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一些店鋪在轉讓,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說事直來直去


1、轉讓是直租的前奏。

華強北之前一個攤位轉讓費10萬以上,很多人都有一個心理,要是接到一單大的,只要一單成交,所有的轉讓費、租金、管理費都回來。後來就會看到一些不是寫著轉讓,而是招租,這幾年能看出不少人是虧了10萬以上咯。店面沒人要,房東手頭緊,不得不自己拋頭露面,親自辛辛苦苦來招租,不得已啊!

2、門店背後是人流量。

生意好的時候是需大於求,當門店都難以為繼之時,說明人流量是明顯下降了,這個背後是地區的整體趨勢,大家熟知,哪裡有人氣,哪裡就有才氣。這裡邊說明,這個地方正在流失才氣。

3、未來大城市的趨勢。

大城市想要成為高端,務必要奠定好基層,任何時候,都需要保潔員、保安員、搬運工。只追求高端高層,只會把高技術人才的待遇等同於清潔工,進而是流失人才。

4、門店做不下去的根本原因分析。

a.附近的人精神壓力大,吃不下。

b.店租太高,沒得盈利。

c.轉讓套取轉讓費,實現財務自由。

d.有更好的賺錢項目,例如去上班。

e.其它原因。

純手打,僅供借鑑!

噴子勿擾,謝謝!

附:深圳最新創新產品:充電智能恆溫保溫碗



信守承諾的榮


我跟我老公在深圳呆了十幾年,開過餐館,進過工廠,現在做廚房工程。深圳這座城市在不知情的人眼裡,認為處處都有黃金可撿,來了你就知道,沒有學歷,沒有一技之長,你是沒辦法呆下去的。剛開始我們進工廠,覺得工資低,後來開餐廳,這邊的房東不是一般的黑,租店面的時候只給你籤一年合同,合同一滿就猛漲房租,另外幾萬幾十萬喝茶費,這樣一來就只有關門轉讓,如果租的店面屬於物業管理的,那就不會有喝茶費,不過租金也是每年按百分之這樣漲的。現在深圳正在準備轉型,以後就沒什麼大工廠了,象香港一樣,主要以服務行業和高科技行業為主,所以很多大廠都搬到東莞惠州,這樣人就越來越少,很多生意就越來越難做。


AA夏周


以我朋友開過的小飯店來說吧,做的是午餐和晚餐,客單價估計在15元左右,位置也不差,我去幫忙端過盤子,人流量不少,當然也不多的那種,按理說應該挺好。

可是堅持了一年不到還是轉讓了,主要原因有幾以下個。

1.經驗,因為之前沒有相關的經驗,只知道菜的成本不高,可是沒經驗,對於洗菜時間的把握不對,導致很多菜爛掉給倒掉。

2.成本,因為自己不是廚師,所以要請人,還兩個,一個忙不過來,然後外賣一個,服務員,切菜工,還要給他們安排住宿,深圳的房租可不便宜,全部都是成本。還有就是房租和轉讓費,然後合同時間又被限制,這個成本最大。

3.其他,因為開個飯店會碰到很多亂七八糟的事情,之前都沒碰到過,只能用錢解決,比如電瓶車被偷,水電費浪費,打架鬥毆等好多?

一句話,每天累得要死,可是工資一發還在虧本。

所以做這種餐飲業最好家庭式來做才可以賺錢。

至於其他門店,跟人流量以及市場調查有關吧。

個人覺得電商影響門店的作用在逐漸減小,因為現在很多都是線上線下一體了,衝擊不是很大,所謂的O2O會越來越普遍。


呼吸陽光的味道


從1997來到羅湖東門,當時舊區還沒改造,人頭攢動。購物的人非常多,加上店鋪商場也不是特別多。人氣旺的地方租金也不算便宜,但是隻要肯幹還是有機會多多的。

隨著時間推移,改造升級後的東門商場商鋪增加了數倍。加上網絡衝擊,雖然逛街的人看起來不少,但是真正購物的人是很少的,名副其實的“逛街”。許多店鋪的老闆靠店鋪出租,很少真正瞭解現在的實體經濟真的是舉步維艱,即使少量降租。也還是很難維持,因為生活成本太高了。包括周邊的房租……

東門好幾個商場,砸了很多錢裝修,結果商鋪沒做多久,就集體倒團,等待下一批人進場,現在網絡改變了國人的消費習慣,未來的實體店該何去何從,真的令人擔憂。


吳曉麗142


這個是有很多原因的。

1、深圳產業升級,原來工廠上班的工人有很多因技能欠缺而下崗。也有很多低端製造業外遷,工人沒有隨著產業轉移。這些工人技能和知識欠缺,簡單轉型做低端服務業,比如小零售,小餐飲等,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

2、現在人工、房租等上漲,加速了經營成本上升,小商家缺少競爭力,又沒有技術和資金,難以轉型升級,只能被淘汰。

3、消費者消費方式轉變,商業模式轉變。現在都是互聯網+,很多傳統商業都有線上服務了,很多商業流量分流線上,線下經營受到影響在所難免,如果不能積極轉型,適應市場,提升自身競爭力,也會被淘汰。

4、整個社會都在一個調整期。現在80、90、00逐漸佔據社會,他們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決定了未來的商業形態。現在消失了很多小飯館、雜貨鋪,但也出現很多奶茶店、蛋糕店、水果店、咖啡館,舊業態會慢慢被新業態代替。

5、城市發展及管理升級。人們對健康、安全、環保的意識增強,要求不斷提高,政府也有政策引導。食品健康,安全問題,環境保護問題,消防安全問題等的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食品衛生不達標,消防存在隱患,任意排放汙水煙氣汙染環境,髒亂差等都需要解決。現在連很多商鋪的招牌都要統一了。

總之就是,舊的、落後的就要淘汰,新的才回來。社會要發展進步,城市要發展更新,新舊轉換,總是會影響一部分人,卻不能避免。唯有持續進步,適應變化,跟上腳步,才能獲得持久的發展。


深圳坂田一哥


以前店裡還能睡人做飯,現在消防不讓,所以現在想在深圳開店只考慮鋪租還不行,還得考慮另外租個高價宿舍,開店起步成本直接翻一倍左右。所以沒準備好雙份資金就別想在深圳開店,生意一開始就很好那還行,否則三個月到半年你就得夾著尾巴灰溜溜地賠個精光走人。我旁邊就好多這樣不厭其煩換來換去裝修來裝修去不斷易主的店,行外人看著很繁榮,其實天天都有倒閉潮在上演,只是資金燒了一波又一波,一線城市不缺不斷湧進的趕死隊


扁鵲世家


剛開店時候一個月房租2500,第一次籤合同喝茶費10000,三年過去了現在房東開口就是喝茶費30000,房租5400,可想而知有多少人能承受住的,就做點小生意一天固定開支都好幾百,沒日沒夜的做到頭來還是給房東做,現在已經準備回家去做了,城市套路深還是回農村。


非誠勿擾285469166


深圳大街小巷店鋪轉讓早已不是什麼新聞。從2015年初到2016年末深圳經過了二年房價的瘋狂炒作,發瘋的漲房價已達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極不靠譜的高房價,帶動了房租的瘋狂跟漲,讓本已經很脆弱的實體經濟不堪重負,無法正常運行。

由於房租年年瘋漲,很多實體工廠、企業倒閉搬出深圳,連華為去年也不堪深圳高房價的重負離開龍崗跑了,搬遷東莞。深圳的餐飲業,實體店裡的服裝業倒閉潮襲來那是在2016來初。大批的飯店,服裝店紛紛外兌倒閉。嚴重影響了工人的就業。就業機率明顯下降。離開深圳的人越來越多。到了2019年春節後,反回深圳的人比上幾年明顯減少,大街小巷的實體店沒有人去消費,怎麼會經營下去呢?深圳的房東二房東們從來就不愁沒有人租房,從來就不會顧及租房人是否賠錢經營。只要你開門營業,房租照樣漲,喝茶費照樣拿。你不租就退房,押金二個月不退。深圳碼頭大,照樣有傻逼來租。這就是房東二房東的心態。

如今深圳口碑很差,去深圳的人越來越少,直接導致大街小巷的空鋪越來越多。這就是不斷漲房租的最後效應。這些空置下來的店鋪最後會連成大街小巷。白送給人經營都不會有人接受。人走樓空說的就是這些越來越多的閒置空鋪,還有租不出去的居民樓房。


君子蘭看天下


產業升級 這是官方的說法。優勝略太,適者生存,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從2011年剛來深圳在龍華,那時候龍華地鐵站剛剛竣工,感覺流動人口是真的爆滿,租房也是每月一張,工資缺少的可憐,日子只能熬著過。後面接觸了電商網絡才算是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感覺機遇總會到來吧。


威藍德淨水科技


這很正常啊,小本生意有生有死不奇怪啊,這種循環往替每天都在發生,我住南山前海,附近店鋪每年都有約百分之二十的在換主,往往是關門倒閉一兩個月新的店鋪又進駐裝修了。我打聽了一下,鋪主現在大都順應市場降低了租金,他們說,經濟不好就少賺點兒,維持商家不倒閉總比大半年租不出去要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