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隨心》:活在上世紀的愛情科教片

預想到《如影隨心》可能不會太好看,但怎麼也沒想到,它會如此讓人失望。畢竟,本片導演霍建起曾經可是為觀眾奉獻過不少經典作品的——《那山那人那狗》《暖》《藍色愛情》……可或許,他已經把最好的那一面都留在了上世紀?因為無論怎麼看,《如影隨心》都不像是一部2019年的電影。

《如影随心》:活在上世纪的爱情科教片

首先聲明,本片的問題不在於所謂“三觀”。誠然,兩位男女主角確實有點“渣”。影片宣傳文案講得很文藝——“愛情之名慫恿著他們為愛再大膽一次,走出各自問題滿滿的情感關係”。說白了,就是兩人天雷勾地火,雙雙出軌(還是婚內出軌)。

可是,文藝作品本來就是以揭示人生困境、剖析人性缺點為己任的。所以,將通過這對男女曲折的人生故事,探討一下婚姻和愛情的本質,未嘗不可。決定作品質量的,從來不是主題是否偉光正,而是其內容的深度和形式的新意。

可惜,本片在上述兩方面都失敗了。2019年,一部愛情電影還在靠旁白推動劇情,真讓人感到恍如隔世。影片一開場,杜鵑飾演的女主角就把自己和男主角的相遇、相知、相愛的經過完完整整地交代了一遍,給了我一種正在觀看有聲小說的錯覺。就連女主角的身世和性格成因,都要靠她自己來介紹,這實在令我感到費解:本片的敘事,為何如此疲軟、無力?到底是霍建起導演的技法陳舊,還是劇本本身的問題?

再說“文藝”的鏡頭語言。似乎是因為本片主創實在太過偏愛陳曉和杜鵑的面容,動不動就來一個鋪滿鏡頭的大特寫。各種唯美的畫面層出不窮,唯恐觀眾get不到兩人的顏值。就連他們的心理活動,都要用婚紗攝影式的鏡頭來加以呈現。

更要命的是,一個接一個的唯美鏡頭根本無助於渲染氣氛或者推動劇情。還是想提醒導演,都2019年了,還在使用男主角在山崖下拉小提琴、女主角在山崖下撒紙片的場景,本片的陳腐、老套真是到達了一定境界。

《如影随心》:活在上世纪的爱情科教片

其實本片是完全可以拍出內容深度的。看得出,導演在劇情設置上也花費了不少心思。比如說,先表現陳曉和杜鵑的感情深厚,再用馬蘇的視角加以解構——你給過新歡的深情,其實早就給過舊愛。所謂“深情”,往往是一廂情願的想象而已。又比如,華少飾演的前夫雖然奇葩,倒也點出了一些愛情的真諦——相愛容易相守難。

但是,本片並沒有把重點放在對愛情實質的探索上,而是不厭其煩地表現陳曉和杜鵑的相互猜忌和懷疑。如果真如片中的陳曉所言,這是因為他們的感情是“偷”來的,那麼本片的態度顯然應該是反對兩人的所作所為。可無休止的唯美鏡頭和兩人看上去撕心裂肺的表演,又似乎寄託著導演的無限同情。所以,本片的屁股到底坐在了哪一邊?

直到影片結尾,我才恍然大悟。大熒幕上打出了一行字,不用懷疑,真的是一行字。大意是“生活中沒有簡單的對和錯”。又一次忍不住感嘆了,這都2019年了,怎麼導演還親自下場,總結自己作品的中心思想?弄了半天,本片根本不是一部愛情電影,而是一部屬於上個世紀的愛情科教片。難怪,每轉換一次鏡頭,導演都要用旁白介紹一次劇情,原來這是在擔心觀眾受到的教育不夠深刻。

不可否認,陳曉和杜鵑的顏值是在線的。但這兩人真的適合自己所飾演的角色嗎?一個孩子的父親,經歷過一次失敗的婚姻,這樣一個飽經滄桑的角色,由陳曉來擔綱,多少顯得有點“嫩”。

而杜鵑獨特的清冷氣質,也讓她和女主角為愛痴狂的特點格格不入。何況,模特出身的她,在臺詞和表演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以至於在許多場景中的表現明顯不符合氣氛。說“面癱”可能太過苛責,但現階段的她,還沒有能力飾演一些性格比較複雜的角色。

《如影随心》:活在上世纪的爱情科教片

馬蘇的表演是本片為數不多的亮點。被拋棄後的失魂落魄,對前夫的又愛又恨,都被她表現得活靈活現。比起男女主角裝腔作勢的“痛苦”,反倒是馬蘇飾演的前妻,更能打動觀眾。

只是說到馬蘇,還是不得不第N次提醒導演,這都2019年了!誰還在情感社區裡寫什麼“棄婦日記”啊?哪怕您給馬蘇安排個微信公眾號呢?這真讓人懷疑,導演是否認為上一個BBS,就代表趕上E時代了?

所以,《如影隨心》的癥結可能就在這裡——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又不願意踏踏實實談愛情。影片的“時尚”真的很俗套——比如,主創認為到了巴黎,就等同於浪漫。影片的主題又顯得膚淺——除了無聊的懷疑和互撕,什麼也沒剩下。如此看來,四不像的《如影隨心》將會得到一個怎樣的成績和口碑,是可想而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