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霍金是什么样的?


真实的霍金是什么样的?


撰文:SME主编张晟(微博@科普日成)


在通俗媒体中,霍金常常化身为几句名言抛头露面。

有什么“预言人工智能毁灭人类”,“1000年内地球毁灭”以及这两年总和天文学发现联系起来的“不要回答外星生命”。


真实的霍金是什么样的?



这本《十问:霍金沉思录》中,霍金真真切切地提到:“但我们需要警惕,直到我们进一步发展之前,不要回答外星生命。”

老爷子认为美洲殖民的故事很可能会在未来星际时代重演,人类自然是被殖民的原住民。


真实的霍金是什么样的?



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吗?我本以为这种老生常谈的问题不会有什么惊喜,无非是一些大而空的猜测和臆想,而且说白了,它仍旧是在讲费米悖论——他们(外星生命)都在哪里?

在我们问外星生命都在哪里时,应该要了解宇宙的体量。即便我们认为只有类地行星才能孕育生命,我们的宇宙中也有10^20个行星符合标准。换言之,就算生命的诞生是特定环境下的小概率事件,那么在如此宏大的数量下,“人类不孤独”也将变成大概率事件。


真实的霍金是什么样的?



是没有其他生命出现?抑或是生命之间无法感知存在?我认为霍金偏向于后者,他的解释虽然的确无法摆脱猜测,但还是有不少惊喜。霍金的观点在我看来是相当前卫的。

首先是在于他对生命的定义,类似与薛定谔那一套“负熵”的理论:生命就是一个能够抵抗无序、延续有序的系统。


真实的霍金是什么样的?

名为《生命游》戏的一款程序,看似无序其实有序


在这个定义之下,他并没有受到传统观点的拘束。他认为病毒,甚至是计算机病毒都符合生命的定义。

更进一步,“寄生”于智能生物体的信息模因(meme,世俗的翻译叫“梗”,但这里指更有营养的知识信息)同样也能成为某种形式的非物质“生命”。


真实的霍金是什么样的?



我们知道物质生命的演化非常缓慢,地球的生命至少在35亿年前就已经诞生了。相反,信息模因演化的速度可能比它要快上千万倍,百年前的信息总量远不能与今天相提并论。

在物质限制信息的矛盾之下,会出现一个重要节点。一种可能是来不及演化的生理本能控制可怕的技术,最终走向灭亡。另一种可能是人类开始自主改造物质生命,并且走向下一个时代。


真实的霍金是什么样的?



我曾经也构想过无数种生命形式,其中最难以想象的是一种信息生命,他们已经摆脱了对生物体的依赖,只以信息或意识的形式存在。

而霍金也提到了一种假设,以DNA为基础的生命在宇宙中是脆弱的,甚至撑不过一次星际旅行,智慧生命有理由选择制造一种可自行复制的机器,通过机器实现星际殖民。而机器就在某种意义上取代了DNA,成为了新形式的生命。

生命的形式有多少种或许是不可知的,霍金相信存在其他形式的智慧生命,只不过被我们忽视了,或者说我们无法想象以何种方式观测他们。


真实的霍金是什么样的?



霍金本人对生命形式的思考其实才是这一问的重点,我认为也是他人生经历的必然。常年需要依靠机器才能向他人证明自己的存在,总会恐惧身体彻底失控的那一刻,总会畅想摆脱肉体的生命。

一个颇为宏大的问题,一篇相当极致的解释,但我还是能看到藏在高深背后的真实霍金。


真实的霍金是什么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