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多聰明,看看故宮的房頂就知道了

從六百多年前朱棣把都城搬到北京之後,故宮先後經歷了明朝和清朝兩代王朝。經過這數百年的時間沖刷,現如今的故宮更添了幾分的韻味。每年慕名去故宮的遊客在感嘆曾經的王朝過往和數百年的滄桑時,不少人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情——故宮的房頂上,鮮有鳥兒長時間駐足,更別提房頂上有鳥兒“方便”的痕跡了。如此乾淨的屋頂,讓人開始猜測其中的緣由。難道是鳥兒也知道這是一個非常神聖的地方,知道這裡邊住的是皇帝,所以才不敢這麼“放肆”?這些鳥兒“不敢”長時間駐足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古人有多聰明,看看故宮的房頂就知道了

我們先來分析一個問題,鳥兒會不會因為知道這裡邊住的是皇帝,所以就不敢方便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那麼既然這鳥兒不會主動這麼想這麼做,那麼它們一定是被迫的。所以,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就需要從故宮的房頂上去找。一定是房頂上有什麼特殊的“安排”,讓這些鳥兒只敢小小駐足一下,卻不敢長時間停留。有的人猜測說是因為故宮在明清時期進行過大規模的翻新整修,所以就算有鳥兒不小心留下了方便的痕跡,在翻新的過程中也會被清理掉了。當然這是一方面的原因,可是卻解釋不了鳥兒不會長時間停留的問題。

古人有多聰明,看看故宮的房頂就知道了

其實這問題的關鍵就在屋頂的瓦片上。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故宮的瓦片是一個個“倒拱橋”的模樣。這種設計風格的屋頂,看起來就像小波紋一樣非常好看。但是具有一個非常重大的作用,那就是鳥兒在上面不好站立。因為它的表面沒有一處是平整的,在這樣的屋頂上面停留,非常消耗體力。所以就算有鳥兒突發奇想來到了故宮的房頂上,欣賞一下這輝煌的大好河山和權利中心的鼎盛繁榮,那它也待不了太久的時間。畢竟這瓦片上面,著實不是一個好去處。可能但凡到故宮的房頂停留過的鳥兒,心裡都會默默罵上上一句——這是誰設計的鬼房頂,我根本都站不住!差評!必須給差評!

古人有多聰明,看看故宮的房頂就知道了

就是因為這樣的設計,故宮的房頂上才非常鮮見有鳥兒停留。因為鳥兒來的少,待的時間也短,那麼自然而然的,房頂上也就很少見到鳥兒的排洩物,房頂就會非常乾淨啦!除了這種倒拱橋的獨特設計是鳥兒不願意長時間停留的原因之外,故宮上的瓦片材質也是鳥兒不會長時間停留的一個關鍵因素。雖然故宮在建造的時候,時間緊迫任務又重,但是這些巧匠卻沒有因此就糊弄。(皇帝的工程,想糊弄也不敢啊!這可是脖子一陣冷颼颼的大罪。)工匠們在材質的選擇上非常挑剔,故宮房頂上的瓦片都是選的上好的琉璃瓦。熟悉這種材質的人都清楚,這種瓦片表面非常光滑。用個稍微逼格高點的詞彙,也就是我們物理上常講的摩擦力非常小。故宮的房頂本身是有一定斜度的(房屋為何要設計成斜坡的屋頂,可以去問物理老師的呀),加上這種摩擦力非常小的材質,鳥兒在故宮的房頂上想要站穩,那就需要非常上乘的輕功啦!

古人有多聰明,看看故宮的房頂就知道了

所以偶爾有幾隻鳥,看到這屋頂挺好看,想著過來玩一會兒吧,也往往待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自己飛走了。不然鳥兒本來停腳是想休息休息,結果站著比飛還要累,鳥兒自然就不願意光臨了。就算在這短暫的小憩時間裡,恰巧有那麼幾隻不長眼的小鳥,突發奇想的方便了一下,留在了故宮的房頂上一些不太雅觀的東西。等到下雨的時候,這些不太合適的小東西,也會隨著雨水被沖刷掉。畢竟上面是琉璃瓦,表面非常光滑特別容易清洗,加上琉璃瓦的摩擦力比較小,稍微下點雨,就可以被沖刷乾淨了。

古人有多聰明,看看故宮的房頂就知道了

不僅僅是鳥糞,就算是一些別的塵土或者大塊的泥汙,也都會隨著雨水沖刷下去,根本不需要專人爬高上低的專門上去清理。這就是故宮的房頂上為何很少見到有鳥兒駐足,且經歷了數百年的時間依舊非常乾淨的原因。原來跟瓦片有很大的關係啊!看完這些,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小夥伴們覺得還有哪些原因是故宮房梁非常乾淨的原因呢?都可以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