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拜泉縣”概況

拜泉縣隸屬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偏西,地處 小興安嶺餘脈與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東經125°30′至126°31′,北緯47°20′至47°55′之間,東以通肯河為界與海倫市、北安市相望,南接明水縣,西與依安縣毗鄰,北連克山、克東縣。拜泉縣地處中高緯度,歐亞大陸東岸,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徵。拜泉縣有粘土礦、磷、硅化鉬、草炭等礦產資源。 拜泉縣有玉米、大豆、小麥、馬鈴薯、芸豆等,經濟作物主要有亞麻、甜菜、葵花等。

拜泉縣轄8鎮13鄉鎮,面積3569平方公里,人口58萬人,[1]有漢、滿、回、朝等11個民族。境內有拜泉生態公園、寶塔公園等景點,曾榮獲“全國產糧百強縣”、“全國水土保持先進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等稱號。

名稱由來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拜泉縣”概況

拜泉縣

清代屬依克明安旗,舊名巴拜泉,實為蒙古語巴拜布拉克。“巴拜”意為“寶貝”、“貴重的”,“布拉克”為“泉水”。合稱為“寶貴的泉水”。

建制沿革

古為肅慎之地,秦後屬鮮卑、勿吉圖,隋唐屬靺鞨黑水部,遼屬契丹,金屬上京會寧府,元屬合蘭府,明屬奴兒干都司,清屬依克明安旗轄地。但均無耕種,俗稱“北大荒”。

光緒三十一年,黑龍江將軍程德全請旨放荒得許後,開始放巴拜荒段,並設放荒總局和巴拜行局。

光緒三十一年春,王錫候祗領木質關防,奉委試署拜泉知縣。

光緒三十三年,縣署遷至三道溝鎮神仙屯,僅月餘,遷至三道溝鎮。

光緒三十四年,移駐大泡子城基,此後,城址未再遷移。

1924年,明水、依安建縣。自此,原拜泉縣境析置出一部分劃給二縣。

1932年,日軍侵佔拜泉,並立偽縣公署。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1945年11月16日成立拜泉縣人民政府。拜泉縣曾先後隸屬通肯副都統、海倫府、龍江道、龍江省、北安省、黑龍江省、嫩江行署。

1984年12月15日,嫩江行署與齊齊哈爾市合併,拜泉縣隸屬齊齊哈爾市,延續至今。

拜泉縣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拜泉縣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偏西,地處小興安嶺餘脈與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東經125°30′至126°31′,北緯47°20′至47°55′,行政隸屬齊齊哈爾市。東以通肯河為界與海倫市、北安市相望,南接明水縣,西與依安縣毗鄰,北連克山、克東縣。全縣幅員面積3599.15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375.3萬畝,全境南北長55公里,東西寬66公里。

氣候

拜泉縣地處中高緯度,歐亞大陸東岸,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徵。每年均降雨量490毫米,每年均積溫2454.5℃,每年均日照2730小時,無霜期122天。

水文

拜泉縣境內有雙陽河、通音河、潤津河三大水系,總流程115公里,泡泉300多處,大中型水庫24座,總蓄水能力3974萬立方米。

土地資源

拜泉縣幅員面積3599.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75.3萬畝、草原面積17.8萬畝、水域面積8萬畝。

礦產資源

拜泉縣儲量3000萬噸的膨潤土礦、儲量143.5萬噸的英砂礦、日流量31.2—38.4立方米的天然礦泉水和粘土礦、磷、硅化鉬、草炭等礦產資源。

生物資源

拜泉縣位於世界三大黑土帶上,土質肥沃,光熱水資源配合同期,有利於多種農作物生長,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大豆、小麥、馬鈴薯、芸豆等,經濟作物主要有亞麻、甜菜、葵花等。

拜泉生態公園

拜泉縣生態公園位於縣城東霍家溝小流域,佔地600多畝,公園始建於1984年,首先對其進行了生態治理,公園內有四季長青之樹,三季不敗之花。

寶塔公園

寶塔公園以古塔為依託,園內的古月塔建於1936年,是拜泉縣縣僅存的唯一的一座古蹟,園內還存放一株一億年以上的古樹化石給園中增添了新的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