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修行者,不論在家出家,俱是修行。

經常會看到網上,有人出家了。我們謂之看破紅塵,我們謂之想不開,其實出家很正常,也是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出家人也未必佛法高深。

真修行者,不論在家出家,俱是修行。

什麼是出家?

佛教有五乘之說,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人乘,天乘不要求出家,緣覺生在佛法之前,多於山林隱逸而沒有出家的儀式。菩薩包括在家出家的人,不一定要出家,看住持佛法的因緣和利益眾生的因緣可以隨機應對。佛經中,文殊師利和彌勒菩薩都是出家人,維摩詰也是大菩薩,確實居士。

聲聞乘中的人,為證得現法涅槃,成阿羅漢,要求修行人出家。聲聞乘認為,在家修行障礙多,心意難以專純,無法成就涅槃。出家生活自由無類,容易集中精力從事修行。所以認為修佛必須要出家。更何況佛陀也是出家修行,才得正果,出家的風氣在佛教中得到鼓勵。

真修行者,不論在家出家,俱是修行。

出家人地位崇高,是宗教制度的原因。

我們常以為,去出家尋求解脫的人,他的佛學修養會很高,其實未必。出家人在佛教中地位崇高,是由於需要這些人住持佛教教團而使佛法可以弘揚,也是由於佛教內倫理制度的要求。

佛法僧,為佛教三寶,出家的佛教徒是佛教的骨架,沒有這樣的一群人,其宗教性就無法得到體現,就如同一個學派其學說沒有人傳揚,所以在這個層面出家很重要。

真修行者,不論在家出家,俱是修行。

在家出家,俱是修行

佛教的宗旨在修行解脫生死,而不是出不出家,出家只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出了家的如不實修或者修行不得法,未必能夠解脫生死。不出家的如能修行,悟性也高,未必不能解脫生死。

大乘佛教,菩薩為化度眾生,菩薩隨類應現,到處化身。經常就是在家人的身份。比如維摩詰居士,勝鬘夫人。《維摩詰經》中說,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菩薩欲得淨土,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心若不染,便是清淨。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以令眾生入佛之知見。真修行者,不論在家出家,俱是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