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奏響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協奏曲

西北信息報訊(記者 何絨 通訊員 柳敏娜 王武軍)

近年來,渭南市以美麗渭南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核心,以道路沿線綠化提升及環境整治為重點,以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汙水治理和衛生改廁“三大革命”作為突破,構建起多元化長效化運維管理機制,正奏響多方力量共同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協奏曲。

2018年,渭南市委、市政府依託建設“五美”渭南(美麗道路、美麗鎮街、美麗鄉村、美麗經濟、美麗文化)載體,部署“三年行動首抓2018年,‘五美’渭南首抓道路”工作,組織各縣(市、區)對“四路”(高速公路、鐵路、國省幹道,通景路)沿線實施林帶式綠化及道路沿線鎮村環境整治,三個多月綠化道路達標長度超過858公里,建成符合渭南特色的道路生態驛站29個。制定下發了《美麗渭南建設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2018-2020年)行動方案》,編制了《渭南市鄉村空間佈局建設規劃》並通過專家評審及市委常委會審議,形成了全市鄉村空間佈局規劃的“一張藍圖”,在全省乃至西北領先。截至2018年底,全市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完成40%,村莊規劃完成80.77%。持續創建美麗宜居示範村,以實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九大工程為統攬,以“硬化、淨化、綠化、亮化、美化”五項工程為主要建設內容,以實現村容村貌整潔、生態環境優美、生活便捷宜居為標準,全市2018年共創建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15個,市級美麗宜居示範村53個,縣級美麗宜居示範村80個。

同時,“華陰市率先實現了城鄉垃圾處理一體化,蒲城縣鎮級垃圾壓縮中轉站基本建成,向一體化處理邁進。”渭南市加大垃圾處理、汙水治理力度,在全市進行推廣“農興社”垃圾收運模式,按照村收集、鎮轉運、縣(鎮)處理的基本模式,建設垃圾收集設施,配備垃圾中轉站,配套垃圾收集桶,將農村垃圾進行統一收集、轉運、填埋處理,全市93.56%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完善汙水設施建設運行管理模式,在汙水量較大的旅遊型村莊建設汙水處理設施,汙水量較小的村結合澇池建設治理汙水,全市41.07%的行政村農村生活汙水得到有效治理。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採取因地制宜、集中連片、整村推進的原則,選擇雙甕式、三格化糞池式、下水道衝式進行戶廁的建設和改造,或在人口較密集的村建設公共廁所,全年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29.02萬座,普及率達到47.92%。積極開展村容村貌提升行動,全年新建、改建進村道路762.5公里,完成栽植樹木348萬株,村莊林木覆蓋率達到30.3%;新建和改造農村飲水工程58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8.15%;實施35個村電網改造,可靠性達到99.9%,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4.8%;在公共場所安裝路燈30220盞,村莊亮化率達到76.3%。

2019年,渭南市委、市政府按照中省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的有關要求,要求各縣市區學習推廣浙江經驗、實施“三清一改”,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全面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堅持規劃先行,積極推行“多規合一”,要求各縣(市、區)按照《渭南市鄉村空間佈局建設規劃》,堅持統籌推進、分類指導,完善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縣級整體規劃、鎮村兩級實用性規劃,形成科學完備、適度超前、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規劃體系。結合鎮村移民搬遷、重點示範鎮和文化旅遊名鎮建設,優化鎮村功能佈局,加強村莊風貌管控,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在基層,責任在縣市。對縣市區定目標、定任務、定指標,抓點示範、樹立典型,不斷調動工作積極性;對市級部門出題目、提要求、壓擔子,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形成上下聯動、縣市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聚焦農村改廁、汙水治理、垃圾處理,集中攻堅突破,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持續推進廁所革命,因地制宜選擇改廁模式,確保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5%以上。梯次推進生活汙水治理,推動汙水管網向有條件的農村延伸覆蓋,力爭每鎮打造2個汙水治理示範村,70%的行政村生活汙水得到有效治理。全面推進生活垃圾處理,完善配套處置設施,加快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實現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以美麗道路為骨架,美麗鎮街為節點,美麗鄉村為依託,美麗經濟為基礎,美麗文化為靈魂,打造生態宜居、彰顯特色的新農村。完成市域內主幹道路兩側綠化美化鞏固路沿線綠化提升,完成縣鄉道路綠化、村莊綠化。統籌推進美麗鎮街、美麗鄉村建設,加強水電路氣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建設一批鄉村振興示範鎮街、示範村。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利用田園風光、山水資源,推進農業與文化旅遊、生態休閒深度融合,讓群眾吃上“生態飯”“美麗飯”。

渭南市因地制宜、多管齊下,積極弘揚美麗文化,倡導鄉村文明新風,構建起長效化多元化運維管理機制,讓美麗渭南形象更加靚麗。

渭南奏響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協奏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