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你“憎恨”的籃球裁判,其實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裁判的錯判和誤判是籃球的一部分” ---斯坦科維奇


在競技體育領域,作為賽場上的評判者,裁判是否能夠公平執法,向來是外界的關注點,猶如擱置到鑑寶者放大鏡下的物品,被人細細地,反覆地尋找瑕疵。這些目光有來自球迷的,也有來自媒體的。無論籃球、足球、排球,甚至乒乓球、體操等項目,無一倖免。但凡是由人來評判的工作,免不了人為因素的干擾,或角度、或經驗、或判斷,或其它原因,總之,出錯也是免不了的。於是有了所謂的爭議判罰,不管對錯,那怕是回放證明沒有問題,只要是涉及到不利於主場的判罰,裁判都會成為球迷抨擊的“黑哨”對象,成為眾人攻擊的靶子。賽場上各種罵聲接踵而至充斥於電視畫面,倘再通過直播延伸到網絡上去,咒罵與譏誚的程度就更甚了。

那個你“憎恨”的籃球裁判,其實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主裁 段鑄

球迷的選擇,尚可理解,畢竟是自己的隊伍,受了委屈自然要替球隊出頭。但是一些有影響力的媒體從業人員,在體育解說中帶有嚴重的個人色彩和偏見,常常信口開河、無中生有,不能從公正、客觀、理性的角度去評判和引導球迷,反而憑藉其影響力在節目中堂而皇之有選擇性地高調發聲批判裁判,理性觀球的風氣就被他們給帶壞了。在一片罵聲中,理性的球迷和媒體人還是有的,他們照例會把自己的觀點亮出來,對裁判工作給予一定的肯定和維護。當然,他們也要面對眾多球迷的言語攻擊,有人甚至在文字中還會引用那些有影響力的媒體人的“經典語句”來特意說明。所謂 “人言可畏,眾口鑠金”, 久而久之,這部分球迷發言的興趣也就淡了,媒體人也不再敢“出頭”,只剩下現在網絡上的“一地雞毛”,看看那些文章,還能看嗎?

更為可怕的是,這些媒體人有時候是有目的地“迎合”和“打造”爭議性話題,從而引起對陣雙方球迷之間的對立,引起球迷與主管機構之間的對立。對於他們來說,能夠讓自己的節目火起來;能夠帶動收視率;能夠讓他們個人的文章獲得更多的流量和關注,是最重要的。至於是否客觀,是否有什麼不好的影響,不在他們考慮的範疇內,頗有點路易十五 “我死之後,哪管它洪水滔天”的意味!這種沾染上商業味道的套路!有很多人知道,但是有多少人敢把他說出來呢?

在CBA季後賽的籃球場上,號稱“名嘴”的籃球評論員楊毅就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演示課”。在遼寧主場與福建的第一輪比賽中,其在節目中選擇性地對裁判工作進行了評論。郭艾倫在對方犯規後上籃命中,裁判判罰進球無效,從回放的電視畫面來看,此次判罰值得商榷,或者說有可能是誤判。此時楊毅在節目裡面對160多萬的觀眾說;“主場如果佔很大便宜,我們會覺得不合理,不好。但是呢,他要是主場吃虧,這事也不太合理。”楊毅作為一個解說嘉賓,他是否意識到,他的言語中潛意識想表達的是,裁判判罰不公,遼寧主場吃虧了。甚至再延伸一點,就是裁判有可能是專門針對遼寧,而裁判是中國籃協聘請的,也是中國籃協派出的。最後我們是否可以認為,楊毅說出“不太合理”的話語,其真正想表達的觀點是中國籃協在主動針對遼寧。事實上,從賽後網絡上的球迷言論反饋來看,他的目的達到了,網絡上罵裁判,罵籃協,甚至罵姚明的聲音不絕於耳,大家發文基本上都是引用的他的這段“語錄”。此刻的他,眾“迷”捧月,儼然一個充滿正義的仲裁法官一般。由此回到想到常規賽MVP的評選,其時也是楊毅放出“票還沒選就出結果”的“語錄”,同樣也是引起球迷對中國籃協的質疑。事實呢?是他自己不遵守規則,不尊重自己的職業,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投票。當然,這個錯他是不會承認的,他也不會回覆別人對他的質疑,他要的就是自己的文章點擊量飆升。之後則是在一檔節目中把MVP王哲林排除在國家隊12人大名單外,其實從他內心來說,就是賞自己兩耳光,王哲林也確定會入選,但是為了節目的收視率,不這樣說怎麼辦?誰會和錢過不去?2011年的NBA總決賽,還是楊毅,狂言 “史上最沒有懸念的總決賽,熱火最多六場解決戰鬥”,六場這個數字他倒是說過了,但結果是熱火被小牛六場幹掉。對於打臉這種事,他也是耐得住“摩擦”的,“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他曾經公開質疑球迷“無知”,在我的記憶裡,從沒有體育評論員膽敢用如此輕蔑的語氣和態度來回復球迷,尤其是在中國,楊毅大概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假如是俱樂部和教練說出這些話來,必定會受到中國籃協的處罰。但這些媒體從業人員卻正大光明地說出來,想來他們也是知道沒有人來管。而且無論自己怎麼說,不需要付出代價,時間長了,他們倒是習以為常,更是無所畏懼了。

還是回到這場比賽。其實,我倒是想問一下楊毅,遼寧隊鍾誠在第四節防守杰特時用身體把杰特從空中撞倒,導致杰特搶球時在郭艾倫身上犯規,遼寧隊罰球迫近比分。為什麼那個時候電視畫面裡悄無聲息?你為什麼不發聲聲討裁判“判罰不公”?

這場比賽我是從頭看到尾,裁判在場上精神高度集中,他們也會有疲勞,還會面對球員、教練的施壓,出現誤判、漏判肯定有,這點毋庸置疑。但從我個人觀點來看,整塊比賽三個裁判控場的水平相當的高,無論是給郭士強的違體犯規,還是把趙繼偉罰下去,吹罰都沒有問題。特別是本場主裁,背號為37號的段鑄,執法水平相當的高,如果大家有疑問,可以回去再看一遍。大部分球迷不知道, NBA聯盟曾在2018年邀請段鑄參與了夏季聯賽的執法工作,能夠讓NBA認可的裁判,其業務綜合能力絕對是過關,而且段鑄也是中國唯一受到國際籃聯徵召參與執法2016巴西里約奧運會籃球比賽的裁判。正常情況下,NBA常規賽裁判的吹罰正確率在95.7%左右,季後賽上升到了96.2%左右。如果給本場裁判評分,個人認為可以給打個95%分。

那個你“憎恨”的籃球裁判,其實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中國籃協裁判換屆會議

我們聯賽裁判的整體水平低,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籃協的管理水平也低,同樣正確。但我們應該看到為了提高賽場上的正確判罰,中國籃協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恢復了裁判背號制度;引入了球隊挑戰制度;增加了錄像回看制度;增加了裁判報告,目的就是讓比賽儘可能的減少場外干擾,能夠給大家一個真實的比賽結果。即使如NBA,當年的“光頭”克勞福德同樣把坐在場邊大笑的鄧肯罰出場,有毛病嗎?有,但是球迷笑一笑後也就過去了,克勞福德和鄧肯同樣勾肩搭背。畢竟有多少球迷能真正清楚判罰規則?

那個你“憎恨”的籃球裁判,其實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還是斯坦科維奇先生的那句話:“裁判的錯判和誤判是籃球的一部分”,至少對於這場比賽,這不認為這是為開脫裁判執法錯誤而尋找的藉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