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發人深省的文藝電影,保持了韓寒文字裡抖包袱的習慣

《乘風破浪》保持了韓寒文字裡抖包袱的習慣,比《後會無期》的段子更加自然,減少了像小孩才看對錯,大人只看利弊說教成份,笑料於是更足了——也許是他明白了,當初自己想要的發人深省的文藝電影,故事不算說的非常完整,至少結尾相當匆促,叫媽咪那場戲,略微有些累贅。而整場電影,與女權幾乎沒關係,而《男子漢誓言》在片中聽,實在是感動的成份居多。


《乘風破浪》發人深省的文藝電影,保持了韓寒文字裡抖包袱的習慣


徐正太愛小花,他絕對不捨得讓小花太累,只是他知道自己本性有些不靠譜,可能一輩子都會是個大男孩,所以在婚禮裡表達了自己撞了大運,娶了個這麼個好老婆,然而想到以後自己可能會闖禍,不如現在就提前跪下認錯再撒個嬌的意思,甚至是有點向別人炫耀的自豪感。他記錄了太多亭林鎮元素,然而34歲的韓寒融合了更多對婚姻、家庭、瑣碎生活的簡單思考。


《乘風破浪》發人深省的文藝電影,保持了韓寒文字裡抖包袱的習慣


他不再是公民韓寒了,更多是丈夫韓寒,是朋友韓寒,是父親韓寒。剛剛看完,總體來說,覺得不太好看。笑點很足,而且不會強行,除了折筷子那段。人物表演也挺到位的,故事框架老套但內容新穎,敘述基本完整,除了結尾應該加點父子的和解戲碼。興許是那個年代或者韓寒自己視角的符號特點吧,對於只接觸過後會無期而無其他韓寒作品的我來說。二是裡面沒有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乘風破浪》發人深省的文藝電影,保持了韓寒文字裡抖包袱的習慣


當然在這之前主題曲引起了女權者的討伐,作為一向認為中國女權裡面偽女權的太多的人來說,我認為罵這首歌直男癌和由此斷定電影不好看是錯誤的。我其實很想看到父親的轉變,但終究沒有,出獄後描寫太少,而且都是鄧超視角的暴躁父親。母親全程很偉大,青梅竹馬,但是為何可以容忍父親整天模仿港片,當“大佬”?最後鄧超為何不阻止父親,明明知道此舉會導致父親入獄,母親跳樓。


《乘風破浪》發人深省的文藝電影,保持了韓寒文字裡抖包袱的習慣


影片很多表現了歌詞前半段,後半段太少。我覺得如果以男生視角來看都已經很彆扭,何況女生視角呢,也就不怪女權者了。最後,小馬這個角色莫名奇妙,興許是代表改變的一群人。六一這個角色呢,代表不改變的一群人?我看更像重度中二病。地產大佬為何要殺人?明白幾個手下就能制服再暴打一頓,為何要殺人?但從心來看,乘風破浪劇情也許刪掉一些,添加一點會更好。


《乘風破浪》發人深省的文藝電影,保持了韓寒文字裡抖包袱的習慣


小花在劇中說的話很少,但她卻是一個最有故事的人,她既是摯愛歌舞廳的媽咪,又是阿浪的母親,也是正太的愛人,她支撐和穿插在整部劇情中。她從小缺失父愛,父親連他的婚禮也不去參加,只留給她飛機穿過時的念想。阿浪初次見面約小花的時候,小花也不吃驚,平靜地想好了應對策略,展現出她對世事的洞察和老練。在電影院,對男女之間的事情也看得十分清楚,她內在較著勁,經歷了那麼多,還是堅定地想和正太,這個什麼都沒有。


《乘風破浪》發人深省的文藝電影,保持了韓寒文字裡抖包袱的習慣


但是能給他安全感的傻小子在一起,總有著堅持,堅持著自己的夢想,以至於付出生命,但卻被韓寒展現的很輕鬆,很詼諧幽默。人生的痛苦被他輕描淡寫了,留下的都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淡化痛苦,展現快樂。這可能也是他一直的人生準則。阿浪在得知小花是自己的母親後,在雜貨鋪門口與她有一段對話,對話的最後當阿浪對著媽媽沙啞著說“我先走了”,聲音不自然到變形,我卻覺得那是最自然而然的時刻,也是鄧超演繹得最好的時刻。阿浪最終圓了自己的願望,解答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他很激動、也很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