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4800W的像素之戰,三星和索尼誰是贏家

4800W像素=高畫質?

首先,說到關於相機的問題,我們強調(像素論)並非是決定相機最終成像的優劣。在小米9的發佈會上,讓大家看到的4800W像素的手機攝像頭引發了業態、用戶的關注。關於這部手機在拍攝方面的性能排行,僅保持了一天時間,就被三星S10+以細小優勢刷新了DOX排行榜。

關於4800W的像素之戰,三星和索尼誰是贏家


就如同大家看的一樣,部分的人群會驚訝:4800W的攝影頭怎麼會幹不過1200W的?

關於4800W的像素之戰,三星和索尼誰是贏家

實際上,作為炙手可熱的小米,在今年或許已經打響了4800W像素的手機攝像頭戰。後續上市2019年手機,必然會以4800W、屏下指紋、驍龍855等等,當作今年手機的“標配”。

關於4800W的像素之戰,三星和索尼誰是贏家


三星的GM1和索尼的IMX586

之後,魅族Note9的出現,同樣一樣4800W的傳感器映入人眼。各個廠商也不斷用幾乎"完美”的詞彙去贊述自己的產品。現在,能實現4800萬像素的攝像頭有三星的GM1和索尼的IMX586,同樣宣稱4800萬像素,我們簡單地聊聊兩者區別?

每一張照片成像,都會由黑白到彩色的一個轉化。在照片的每個像素點上,都是有紅、綠、藍三原色反應出照片的局部到整體的顏色。

關於4800W的像素之戰,三星和索尼誰是贏家

像素影響什麼?是什麼?為什麼手機高像素不如單反、微單的?

關於4800W的像素之戰,三星和索尼誰是贏家

在此,像素任何衍生的問題就不一一闡述了,如果想深入瞭解,給大家幾個關鍵詞彙去看看。單位像素尺寸、像素面積( um )、COMS、CCD、單位像素面積 x 像素個數 = 傳感器面積。像素就是傳感器上感知光線並進行成像的單個電子元件;對於圖片來說,就是照片中最小的帶有明暗和色彩的成像點。

1.索尼IMX586

索尼IMX586使用Quad Bayer 陣列,不同於經典的Bayer陣列是以2x2共四格分散RGB的方式成像,Quad Bayer陣列擴大到了4x4,通俗講,可理解為4個像素合成1個輸出,以2x2的形式排布。

舉個例子,常規1200W像素排列為4000 × 3000, 其中綠色像素佔600萬,紅色和藍色的像素各分配有300萬,等到一個圖像輸出。而IMX586傳感器的輸出的是8000 × 6000的Quad Bayer圖像。

RGB在Quad Bayer陣列的排列圖,如下。

關於4800W的像素之戰,三星和索尼誰是贏家


2.三星GM1

三星在手機傳感器上,可以說與索尼的差距(至少存在6年或者2代以上的工藝跨度)。從三星自家發佈的手機就可得知,為什麼三星自家的ISOCELL用了2年,索尼DTI出樣後立馬改為同樣的結構。在通俗一點,看看魅族Note9和小米9的售價,羊毛出在羊身上(PS:在此沒有任何詆譭寓意)。

關於4800W的像素之戰,三星和索尼誰是贏家


雖然三星GM1採用了同樣48MP的物理像素數, 但GM1的讀出噪聲鐵定要比IMX586大。GM1的輸出方式如下圖所示,雖說也將陣列擴大到了4x4,但是和IMX586最大的不同是,每個2x2陣列都只能識別同樣的顏色,並且只能一起輸出數據。也就是說,GM1只能合併起來輸出4000 × 3000的圖像(三星官網披露的數據),與1200萬傳感器輸出的照片並沒有多大區別。

IMX 586傳感器的主流市場

小米9、榮耀V20vivo X27、OPPO Reno紛紛佈陣起今年的4800W像素戰爭,雖然原件都是索尼提供,但各家憑藉著自家多年的相機調校、算法,加上AI技術等等,在最終成像上四者均有突出的差異。

關於4800W的像素之戰,三星和索尼誰是贏家

關於4800W的像素之戰,三星和索尼誰是贏家

相比三星GM1陣營裡面的紅米Note 7、魅族Note 9,讓人感覺頗有幾分寒意。儘管它可以說是千元機裡面的"大殺器",但物慾橫飛的年代,大家總是希望用到較好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