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與父親和解的奇想

《乘風破浪》:與父親和解的奇想

徐太浪(鄧超飾演)不理會父親徐正太(彭于晏飾演)的請求,加大馬力提速飆車炫技,他終於拿到賽車冠軍了,他要堂堂正正地發洩對父親的怨恨。

徐太浪的母親因產後抑鬱自殺,他的成長曆程又沒有得到父親正向的疼愛。他最愛的賽車夢想也一而再備受現實和父親的打擊,如今可以用曾經被羞辱的籌碼來翻盤,徐太浪不會放棄這個好機會。

可惜徐太浪的得意維持不久,他炫耀著飛越鐵軌的時候被突如其來的火車截胡。從撞殘的車子裡被抬到救護車,徐太浪在救治途中陷入昏迷,開啟了一趟意識流的穿越——穿越回到1998年的亭林鎮,他在那裡遇到了自己年輕的父母。

以為自己死亡才會穿越的徐太浪,一來便與蒙面雙劍俠一同抓小偷,大俠揭面居然是年輕的徐正太,特別的相遇讓父子齊聚。

年輕的徐正太長得真的很正,他是盛世港片的哈迷。他開著一間號稱鎮上最好的錄像廳,他拉著兩個鎮上青年六一和小馬建立幫會“正太幫”來踐行港片裡的世界,他的女朋友小花(趙麗穎飾演)是從小愛到大的青梅竹馬。

1998年的徐正太春風得意,守護著自己的擁有,對於自己的判斷十分自信,他的名言是“我就像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帶點狂傲,年輕人一貫的通病。

徐太浪為了找到親生母親自然而然地加入正太幫,共同踐行徐正太“歌舞廳裡只唱歌桑拿館裡就洗澡”的夢想。

父子倆之間居然沒有太多的爭吵,默契地一起救回被綁架的小馬,默契地一起對抗走私集團,默契地一起守護小花,默契地一起為六一報仇。

正因為此,越看越有一絲一絲的悲哀湧上心頭,回到過去,經歷以後,父子間的隔閡竟然消失了。

徐太浪沒有想到年輕的父親是個傻傻的長不大的孩子,卻重情重義,他只記得在監獄關了6年後的父親一直是個特別暴躁的中年人,是個動不動生氣就喜歡踹打他臉的不稱職父親。

徐太浪沒有想到父母那麼地相愛,母親一直信任支持父親,父親即使瘸著腿報仇也會事先為懷孕的母親準備好他所認為的資本,他幸運地見證父母的愛情。

或許是這麼多的想不到,讓徐太浪在穿越期間沒有過多地想要改變自以為是的徐正太,而是欣賞地陪著年輕的徐正太直面發生的一切。

與父親的和解要靠一場生死穿越,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如果沒有穿越,和解何時到來呢?為什麼穿越之前的徐太浪無法與父親和解呢?大概是中國式父母與孩子的困擾。

在中國特色的親子關係包圍的父母與孩子,從來缺少有效的溝通。對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一直是無效的。

只要孩子不聽話,父母就認為孩子有問題,父母沒想過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父母不知道自己是孩子的反射鏡。孩子享受著父母的寵愛,理所當然地接受父母的安排,自認需要獨立成長,反而靠與父母翻臉爭取長大的權利。

父母與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似乎成了天方夜譚,因為雙方對彼此提出了一個無法達到的高要求——請理解我

父母希望孩子理解自己的苦心,孩子希望父母理解自己的用心,雙方在不信任彼此的情況,進行著無效的溝通,如何達到真正的理解,從而得到和解呢?

穿越回來的徐太浪用“正太幫”獨特的手勢與病房裡的徐正太達成沉默的和解,現實裡的我們有這樣的幸運嗎?

現實不能也無法靠奇想解決

溝通的有效性,在於你的內心真實想法是否被你清晰表述了。溝通的第一要義不是期待對方的理解,而是讓對方正確地瞭解你的內心。有效的溝通得做到對方可以不理解你表述的內涵,但可以清晰正確地複述你所表達的意思。

因為,理解是需要時間的

想想自己的學習一個概念的過程。一開始我們模糊地理解概念,能清晰用一句話向老師解釋這個概念,才算我們初步正確地認識這個概念,接著多花時間做題或者踐行,最後才能理解概念的內涵。

何況,父母與孩子成長的環境不同,年齡差得越大代際溝通成本越高。溝通的終極目標是促成有意義的支持,而非理解。

尋求理解要持有一個端正的心態——完美的理解是雙向的,理解更多是單向的。記住,你可以去理解父母,但不能強求父母理解你,反之亦然。畢竟父母的閱歷可能無法衡量未來的不確定,而你意識不到自己的天真幼稚很大可能是父母掉過的坑。

一味地要求被理解,有時意味著有一方必須妥協,各退一步海闊天空。因此,你要設定好自己理解的底線,否則被動突破底線的時候,你是否還堅持獲取理解呢?理解的終極目標是確認溝通的有效性,而非求取守住內心自我的動力。

願有同樣困擾的人,不必像徐太浪一樣,需要一個生死穿越才能與父母達成和解。

願天下的父母與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和平理解彼此的相處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