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路不通——記人民海軍艦艇對臺反襲擾作戰簡記

“衡陽”號護衛艦

此路不通——記人民海軍艦艇對臺反襲擾作戰簡記

衡陽號護衛艦

“衡陽”艦屬於蘇聯“里加”級護衛艦。1953年6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簽訂《六四協定》,其中約定蘇聯向中國提供建造4艘“里加”級護衛艦所需的全部技術資料和艦材、技術裝備,此後蘇聯派出由“里加”級總設計師為首的6人技術顧問團隊抵達中國,協助培訓艦船工程技術人員,和協助指導建造,以蘇聯提供的4艘“里加”級材料而建造的即本級軍艦,中國稱為“6601”型,或簡稱“01”型,北約代號為“成都”級。

該艦從1956年3月15日上海滬東造船廠開工建造,生產代號01-Б4,1957年5月29日下水,建成交付後命名為“衡陽”,舷號“208”,裝備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編為護衛艦18大隊,隸屬護航艦6支隊,由於火力較強、電子裝備先進,是20世紀5、60年代東海艦隊的主力艦。1964年7月11日,該艦作為指揮艦,在江蘇呂泗港以東海域擊傷俘虜了臺灣當局的特務輸送船“滿慶盛”(因受傷過重,12日清晨於拖航中沉沒),並指揮僚艦“沙家店”擊沉了另一艘輸送船“滿慶升”。

排 水 量:1226噸(正常)

主 尺 度:91.58米×10.2米×2.93米(全長、型寬、吃水)

動 力:2座TB9透平蒸汽機、2座KBГ57/28鍋爐,20000馬力

航 速:28節

續 航 力:2000海里/14節

武 備:蘇制Б-34-УСМА型100毫米炮3門,B-11M型37毫米雙聯裝機關炮2座,TTA-53-50三聯裝魚雷發射管1具,MБУ-600二十四聯深彈發射炮1具、БMБ-2大型深彈發射炮4座,450型深彈發射裝置4座,深彈拋射架2座

6604型反潛護衛艇

此路不通——記人民海軍艦艇對臺反襲擾作戰簡記

瀘州號護衛艇

本型艇屬於蘇聯海軍122БИС型大型獵潛艇的授權生產型。1953年中蘇兩國簽訂的《六四協定》中約定蘇聯向中國轉讓本型艇的全套技術資料和部分裝備,並派出專家團到中國具體培訓、指導建造,1955年至1956年,由上海求新造船廠和大連造船廠駐廣州404工程處分別建造,共建成14艘,是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裝備的第一代反潛護衛艇。

其中,大連造船廠駐廣州404工程處建成6艘,即“錦州”“揚州”“蘇州”“瀘州”“贛州”“株州”,編為獵潛艇73大隊,舷號“271”“272”“273”“274”“275”“276”(前4艘艇原曾使用舷號“3-103”“3-113”“3-123”“3-153”),20世紀70年代後改舷號“651”“652”“653”“654”“655”“656”。

因為數量較多,火力強,且巡邏區域較炮艇更大,本型艇在20世紀50至70年代,是人民解放軍海軍海上巡防的主力之一,表現相當活躍。1962年11月29日,南海艦隊所屬“揚州”號獵潛艇與其他艦艇配合,在上川島附近海面擊沉了臺灣地區“協進8”號特工運輸船。1964年7月12日,“揚州”號擊沉了特務輸送船“大金l”號,“瀘州”號擊沉了特務輸送船“大金2”號。

排 水 量:319.6噸(正常)

主 尺 度:49.5米×6.2米×2.2米(全長、最大寬、吃水)

動 力:3座9Д型柴油機、3300馬力

航 速:18.8-19節(最大)

續 航 力:3000海里/12節

武 備:蘇制90-K85毫米炮1門,70-K37毫米炮2門,12.7毫米雙聯裝機槍2座,RBU-1200型五聯裝火箭深彈發射炮2座、大型深彈發射炮2座、深彈拋射架2座、水雷佈設軌道2條

62型護衛艇

此路不通——記人民海軍艦艇對臺反襲擾作戰簡記

本型艇是1959年4月於上海召開的、總參、海軍和各艦隊都派人參加的“高速護衛艇設計建造現場經驗交流會”後根據海軍和有關院所提供的設計方案,同年9月由大連造船廠完成施工圖紙的產物。本型艇吸取了各艦隊基地自行研製的護衛艇特點(旅順的0105艇、青島的0108艇,上海的0109艇,廣州的0110艇),取長補短最終成為一款深受海軍喜愛的小型艦艇,本型新艇被命名為“0111型”護衛艇。“0111型”試驗艇於1960年在大連造船廠建造,1961年11月建成。經過一年的試航,並由708所改進,提高航速和增強火力後,於1962年被海軍選中開始批量生產,定型為“0111甲”代號“062型”高速護衛艇。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代大型高速護衛艇,北約代號稱為“上海”級。

1962年11月2日,南海艦隊所屬504艇、587艇擊沉臺“M1545F”船武裝特務輸送船。12月4日,汕頭水警區所屬508艇、518艇、517艇、527艇在靖海、甲子海域擊沉特務輸送船“祥順1”號。1964年3月5日,559艇、560艇、561艇全殲國民黨“成功4”號特務輸送艇及衝鋒舟各1艘。4月9日,556艇擊毀一艘掛機特務衝鋒舟。4月15日,565艇、566艇俘獲“華興2”號掛機衝鋒舟,擊傷“華興l”號。5月1日,544艇、546艇擊傷並俘獲“海狼”艇104號;

排 水 量:“0111甲”“0111乙”115噸(正常)

主 尺 度:38.78米×5.3米×1.43米(全長、型寬、吃水)

動 力:“0111甲”型:4座輕M50Ф3/輕12V-180柴油機,4軸,4800馬力

航 速:“0111甲”型:30節(最大)

續 航 力:600海里/17節

武 備:蘇制B-11型/國產61式37毫米雙聯裝機關炮2座,蘇制2M3型/國產61式25毫米雙聯裝機關炮2座,75毫米雙聯裝無後坐力炮2座,深水炸彈8枚。

0109型護衛艇

此路不通——記人民海軍艦艇對臺反襲擾作戰簡記

1019型護衛艇

本型艇是海軍艦艇設計、製造權下方期間,海軍東海艦隊修造部聯合101工廠設計、建造的高速炮艇,共建成10艘,代號“0109”,舷號570-579,全部裝備東海艦隊部隊。本型艇是當時海軍各部隊自行設計、建造的炮艇中最先建成的一型,綜合性能也最為優秀,首創的圓舭平底線型,對此後人民解放軍海軍小型作戰艦艇的設計有很大影響。本型艇的火力、航速等性能,均優於“55甲”炮艇。

1964年5月1日,577艇隻身迎戰“丹陽”號驅逐艦3分鐘,迫使敵艦規避。572艇擊沉“海狼”艇107號、109號。11月18日,57l艇、572艇在閩江口擊沉一艘“海狼”艇。1966年10月15日,574艇、575艇在龍牙石海域擊傷敵“海狼”艇2艘。在龍牙石以東4海里處俘獲失去機動能力的M一6型艇l艘,在南竿擴以西4.2海里處擊沉一艘M-5型特務艇。

排 水 量:111.2噸(滿載)

主 尺 度:35.66米×5.2米×1.6米(長、寬、吃水)

動 力:4座M50Ф3柴油機,4800馬力

航 速:30節

續 航 力:640海里/18.63節

武 備:蘇制57毫米雙聯機關炮1座,蘇制B-11型37毫米雙聯機關炮1座(初期裝備有450毫米口徑魚雷發射管2具,不久拆除),蘇制德什卡43型12.7毫米重機槍2挺,深水炸彈4枚。

6605型基地掃雷艦

此路不通——記人民海軍艦艇對臺反襲擾作戰簡記

沙家店號掃雷艦

,本型掃雷艦屬於蘇聯海軍的“254K”型,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參考德國“M”型掃雷艦而研發的“254”型(西方稱為“T43”級)的升級型,加裝了導航雷達和新式掃雷具,於1948年定型。

1953年中蘇兩國簽訂《六四協定》時從蘇聯引進,共購買建造4艘軍艦用的材料、設備,由武昌造船廠建造,1956至1957年陸續交付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分別命名為“長辛店”“清風店”“周口店”“沙家店”,舷號“1”“2”“3”“4”,隸屬東海艦隊掃雷艦9大隊,後舷號曾改為“531”“532”“533”“534”,最終定為“825”“826”“827”“828”。

除此外,1954年中蘇兩國簽訂《中蘇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協定》,蘇聯將其海軍駐泊旅順口的2艘“254K”型掃雷艦無償移交給人民解放軍海軍,稱為“43”“45”,後被命名為“石家莊”、“臺兒莊”號,列編北海艦隊掃雷艦5大隊(後調整至掃雷艦11大隊)。

本型掃雷艦除了執行掃雷任務外,還曾參加執行海上巡邏等任務。1964年7月11日,本型的“長辛店”“沙家店”艦與護衛艦“長沙”“衡陽”配合,在江蘇呂泗港以東海域截擊臺灣地區特務輸送船,“沙家店”艦進行兩輪射擊後,擊沉了“滿慶升”號,創造了掃雷艦獲得海戰戰果的歷史。

排 水 量:569噸(滿載)

主 尺 度:58米×8.5米×2.24米(全長、型寬、吃水)

動 力:2座9Д柴油機,雙軸,2200馬力

航 速:14節(最大)

武 備:蘇制B11型37毫米雙聯機關炮2座,12.7毫米雙聯裝機槍4座,深彈發射炮2座,大型深彈10枚。

附錄:人民海軍近海反襲擾作戰作戰背景

20世紀60年代初,由於經濟建設指導方針上的失誤、連續遭受災害、蘇聯單方面撕毀協議,中國大陸國民經濟正處於嚴重困難時期,加之中蘇關係又日趨惡化。臺灣國民黨當局錯誤估計形勢,認為“反攻大陸”的時機已經到來。遂於1962年春加緊進行戰爭動員和軍事部署,專門成立了以蔣介石、陳誠為首的“反攻行動委員會”,下達了“徵兵動員令”,提前開始徵兵,還無限期地延長服役期限。4月30日,蔣介石命令徵收相當於6000多萬美元的“國防臨時特別捐”。設在臺灣北投的國民黨政工幹校開設了“戰地政務班”,培訓準備在大陸沿海登陸後建立偽政權的黨政幹部。與此同時,國民黨軍隊大量購買新式武器,加強對大陸沿海地區的偵察竄犯活動,在美國軍隊參與下多次進行以進犯大陸沿海地區為目標的各種軍事演習。種種跡象表明,臺灣當局極有可能對大陸沿海地區發動軍事進攻。

針對臺灣當局的“反攻”企圖,中央軍委於1962年5月向全軍發出緊急戰備指示。5月31日,羅瑞卿總參謀長在上海作了戰備動員報告。6月10日,中共中央發出準備粉碎國民黨軍竄犯東南沿海地區的指示,要求全黨全軍全國人民提高警惕,從各方面做好準備。為了貫徹上述指示,在總參謀部的統一部署下,海軍召開作戰會議確定以東海艦隊兵力為主,南海艦隊協同配合,抽調北海艦隊部分兵力參加東南沿海地區作戰。海軍入閩參戰部隊於6月20日前先後到達福建三都、沙埕和浙江路橋、寧波等地區展開,25日基本完成了第一階段作戰部署。參戰兵力共有水面艦艇19個大隊,各型水面艦艇180艘,潛艇6艘,航空兵18個大隊、各型飛機156架,海岸炮兵16個連,高炮1個團另7個營。參戰部隊深入進行思想政治動員和抓好各項戰備工作的落實,掀起了群眾性的殺敵練兵熱潮。東南沿海地區的人民群眾和民兵也在地方黨委領導下積極行動起來,投入了支援前線的備戰活動。

由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廣大民兵嚴陣以待,中國政府對臺灣當局的的陰謀作了公開的徹底的揭露,美國政府出於戰略上的考慮,從自身利益出發,肯尼迪總統不得不於8月發表聲明:“國軍如對大陸採取軍事行動,那等於自殺。”得不到美國的支持,臺灣方面不敢輕舉妄動,“反攻大陸”的計劃無法付諸實施,就此胎死腹中。鑑於國民黨軍隊進行大規模軍事冒險的可能性已經大大降低,人民海軍南下參戰部隊於11月北撤歸建。

臺灣當局大規模竄犯大陸沿海地區的企圖破產後,立即又出臺一個“政治登陸”的方案,即派遣小股武裝特務長時間、多批次、多方向對沿海地區進行襲擾破壞,1962年下半年,小股武裝特務襲擾掀起了高潮,製造臺灣海峽緊張局勢。其目的是造成“反攻大陸”聲勢,擴大其政治影響,以鼓舞臺灣民心士氣,穩定內部。這種方式所需的人力、物力不多,即使失敗多次,也不會影響大局,如果成功一次,就可以對內對外大肆宣傳撈取政治資本。所以國民黨對這種襲擾活動寄予很大的希望,甚至稱之為“反攻之當前目標”,是對大陸“進行軍政鬥爭重要形式”,是影響美國對華政策的“重要一著”。這一活動,由臺灣“國防部”情報局特種軍事情報室、陸軍情報署特種軍事情報隊和金門防衛部兩棲偵察隊等特務機構共同策劃和指揮。他們制定了名目繁多的諸如“班超”、“海威”、“長風”、“太武”等等小股武裝特務襲擾計劃,井先後開辦了“海威”、“長風”、“昌明”等訓練班和“神斧”、“曙光”、“太武”等訓練隊,進行“遊擊作戰”和“特種作戰”訓練。還購置了大批漁輪、機帆船、膠舟、橡皮舟、舢船、竹筏等偷渡登陸工具,以後又製造了用於攻擊人民海軍艦艇、武裝機帆船的塑料膠舟(又稱“海狼艇”)、爆破艇等。

臺灣當局轉而採取這種“遊擊方式”的襲擾活動,不僅可以緩和同美國的矛盾,而且可以試探大陸的穩定性,從而直接為美國的戰略利益服務,以便於美國從戰略上牽制大陸。因此,美國不僅給予資助,而且指示美軍駐臺灣軍事顧問團專門成立“遊擊小組”,積極參與小股武裝特務襲擾活動的策劃、指導和訓練。如1963年8月23日在海南島陵水縣山區被殲滅的8名空投武裝特務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駐臺灣“海軍輔助中心”(NACC)幫助訓練的。

從1962年下半年起,打擊國民黨小股武裝特務的襲擾活動成為中國沿海地區軍民的共同任務。在海上消滅小股武襲特務成為人民海軍當時作戰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

從1962年下半年至1966年年底,人民海軍艦艇部隊共殲滅海上小股武裝特務35股,斃敵128名,俘敵294名,擊沉各種特務輸送船、登陸工具15艘(只),俘獲26艘,擊傷l艘。在此後的十年間,臺灣地區在福建沿海還進行了10餘次襲擾活動,均被我艦艇部隊殲滅在海上。人民海軍取得了反敵襲擾作戰的徹底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