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1985年,她在明通巷一家理髮店裡,燙了一圈時下里最時髦的波浪卷。

那時,城市間的小巷與大路相差無幾。

有一樣的色彩,一般無二的景緻,無非路寬窄一點,車多少一些。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當我們說起明通巷,事實上還包括了與之垂直的東風巷,長輩們通常只說明通巷,於是我們也跟著把兩條巷子併成了一個名兒。

兩條小巷交叉生長在城中心,四面通透,一條通向人民東路,一條挨著北京路,一條向著昆十中,還有一條對著原市政府,要說它圈了一方風水寶地,也不為過。平日裡,巷內巷外都是熱鬧。

那裡,藏著昆明人太多的小心思。

一條最鮮嫩

如果有什麼字,提起定會讓媽媽們兩眼放光,那應該是“菜”

於是,在我們的記憶裡,“賣菜的”明通巷是媽媽們最愛去的地方。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明天一早,我去明通巷買只雞,你記得起床吃早點。”

久而久之,一句話常常浮在我們嘴前:

“殺雞技術哪家強?昆明盤龍明通巷!”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我挨你講,明通巷呢水果便宜!”

“不止便宜,還新鮮,有個老奶經常挑的擔子來賣桃,又大又水!”

吶,媽媽們的話題永遠注滿了“新鮮”,水靈靈的泛著甜絲。

要說誰更懂生活,該是她們,一個個趕著清晨的陽光,風風火火站在菜攤前,嘴裡砍著價,手裡拿捏著,挑挑揀揀,這樣孩子喜歡,那樣丈夫愛吃……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明通巷裡,原藏著城市的“鮮嫩”,吃到嘴裡,化開是最小的日常,也是最大的生活。

現如今,菜市僅剩一、兩家,整潔的街道無端端露出大片空地,教人以為拓寬了路,老去的巷子,失了聲一般。

一條最流行

我曾經在明通巷剪過一片終身難忘的劉海,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剪劉海,毫不手軟地成就了我的“史上最難看”。

那是一家媽媽們常去的理髮店,門口的彩柱轉了半個多世紀。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店裡的裝修保留了20世紀的姿樣,貼滿大大小小“復古海報”,風扇在頭頂呼啦啦繞著,在明明不需要這東西的春城,模仿的是懷舊電影裡才有的樣貌。

媽媽們自是喜歡的,畢竟她們的“少女心”多多少少曾在這裡勾勒過,海報上的是明星,也是她們,是過去的時尚,也是過不去的回憶。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臨近理髮店,有一家賣毛線的小店,七彩斑斕,又是屬於過往的“流行”。

初冬裡,她們手裡抱著新出的“毛衣週刊”,尋著自己或心愛之人喜歡的樣式,詢問老闆對應的顏色,一一挑來。再找一個休息日的午後,帶著針線,找老闆討教花樣的織法,一針一線,笑鬧在小巷裡。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如今,再尋小巷,小店雖斑駁,但走一走,也能回到那些時刻,享一番屬於上個世紀的風情。

一條最好吃

小巷裡,最多的當然是吃食。

更何況,明通巷裡還藏著市裡頂級的小學——明通小學,不好虧待了祖國的花朵。

明通巷與東風巷交界的路口,有一家炸洋芋,與盤龍小學不一樣,偏傣味。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這一家又是“童年回憶系列”,必得是“條形碼”狀,炸到半生不熟,生脆的,拌了醬,再添一些傣式配料,一塊、兩塊的,邊串巷邊就掃個精光,怕只怕誰的竹籤戳穿了塑料袋,醬汁也稀稀拉拉灑了一地,於是小店方圓幾米,總有一些醬汁染了地。難看是難看了點,但為了口腹,昆明人是不在意的。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沿著洋芋店,往北京路走,有幾家小賣部,藏著我們最愛的“大雪條”。

說起來,“大雪條”原成就了正義路一項有名的“全民搶”運動。

逢節假,便要人擠人,猶記得,當時冰棒是賣的,冰棒紙卻要收回,於是個個買了冰棒,就得趕緊塞進嘴裡,買的多的,邊舉高冰棒,邊得吆喝著,免得那冰涼的蹭了誰的頭頂。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後來,那一家賣冰棒的不見了,“大雪條”卻是留了下來。便是難找些,也不妨礙我們過夏天。

酷暑裡,三兩個提著保溫桶,叮叮咚咚鑽進明通巷裡,買上七隻、八隻,提了回去,冰棒也不化,足夠吃上一整週。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與“大雪條一條巷”垂直的巷道里則躲著許多“哈爾濱系列”,什麼餃子啦,紅腸啦,千層餅啦,滿眼都是,像在春城裡颳起一陣“冰雪暴”,生意卻出奇的“還不錯”。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前些年,向著昆十中的一股,開了一家昆明飯店的蛋糕店,日日搶購一空。

唉——在昆明,永遠講不完的吃,吃不盡的吃。

一條最陪伴

城市裡總有一些地方,藏了時間。

它們把時間偷偷調慢,沒有跟上城市的進程,自顧自地緩慢生長。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明通巷就是這樣的地方。

這麼說多少也帶著些私心,畢竟它裹著我們的童年,雖如今也有些事過境遷的感觸,但走走,還能找到那時的影子。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如今,它要改變,要跟上城市的樣貌,翻天覆地,要變成“太古裡”。雖不是一、兩天就能動工,但終歸納入了計劃。

過往的小巷多年後是要消失的,像是媽媽們過去的日子,這是感傷的話。

我們說一說,還是要向前看,人們手裡的錘斧總是停不下來,也阻止不了。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好在,我們有筆,有相機。

作為記錄者,我們有能力讓它長久地活下去,從它陪伴我們長大,到我們陪伴它老去,想想多少也就留了些安慰。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哎?原來這裡藏著昆明人這麼多小心思


投稿熱線:0871-63114002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圖片版權歸作者及Hey昆明所有,嚴禁任何形式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