社等9个经济合作组织、3个家庭农场、提升改造2.6万亩传统产业,还建设40余处采摘园、发展78个大棚水果、发展62家农家乐。椿树沟还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使一产的一份收入,变成六份收入。村民将杂粮、板栗、鸡、羊等经过加工变成美食煎饼、精包装糖板栗、餐桌美食等,提高了附加值。同时,通过电商销售、果园采摘等多种形式增加群众收入,间接带动了产业链条的增值提升。

“经营农家乐的村民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黄姑庵村村集体收入过去每年不足3万元,现在年收入25万元。”公丕翠介绍,下一步该镇将以椿树沟村为片区龙头,大力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从而辐射带动周边皇营、大山寺等5个行政村的6800名居民,让椿树沟成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典型示范点。

临报融媒记者 张丽 通讯员 张圣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