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忽高忽低不穩定,原因有哪些?

血糖忽高忽低不稳定,原因有哪些?

血糖忽高忽低不穩定,原因有哪些?

常常有糖友抱怨,自己的血糖如同安了彈簧一般起伏不定,忽高忽低,有些糖友甚至形象地比喻,自己的血糖在“跳舞”。而長期血糖波動不穩定,會給糖友的身體造成非常大的傷害,引發心臟、腦血管、眼睛、腎臟及周圍神經病變等嚴重併發症。因此,弄清楚血糖波動的原因是十分有必要的。

空腹高血糖竟有六大原因

當空腹血糖偏高時,首先應該搞清楚血糖高的原因,一些患者看到空腹血糖高時就盲目加藥,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內分泌醫生應該搞清楚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分析患者的具體情況,再進行方案調整。

原因一:飲食因素糖尿病患者頭一天晚餐如果吃得太多,尤其是進食大量高能量(比如高脂)食物的話,或者頭一天晚上進餐時間較晚,進餐持續時間較長(聚會就餐等),都有可能導致空腹血糖升高。

原因二:藥物因素

患者如果漏服或者少服降糖口服藥,或者胰島素注射量不足,甚至忘記注射胰島素,勢必導致空腹血糖水平受影響。前面講的測定空腹血糖的細節中指出,早晨測血糖時間不宜過晚,如果患者抽空腹血的時間太晚,使化驗當天早晨的用藥被迫推遲甚至停用,這樣勢必造成上午的血糖增高,其化驗結果自然不能反映患者在平日正常治療情況下血糖的控制情況。

原因三:運動治療不到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是多方面的,除了飲食治療、藥物治療、自我病情監測和糖尿病教育之外,運動治療也是不可或缺的治療措施。如果糖尿病患者平時規律運動,但在測空腹血糖的頭一晚運動量不足,尤其是晚餐後即臥床休息的情況下,很可能導致空腹高血糖。

原因四:病情進展隨著糖尿病患者病情進展,自身胰島功能減退,基礎胰島素分泌不足,可以導致空腹高血糖。

原因五:黎明現象其特點是睡前或夜間血糖控制良好,且無低血糖發生,在黎明時間(通常是凌晨3~8點)血糖逐漸上升,致使空腹血糖升高。黎明現象發生的原因可能與午夜過後體內胰島素拮抗激素(如糖皮質激素、生長激素)分泌逐漸增多有關,為了對抗血液中胰島素拮抗激素的增多,機體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才能將血糖維持在正常範圍內,而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從而造成空腹血糖升高。

原因六:蘇木傑現象這種現象和黎明現象恰好相反,其特點是晚餐後或睡前血糖控制尚可,通常是由於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藥(包括胰島素)用量過大或過度飢餓而引起夜間低血糖(多見於凌晨0~3點夜間睡眠過程中),繼而出現血糖反跳性升高。這種反跳性高血糖是人體內分泌系統的一種保護性自我調節,以避免機體因持續低血糖而發生危險。一般說來,當人體發生低血糖後,身體內的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促進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與此同時,胰島素分泌也受到抑制,以此幫助身體糾正低血糖。

血糖波動的七大原因

原因1: 飲食控制不滿意

血糖忽高忽低不稳定,原因有哪些?

很多糖友確診後仍然不注意控制飲食量,而有些知道即使知道要控制飲食,但是對於到底每天吃多少,怎麼計算飲食量仍然不清楚,最後導致餐後血糖飆升。

應對措施: 學會計算飲食量很有必要。每日所需總熱量=每日每公斤體重所需熱量×標準體重;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

<table><tbody>

體型

休息

輕體力勞動

中體力勞動

重體力勞動

肥胖/超重

15

20~

25

30

35

正常

15~

20

25~

30

35

40

消瘦

20~

25

35

40

45~

50

/<tbody>/<table>

不同體力勞動的熱量需求表[kcal/(kg•d)]

原因2: 運動過度或時機不對

血糖忽高忽低不稳定,原因有哪些?

有些糖友過度期盼通過運動來降低血糖,飲食量又不足,運動後容易出現低血糖。

應對措施: 避免空腹運動,運動前後要加強血糖監測,運動時應隨身攜帶糖果等能糾正低血糖的食物。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當空腹血糖>16.7mmol/L時要禁止運動,病情控制穩定後再逐步恢復運動。

原因3: 藥物和飲食配合不當

血糖忽高忽低不稳定,原因有哪些?

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及短效胰島素若使用不恰當,會導致胰島素的高峰和食物所致的血糖高峰兩者不匹配,從而引起血糖忽高忽低。

應對措施: 請醫生調整藥物方案,遵醫囑正確服用藥物、使用胰島素,使體內胰島素高峰與血糖高峰匹配。

原因4: 飲酒

血糖忽高忽低不稳定,原因有哪些?

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空腹飲酒易出現低血糖;常飲酒而不吃食物,可以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使血中葡萄糖量減少,而出現低血糖症狀。因低血糖症狀和醉酒症狀相似,而容易延誤治療,後果十分嚴重。

應對措施: 糖尿病糖友應時刻記住,不管是白酒、紅酒,還是啤酒、黃酒,都含有酒精,能不喝酒就不喝,這樣才能有效避免酒精引起的血糖波動。

原因5: “蘇木傑現象”

“蘇木傑現象”表現為夜間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簡單地說,也就是“低後高”現象。它主要是由於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使用過量而導致夜間低血糖反應後,機體為了自身保護,通過負反饋調節機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出現反跳性升高。

應對措施: 平穩、安全降糖,使血糖“軟著陸”,避免劇烈、過度的降糖手段。

原因6: 低血糖矯枉過正

經歷低血糖時, 糖友常常通過直接服用葡萄糖或快速升糖食品來糾正低血糖。如果掌握不好進食量,很容易矯枉過正,導致血糖大幅波動。

應對措施:

糖友應掌握低血糖處理的原則:出現低血糖後,如果意識清醒,建議先進食15~20克碳水化合物,安靜休息15分鐘後,測血糖。然後根據血糖測定情況,決定下一步處理方法。

原因7: 焦慮、憤怒等不良情緒

血糖忽高忽低不稳定,原因有哪些?

人體內存在多種影響血糖水平的激素,如腎上腺素、生長激素等都可以升高血糖,但體內可以降低血糖的只有胰島素。當人出現情緒變化時,會對體內的激素產生影響。如果經常處於焦慮、抑鬱或憤怒等不良情緒,體內升糖激素分泌會增多,而糖友本身胰島功能不好,或存在胰島素抵抗,因此,升高血糖的激素一旦波動,血糖就會跟著波動。

應對措施: 糖尿病糖友應當經常提醒自己,儘量保持心情愉悅舒暢。

同是高血糖,處理大不同

方案一:定時定量進餐飲食治療是其他治療的基石,糖尿病患者應該科學進餐,不僅要合理搭配食物,攝入適宜的能量,還要定點進餐,晚餐時間不宜過晚。糖尿病患者要儘量讓飲食規律起來,避免前面提到的暴飲暴食和進餐時間太晚的情況。如果患者不清楚應該如何科學飲食的話,內分泌科醫生應該建議其諮詢專業的營養醫師,或者請糖尿病教育護士對其進行指導。

方案二:問清楚用藥細節當臨床醫生面對患者空腹高血糖的情況時,一定要仔細詢問患者的用藥情況,排查其是否有漏服藥情況,除了讓患者自行回憶或者進行服藥登記之外,還可以根據患者購買藥物的頻率進行推算,來大致瞭解其是否規律用藥。另外,胰島素的注射方法是否規範,夏天到了,患者的胰島素保存是否合理,這些用藥的細節問題都有可能影響藥物療效,影響血糖控制。

方案三:開具運動處方目前天氣炎熱,一些患者減少了戶外活動的時間有可能導致血糖控制不佳。如果是因為運動方式的改變導致晚餐後血糖控制不佳,需要及時調整,建議大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出戶內活動建議,或者調整運動時間及方法,合理安排飲食,尤其避免晚餐後即躺下休息的做法。

方案四:調整藥物治療方案隨著糖尿病的進展,患者自身胰島功能減退,基礎胰島素分泌不足,這時應選擇相應的藥物,為患者調整治療方案,針對基礎血糖控制的藥物有二甲雙胍、中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和長效胰島素類似物。

方案五:增加藥量應對黎明現象前面已經講了黎明現象發生的原因,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島素分泌量不足以對抗拮抗胰島素的那些激素效應,因而對於這類患者應加大胰島素或降糖藥的劑量,且要使其作用維持到第二天早上,來使空腹血糖達標。

方案六:減少晚餐降糖藥用量,謹防低血糖

蘇木傑反應和黎明現象恰好相反,是由於其夜間低血糖導致的反跳性高血糖,處理措施應當是減少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藥物(包括胰島素)的用量,並注意睡前適當加餐,以防止夜間低血糖。

總而言之,血糖忽高忽低不穩定時,糖友一定要高度關注,找出原因,對症治療。來源:一附院內分泌科。

血糖忽高忽低不稳定,原因有哪些?血糖忽高忽低不稳定,原因有哪些?

專家簡介:趙永才 內分泌糖尿病四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滄州市首位內分泌與代謝專業臨床醫學博士,

美國梅奧醫學中心博士後滄州市拔尖人才,

滄州市十大科技創新人才

滄州市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滄州市“獅城好青年”

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第二層次人才,河北省糖尿病防治協會常務理事

河北省糖尿病足專業委員會理事,

河北省糖尿病學會青年委員

美國糖尿病學會會員

滄州衛生系統最高獎項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

計發表國家級學術論文30餘篇,主編出版專著3部。

主持省市級科研課題3項,參與國家自然基金課題2項。

內分泌糖尿病四科簡介

血糖忽高忽低不稳定,原因有哪些?

中心醫院內分泌糖尿病四科配備先進的胰島素泵、動態血糖監測儀,目前可開展糖尿病分型診斷、糖尿病血糖的綜合管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乳酸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滲狀態等急性併發症,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糖尿病合併心腦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眼底病變等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預防和治療。

此外,科室還擅長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風、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垂體疾病、骨質疏鬆的診斷和治療。

由美國梅奧醫學中心博士後趙永才主任領銜的內分泌糖尿病四科專注於糖尿病和甲狀腺疾病的診治和研究,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