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綠心 推動城市實現永續發展

題記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南北綿延90公里,東西跨度10—12公里,總面積約1275平方公里,空間尺度絕無僅有,是全世界最大的位於城市內部的森林公園。加快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使其儘快融入城市,將有力推動龍泉山從“生態屏障”向“城市綠心”“市民遊憩樂園”轉變,推動城市佈局從“兩山夾一城”向“一山連兩翼”轉變,推動城市實現永續發展。

上月,省直機關、高校、企業、金融機構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包山頭”植樹履責活動啟動,龍泉山再添500餘株綠樹。

城市绿心 推动城市实现永续发展

龍泉山森林綠道

“這兩年巡山,我親眼看到荒坡田坎一點點變成樹林。”看著植樹的熱鬧場面,成都市龍泉驛區茶店鎮龍泉湖自然保護區森林管護站管護員李天明頗為感慨。

李天明提到的變化,是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增綠增景”所帶來的成效。為不斷夯實龍泉山生態本底,提升景觀質量效益,去年我市制定了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增綠增景”行動方案。圍繞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目標,以推進植綠護綠、增景添彩、恢復提升生態系統功能為重點,統籌實施八大“增綠增景”行動,以點帶線、連線成片,大規模綠化龍泉山。去年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已完成6.5萬畝“增綠增景”計劃,今年還將“增綠增景”4萬畝以上。

城市绿心 推动城市实现永续发展

龍泉山上雲霧繚繞

與此同時,龍泉山森林綠道也加速成網,截至2018年底,已建成森林綠道216公里。今年,還將力爭建成森林綠道100公里,統籌推進文體旅商農林融合發展,積極營造出更具吸引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生活、消費新場景,助推城市品質不斷提升。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這顆“城市綠心”正不斷生長。

增綠增景效果顯著

今年將完成4萬畝以上

走進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龍泉驛片區,沿鍾家山健身步道一路向前,只見一片區域依山傍水,森林蔥鬱,紅色步道在綠樹間蜿蜒,觀景亭等設施也已建起,在一些寬闊的路面上,不時能看見騎遊車隊……這便是兩年前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啟動儀式主會場的所在地——龍泉驛區茶店鎮照壁村寶倉灣。兩年來,通過大面積增綠增景,因地制宜建設步道、亭臺觀景等設施,寶倉灣景點打造完成,成了人們又一休閒觀光的好去處。

“增綠增景”是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的重點工作之一。根據《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增綠增景”行動方案(2018—2030年)》,到2020年,將新增森林面積11.5萬畝,新增花卉彩林面積21.4 萬畝,森林覆蓋率從現有的54%提高到60%。

“圍繞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目標,以推進植綠護綠、增景添彩、恢復提升生態系統功能為重點,統籌實施八大‘增綠增景’行動,以點帶線、連線成片,大規模綠化龍泉山。”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已完成“增綠增景”6.5萬畝,今年還將“增綠增景”4萬畝以上。

據瞭解,龍泉山“增綠”還在全省範圍內首次嘗試無人機飛播造林。“選擇約500畝退耕荒地和果園作為試驗區,結果顯示使用無人機飛播效果明顯優於傳統大飛機。”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生態事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還將開展飛播造林試點1200畝。

龍泉山“增綠”,還得到碳中和項目助力。所謂碳中和項目,指先計算活動中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然後通過植樹等方式把這些排放量吸收掉,近年來已在高規格國際大會中被逐漸採用。去年8月在成都舉行的第二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就舉行了我省首次碳中和項目啟動儀式。成都在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500畝碳中和林,以完全抵消論壇碳排放。

不僅如此,法律法規也在推動“護綠”。目前,《成都市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保護條例》經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批准,將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明確,城市森林公園由生態核心保護區、生態緩衝區、生態遊憩區構成,實行分區管控、差別化保護。其中,生態核心保護區以生態培育修復為主,除必要的應急救援和市政配套設施外,禁止修建其他任何建築物。

森林綠道加速成網

已建成216公里

鋪裝平整的青石路面蜿蜒連綿,五顏六色的虞美人迎風招展……走進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臺景區,森林綠道依山就勢,不同的節點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路段也設置了不同的鋪裝材料。目前,該景區已打造形成了600米的二級綠道示範段。平整的瀝青段面和不規則的石塊鋪裝段面無縫銜接,邊緣輔以木樁作為護欄,頗有鄉村情趣。未來,整個森林綠道將形成綜合性的森林綠道,以登高觀光、生態產業、交通連接為主要功能,並逐步考慮引入體育運動項目等,呈現一個綜合配套功能完善的景區。

丹景臺景區森林綠道的打造,只是龍泉山森林綠道建設推進的一個註腳。根據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和森林綠道規劃,到2035年,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將全面建成“一軸兩環、三廊七徑、百驛多點”層級清晰、功能完善、通山達水、景觀各異的800公里森林綠道體系。截至2018年底,已建成森林綠道216公里。其中,成都天府新區建成綠道28公里、高新區31公里、龍泉驛區45公里、青白江區16公里、簡陽市17公里、金堂縣79公里。

據悉,2019年還將力爭建成森林綠道100公里。加快推進綠道示範段建設。突出生態保育、觀山攬城、文化串聯、依山就勢等特色,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加快推進30公里示範段項目深化設計等後續工作,努力將其打造成為森林綠道的樣板示範工程。

同時,以丹景臺景區森林綠道等項目為抓手,統籌推進文體旅商農林融合發展,強化森林綠道生態保障、體育運動、文化科普、農業觀光等功能,積極營造出更具吸引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生活、消費新場景,助推城市品質不斷提升。

同步綠色播報

全域增綠 今年成都將啟動建設40個公園

從去年開始,成都市啟動“百個公園”示範工程,並完成了概念設計方案的全球徵集,計劃今明兩年陸續開工建設。今年計劃啟動開工40個公園建設,平均規模大概在300畝-500畝,一個公園相當於兩個人民公園那麼大。如此大規模的公園建設完成後,市民休閒空間、城市生態環境都將有極大改善。記者從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獲悉,目前正在對40個公園的位置、信息等進行梳理評估,待近日確認後,將逐步啟動建設計劃。

記者瞭解到,百個公園示範工程涉及22個區(市)縣,以及簡州新城、空港新城、淮州新城,大部分為新建公園,也有提升改造公園。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公園處處長黃曦玫介紹,在公園的打造上,將呈現出不同的類別和功能,如體育類的、兒童類的等,充分結合本地的歷史文化、地域特點,以及周邊居住的人群來對公園的功能進行定位,儘量滿足周邊居住老百姓的需求。

作為串聯公園城市的脈絡,今年天府綠道建設也將全力推進。今年計劃開工建設綠道1200公里,建成800公里,連線成網,初步體現天府綠道的規模效應。同時,還將做一項有意義的天府綠道建設活動——“回家的路”行動。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正在推進以軌道交通為龍頭的公共交通體系,加綠道為主的慢行交通體系,兩者共同構成未來綠色交通體系,以此為契機,在今年的天府綠道建設中,將以從軌道交通站點和公交站點回到家裡的連接通道為重點實施建設。

具體建設上,將把路邊停車轉移出道路,讓出原有自行車道、人行道;提升行人舒適空間,增設文化藝術氛圍設施,在小遊園、微綠地、“回家的路”建設上,體現每個社區市民需求;提升安全度,增配晚間照明、監控探頭。

不僅如此,市民身邊的綠色福利也將越來越多。除了建設公園,我市還將採取多種方式拓展城市的綠色空間,包括立體綠化,優化城市道路、社區、街區等。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綠化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具體來說,2019年要完成三項重要的工作:一是選取一些品質優良、色彩鮮豔的植物品種,對牆體、屋頂、橋柱進行立體綠化,總量將達到33萬平方米。同時,充分利用社區、街區零星閒置的地塊,修建小遊園、微綠地豐富市民的休憩空間。此外,還將提升道路綠化景觀,計劃今年完成336條道路綠化提升,全面提升人民南路、蜀都大道、紅星路等重要的城市道路綠化景觀。

本報記者 王琳黎 攝影 嘉楠 巴西鐵

原標題:城市綠心 推動城市實現永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