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夫兰:最佳美国乐团体验

克利夫兰:最佳美国乐团体验 | 乐评

牛小北/摄

文 | 舟白

初见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五大乐团”提法是对美国顶级乐团的一次经典的划分,纽约爱乐乐团、费城管弦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和克利夫兰管弦乐团五支乐团成为了美国乐坛的引领者。4月上旬,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在其音乐总监、奥地利指挥家弗朗茨·威尔瑟-莫斯特的率领下进行了中国巡演,这是乐团时隔21年之久的再度到来,也是美国五大乐团中本世纪最晚来访中国的乐团,加之自莫斯特担任音乐总监以来与乐团一道创造出的良好艺术口碑,乐团此次来华巡演不可谓不令人翘首以待。

4月12日及13日两天,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以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英雄的生涯》、充满了在当时看来十分新锐的和声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三交响曲》和经典的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四部作品,充分展现出了对不同流派作品的诠释风格与水准,令人得以较为全面地感受到莫斯特治下的克里夫兰管弦乐团,作为一支标杆式的美国乐团却有着非典型美式风格的独特之处。

担任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的独奏,是近年来最受瞩目的90后俄罗斯钢琴家丹尼尔·特里福诺夫。对于他的才华,即便是被称为继叶夫根尼·基辛之后俄罗斯为世界贡献的最优秀钢琴家,也毫无过分和夸张。在与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这部华贵大气的作品时,特里福诺夫选择了乐团所具有的收敛与细腻的处理方式。特里福诺夫奏出的梦幻般的和声和密实而辉煌的音色,具有独一无二的辨识度。在弗朗茨·威尔瑟-莫斯特的指挥下,乐团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将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和盘托出,而对于速度的选择则令演绎显得忠实有余,辉煌稍欠。在返场时,特里福诺夫演奏的普罗科菲耶夫《第八奏鸣曲》的慢乐章,令人印象更加深刻。他对于音乐的想象力令人折服,对钢琴音量、音色的控制,达到了随心所欲的程度。

在第二场音乐会中乐团“非典型美式风格”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普罗科菲耶夫《第三交响曲》这部作曲家所有交响曲中上演率较低的交响曲,拥有大胆而锋利的和声。在莫斯特的处理下乐团摒弃了对声音富丽堂皇的追求,而选择了对音乐流畅性的追求。同样在当晚音乐会下半场,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这样一部酣畅淋漓的作品时,乐团依旧以稳健的表达替代了合理的情感宣泄,管乐、打击乐和弦乐各声部高度融为一体并具有平滑的音色,在美国的乐团之中较为与众不同。

两天的演出之中最精彩的部分无疑是第一晚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的生涯》,这部充满了大量音乐细节的作品为乐团提供了充分的用武之地,而莫斯特理智而冷静的风格也使得作品的结构呈现更加高屋建瓴,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均体现出了《英雄的生涯》这部作品应有的风范。

弗朗茨·威尔瑟-莫斯特在欧洲的任职往往以不快而收场,这位奥地利指挥家在克里夫兰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音乐领地,至明年莫斯特便能追平上一任音乐总监克里斯夫·冯·多纳伊任职18年的纪录,从而成为乐团百年历史上任职第二长的指挥,仅次于乐团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总监、使得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成为如今伟大的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乔治·赛尔。而乐团今天的艺术水准已经证明,弗朗茨·威尔瑟-莫斯特在乐团的历史上绝对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指挥家。

- THE END -

快手、抖音账号

近期热门文章

你所不知道的巴黎圣母院和音乐的故事

《音乐周报》@你!快来说出你和《音乐周报》的故事…

音乐教师有哪些隐性负担?| 争鸣

足不出户,跟世界排名前30音乐院校导师直接上课

北京合唱节5月开幕,音乐周报与北京音乐家协会邀全国合唱团晋京展演

订阅2019年《音乐周报》,戳这里!

快收藏!改革开放“40载·40歌”完整版来了

潮·涌 | 改革开放40年之“十大古典音乐事件”

民族管弦乐队座位究竟怎么排?

唱合唱,你的声音“炸”吗?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A:发这里 [email protected]

Q:想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