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外交的利箭射向誰?

安倍外交的利箭射向誰?

橋本隆則/文

本文是頭條號《橋本看日本》的獨家文章,今日頭條享有獨家版權,未經允許轉載侵犯今日頭條版權權益,將受到法律追訴。歡迎把文章轉發到朋友圈。

應該說筆者是研究安倍晉三的第一人,從安倍首相重新執掌日本最高權力開始到今天,關於安倍的專欄不少於50篇。其中有關於安倍的經濟學,還有安倍政治學,甚至安倍秘密活動,安倍夫人與安倍母親的關係,以及安倍的接班人問題都有廣泛地涉及。筆者是第一個在自媒體上披露,安倍為了與鄰國改善關係,悄悄地與訪日某公子會面的事情,也是披露安倍目前為了讓安倍能與鄰國領導人見面,讓母親親自去懇請福田康夫前首相出面調解。應該說,對他了解的深,才有這些專欄的出現。

安倍外交的利箭射向誰?

安倍外交的利箭射向誰?

一月的專欄中已經有過一篇“安倍再次敗走莫斯科城下”的文章,講述安倍作為外交重中之重的與俄羅斯關係失敗的內容。今天筆者就應讀者要求,繼續談談安倍外交,安倍外交有個特點,根據各種情況樹立各種敵人,如剛上臺時的“俯瞰外交”,以及當年日本自衛隊的“火控雷達”問題(5年前與現在日韓發生的事件毫無區別)也與鄰國關係緊張。但是畢竟最後沒有發展到翻臉,安倍外交樹立的最大敵人就是半島北方,日本認為其發展軍事能力等就是對日本的空前威脅,甚至2018年3-4月期間,還曾經討論對其進行外科手術的打擊,緊張氣氛達到頂點。但是,到了2018年下半年因為各種原因,原來的最大的敵人突然不提了,似乎這個過去20年的敵人一下子消失了,最大的理由就是美國總統不認為這個國家是敵人,日本外交也不能稱之為敵人。而安倍與“俯瞰外交”的遏制對象也改善了關係,似乎一夜之間,日本週圍的敵人都消失了。

安倍外交的利箭射向誰?

事實上,現在日本最大的敵人已經變成原來的盟友韓國,日韓關於歷史問題,關於慰安婦,以及火控雷達問題吵得不可開交,日本執政黨內甚至傳出要制裁韓國的聲音,據說最嚴重的制裁就是取消韓國人的免籤,可是韓國人遊客是日本觀光立國的主要客源之一,所以這個制裁被否定。但安倍為何突然與韓國翻臉? 筆者知道一個情況是,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與韓國保守勢力關係非常好,一起壟斷了日本韓國之間的海運,並且賺到大量的“黑金”。所以作為日本保守勢力後代的安倍,在面對韓國的“革新”派總統文在寅,當然不會對他客氣,就是要敲山震虎。

安倍外交的利箭射向誰?

日本戰後的最有名的首相是麻生大臣外祖父吉田茂,這個在東條英機時代一直被坐“冷板凳”的外交官,帶領戰後的日本人重振了日本。戰前的日本認為美國是“世仇”,而吉田茂最大功勞就是讓日本從此緊跟“大哥”,日本美國成為鮮血凝成的同盟。前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放棄繼續擔任外務大臣,卻選擇自民黨內的職務,理由就是二戰後,外相出身的總理概率是30%。同時,日本的發展就利用外交來推動國內的發展,如利用“黑船”的到來,日本尊王攘夷派終於等到機會,趕走了長達幾百年的德川將軍,請回了天皇,實現了維新。

安倍外交也是這樣的目的,樹立敵人就是為了推動日本國內政策進行,安倍向世界“推銷”強大日本時,日本國內的排外情緒也被帶動起來。所以安倍外交一直推出各種的戰略,從呼應美國的“亞洲再平衡”,到“俯瞰外交”,再到“印度太平洋戰略”,積極迎合美國,討美國的歡心,以日本之物產滿足特朗普總統的慾望。

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日本就重新回到東南亞,到了今天,日本在東南亞的外交已經打下了雄厚基礎,在當地的投資僅次於大陸,並且還為當地培養了大量的人才。日本影響力的發揮與美國不一樣,美國就是靠看得見的“硬實力”,而日本就是“軟實力”。如日本與歐盟的積極合作,當年所謂的南海國際裁判騷動中,日本為何這麼積極?就是因為日本在國際司法裁判所有大量的人脈,戰後長期派遣了大量的外交官前往工作與學習,既使得日本熟懂國際法,還在外交上獲得益處,還在國際司法,外交領域建立廣泛的聯繫。為什麼筆者要不厭其煩地說這個,接下來就是正題。

安倍外交的利箭射向誰?

安倍外交的利箭射向誰?

從2018年12月開始,日本方面一直指責韓國軍艦火控雷達瞄準日本P-1反潛機,你來我往1個月,日本一反常態態度強硬,公開要求韓國公開道歉。筆者當時就認為,這是韓國法院宣判日本企業要為徵用勞工支付賠償的反制強硬措施。並且日本公開揚言,如果韓國不把這個問題談清楚,日本就要交給國際司法裁判所審判,看見沒有,日本的前期投資在這裡突然可以派上用場,安倍外交的“利箭”穩穩地射向韓國。同時這兩個問題,讓日本國民對韓國的親近度降低,而過去一直下跌的安倍支持率因為強硬立場而明顯上升,日本民眾支持安倍要對過去的合併對象“硬碰硬”。因為日本輿論都在說“日本是受害者”,弱小鄰國都欺負到日本頭上,不強硬真的說不過去。這就是安倍首相擅長的“偽裝受害者”的功效。

安倍外交的利箭射向誰?

安倍外交的利箭射向誰?

歷史上1931年的日中上海事變的“12.8”事件,起因就是所謂的殺害日本僑民事件(背後是川島芳子導演)。日軍聲稱為了保護僑民不得不發動戰爭,這就是自衛戰爭,最終,這樣自衛戰爭讓日本成為不折不扣地戰爭發動者,為了石油,不得不偷襲美國,為了自衛不得不進攻東南亞。當年安倍用敏銳的政治嗅覺,用“被綁架的日本人”誘導輿論,稱半島北方是加害者,而日本就是受害者,把自己打扮成堅定的日本利益維護者,這成為安倍能成為戰後最長任期首相的資本。最近日本與韓國的糾紛,又在上演安倍外交的套路,筆者就是一句話:靜觀其變,萬變不離其宗。

原名:日本的強硬背後正在下一盤大棋

請關注橋本微信公眾號sinkanaoka 這裡有有趣 完全不一樣的大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