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鬚是古代哪個朝代開始稱呼的,之前稱呼什麼?

彩雲東昇戴寶山


“鬍鬚”這個詞語起源於哪個朝代已不可考。

在古代,鬍鬚有很詳細的劃分,“口上之毛為髭(zī),頤下之毛為須,兩頰之毛為髯(rán)”。

下面,分享幾則歷史上關於鬍鬚的趣事:

1、“溜鬚”的由來

宋朝宰相寇準和副相丁謂是好友。一次,兩人一塊兒吃飯,寇準不小心把飯菜灑在了鬍鬚上。丁謂連忙起身,為寇準清理鬍鬚。寇準責備丁謂說:“堂堂大臣,為上官溜鬚,成何體統。”丁謂羞愧難當,從此便暗恨寇準。後來,寇準被丁謂誣陷獲罪,降職出京。

所以說,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



2、歷史上唯一長鬍子的太監

宋朝的權宦童貫是歷史上唯一一個長鬍子的太監。《宋史》中描述童貫長相,有“頤下生須十數”之語。也就是說,童貫的下巴長著稀稀落落的鬍鬚。(難道沒割乾淨?)



3、歷史上最長的鬍鬚

1922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首府薩克拉門託的一次慶典上,祖籍挪威的男子漢斯 · 朗塞斯向眾人展示了他的長鬍子。經官方派人現場測量,漢斯 · 朗塞斯的鬍鬚長達5.33米。

現代吉尼斯紀錄,最長的鬍鬚為6.7米,是一個印度人創造的。


知史郎


中國古代人非常著重自已的儀表,其中有個審美標準叫"美鬚髯”。受儒家文化影響(身之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古代男子成年之後都要留有鬍鬚。但中國人鬍鬚比較稀疏,特別強調以多須為美,而且把各部位鬍鬚加以細華。

不同地方的鬍鬚有專有名稱,嘴巴上的稱貲(zi),嘴巴下的鬍鬚稱作糶,臉兩側的鬍鬚稱作髯。秦漢時期以多須為美,關雲長腮下五Liu長髯,世稱"美髯公”慕煞許多人。古人開始的時候把鬍鬚統稱為"須”,形容一個人生氣時稱"鬚髮皆張。"“鬚眉"則是男人的代名詞。

南北朝時期,北方異族大量進入中原.高加索人種顯著特症是隆鼻,深目和多須。白種人的的鬍子又濃又密還有卷,眉毛鬍子可以一抓一大把,與中原男人差別顯著。按照中原漢人的傳統,對異族人統稱為“胡"。

因比把胡人又濃又密的鬍子稱為“鬍鬚"意思是胡人的那種長鬚。那時有剃鬚習俗,稱作"刮鬍子",漢人對異族人非常痛恨,可以從文化方面顯現出來。南北朝時期是一個分水嶺,以前把鬍子稱須,以後稱之為胡。




關東俠客


  古代的男子到了一定年齡都會開始蓄鬚,一方面是因為聖人教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宜損毀。另一方面是古代的人對“鬍鬚”好的人都會尊重有加,也是古人自己面子的排面很是講究。“鬍鬚”名稱的由來很有講究,古代中原人通常稱鬍鬚為“須”,“胡”是對北方和西方少數民族的稱呼,後天下一統,漢胡一家,遂稱“鬍鬚”。

所以我認為“鬍鬚”的稱呼應該是從漢朝開始的。



紫蒼天狼


“鬍鬚”一詞能查到的,可見於《西遊記》《水滸》,而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用的是“鬍髯”,其中講到,黃帝升封泰山,於是有神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者七十餘人,飛昇了。

要是細分起來,長在唇上的稱“髭”,長在下巴上的稱“須”,如果長到面頰上,咽喉下,則稱“髯”,“胡”是統稱,也通稱為“鬚髯”。

進入到現代社會以來,受西方影響,中國男子很少再留鬚髯了。偶爾見到一兩個,反倒覺得邋遢。除非像關羽的扮演者“陸樹銘”老師那樣。這就讓某些中國男子的臉上失去一道靚麗的風景。

在古代,一個男人如果鬚髯長得好,比額頭、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重要。那麼在形容該男子相貌時,一句“美鬚髯”就全概括了,其它項都不提了。比如關羽,在《三國志》中就一句“羽,美鬚髯”,不像演義中那麼多話。因為關羽的鬚髯太漂亮了,以至於諸葛亮給關羽寫信時不稱其名,只稱“髯”。還有漢高祖劉邦,“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東吳大將太史慈,“長七尺七寸,美鬚髯,猿臂善射。”吳主孫權,“紫髯將軍,長上短下。”(孫權是上身長,下身短。)曹操的謀士程昱,“長八尺三寸,美鬚髯。”司馬懿的孫子東安王司馬繇,“美鬚髯,性剛毅。”隋朝陳國公段達,“身長八尺,美鬚髯。”唐玄宗時期的郭元振,因誅太平公主有功,封代國公,“身長七尺,美鬚髯。”睢陽張巡,“長七尺,鬚髯每怒盡張。”宋代道士張虛白,“身長六尺,美鬚髯。”郭永,“身長七尺,鬚髯若神。”元朝耶律楚材,“身長八尺,美髯宏聲。”明成祖朱棣,“貌奇偉,美髭髯。” 劉伯溫,“虯髯,貌修偉。”龍虎山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八仙之一的漢鍾離,真是太多了,舉不勝舉。都是很簡潔的描述,但突顯出鬚髯的重要。

當然,有美髯就會有醜髯,五胡十六國前趙皇帝劉淵的弟弟劉曜,“身長九尺三寸,垂手過膝,生而眉白,目有赤光,鬚髯不過百餘根,而皆長五尺。”鬍鬚只有一百多根,稀稀拉拉,還都有五尺長,醜的有特點。還不能刮掉,沒辦法,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古代還有以“髯”為綽號者,晉代名士郄超,是大司馬桓溫的參軍,因為是美鬚髯,人稱“髯參軍”。唐初傳奇“中風尖三俠”中的“虯髯客”張仲堅,他的鬚髯是自來卷。宋代《清異錄》中還記載了一位滑州賈寧,仁義寬厚,常賑救饑民,因為多鬚髯,人稱“髯佛”。

現代醫學說,鬚髯長什麼樣是遺傳,基因決定的,應該是有道理的。可是看明代皇帝畫像,從朱棣到明孝宗都算是“美鬚髯”,從明武宗正德皇帝開始到崇禎,風格全變了,也許是基因變異,也許是明朝皇帝的身體素質一代不如一代。《黃帝內經》說:氣血盛則通髯美長,血多氣少則通髯美短,血少氣多則少髯,血氣皆少則無須。從鬚髯竟也能看出王朝的興衰。清代也如此。

鬚髯作為男性象徵之一,在古代很受重視,在今天則是剃鬚刀的大市場。我自己就是絡腮大鬍鬚,可惜老婆不讓留,三天刮一次,缺少了陽剛之氣。無奈啊。


掃葉都淨


鬍鬚是這個稱呼可以說任何朝代都有,任何朝代都沒有。

古代對鬍子的稱呼有很多,古代深信“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幫情況下是不會剪髮,刮鬍子的,歷史上有些酷刑就是割掉男子的頭髮鬍鬚。

古代人對於鬚髮保護的是很好的,劉邦就因為有漂亮的鬍鬚十分的自豪,還有關羽也被稱為美髯公,曹操被馬超追的割須棄袍也是屬於很難看的。

回到你原來的問題,鬍鬚的稱呼,這個就和一個人的名字一樣,有小名,有大名。你現在刮鬍子也不會說刮鬍須吧。所以這個稱呼可以說任何時期都有。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師哥講史


或許是我知識淺薄,從先秦至清的記載看,稱`謂是“鬚髯”、“鬍髯”、"髯”,直接用“胡”和“須”兩字連成詞語的叫法我沒發現。只是在近代書中經常看到。

所以,我認為鬍鬚是近代的叫法。


齊國成語



125878215蜂獾


這個不知道,聽生物學家說原始人男人個個有鬍鬚,隨著逐漸進化鬍鬚逐漸消失。


萬年老山參


好像是明代。之前叫髯、須。


貝貝127554956


可能是唐朝吧,大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