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的例子告訴我們,安置房建多了也不好

關於鶴崗安置房萬元一套的新聞已經不脛而走。雖然很多人表示了懷疑,但是很多記者去實地調查後確實發現有些安置房的頂樓都是2萬一套,300一平米的房子隨處可見(基本屬於遠郊區棚改房)。那麼鶴崗今天的事件代表著什麼?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為了GDP數據,盲目進行棚改安置的必然結果

鶴崗的例子告訴我們,安置房建多了也不好

一個風景美麗的城市很難理解房價如此低

第一、6年11萬套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使得鶴崗住房嚴重過剩。根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2018年數據尚未公佈),鶴崗100.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3.3萬人;一個簡單數學計算,以3人之家為例,11萬套住房也就意味著可以解決33萬的住房需求。也就是說僅僅6年時間鶴崗新建的住房就可以容納鶴崗總人口的30%以上居住,這麼大手筆的保障房建設到底是為什麼?要知道鶴崗的城鎮化率不低啊,那麼進行這麼多保障房建設的意義何在?是為了解決居住問題還是其他?就讓人生疑了。

第二、在東北地區都是人口淨流出的背景下,鶴崗只能是更嚴重。為什麼這麼多年企業、產業和人口都開始逃離東北,原因無非就是因為本地產業升級緩慢,經濟不景氣。以2017年的數據來看,鶴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2.9億元,三次產業比為:32.8:31:36.2;你很難想象如今還有一個地市的第一產業比重佔據了GDP總量超過30%!!!!這意味著什麼?相信大家不會不知道吧。沒有產業支撐,經濟支撐人員流失也就是必然。

鶴崗的例子告訴我們,安置房建多了也不好

煤礦產業是本地的支柱產業,所以各種安全事故頻發

鶴崗的例子到底給我們什麼啟示?幾點愚見

第一、“鬼城”鄂爾多斯之後,鶴崗的例子更值得我們警示。過去很多年很多地方為了單純的GDP數據,開始大造新城,不可否認確實帶動了城市經濟發展。但是更多的盲目規劃後的不了了之,從2013年開始的造成運動到現在如今很多城市的新區還是停留在規劃發展階段,到底是為什麼?原因很簡單,這些城市本身並沒有再造一座新城的實力。鶴崗無疑就是例子之一,鶴崗以一個GDP只有200多億的小城市(還不如很多縣城市經濟數據漂亮),進行大規模的安置房建設到底是為何?真的的缺房嗎?我看不是吧。

鶴崗的例子告訴我們,安置房建多了也不好

鶴崗這座城市急需新的支柱產業

第二、房產確實可以短暫拉動GDP增長,但是是要有需求作為基礎的。對於很多城市來說,尤其是三四五線城市在過去的兩年中,在棚改背景下,進行的大規模的棚改安置跟如今的鶴崗有什麼兩樣?這些城市無疑都是人口淨流出城市多些,沒有足夠的產業支撐,足夠的購買需求,房價瘋狂之後就是空置率高企。這些應該是地方必須考慮的事情,如果不能有效的解決房產問題,那麼鶴崗的今天就會是這些城市的明天。

第三、學會逃離才是我們這代人該有的技能。不可否認隨著經濟和城市發展,大城市的聚集效應越來越明顯,類似於鶴崗這樣的小城市註定是沒有多少前途的。無論是作為風險轉移還是為了未來著想,選擇去一個更有希望的城市會是很多年輕人的必然選擇。每一次的人口遷移都伴隨著經濟發展的變化,這一次也不例外。全國經濟下行的背景下,作為東北地區來說無疑是表現最為明顯的,鶴崗只是東北經濟的一個縮影而已,僅僅依靠房地產來試圖振興東北經濟註定是不現實的。

鶴崗的例子告訴我們,安置房建多了也不好

煤礦停產隨處可見

第四、房子的本質還是住的,雖然具備投資屬性也是因為在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一旦需求下降或者不存在,那麼房子就沒有投資價值了。這跟和平年代玩古玩字畫的道理一樣,古玩字畫也還只有在太平盛世才有價值,在戰亂紛飛的年代還不如一個饅頭值錢。所以,投資本身就並沒有錯,但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之上,房產也是要建立在需求的基礎上。

綜上,雖然相信很多朋友都期待自己所在的城市都有類似於鶴崗的房產300元/平米。但是就像之前我的一篇文章,如果房價下跌一半你還會買房嗎?一樣,真到哪個時候你或許就不會去買了。鶴崗不就是這樣嗎?這麼低的房價已經破紀錄了,為什麼沒人去炒呢?因為你覺得不值得,為什麼不值得?只有你自己知道了。各位覺得呢?歡迎關心房產和財經等社會問題的朋友積極留言、點贊、關注、轉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