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的諸葛誕為什麼在諸葛亮、諸葛瑾死後才叛亂?

漁樵侃史


諸葛誕的叛亂是反司馬氏的“淮南三叛”中最後一叛,已經是257年了,這時他的兩個堂兄諸葛瑾(241),諸葛亮(234年)都去死多年了。那麼,為何諸葛誕到這麼晚才發動政變呢?因為諸葛誕入仕或者說升遷比諸葛亮,諸葛瑾晚多了,起步也低很多。



比如,到了曹丕時代,蜀漢的諸葛亮已經是負責軍國大事的丞相了,東吳諸葛瑾官拜左將軍,手握重兵。諸葛誕呢?還在和他的上司僕射杜幾在陶河給曹丕試船呢,沒想到船還翻了,諸葛誕差點就和老杜幾一起淹死了。到了曹叡時代,蜀漢丞相諸葛亮五次北伐無果去世,東吳諸葛瑾地位更加重要,被封為大將軍,左都護,豫州牧。諸葛誕此時卻和夏侯玄,鄧颺等人結成“四聰八達”,讓魏明帝厭惡,被免了官。直到曹芳上臺,曹爽掌權,諸葛誕才出為揚州刺史,昭武將軍,算是有了實力地位,可諸葛瑾又去世了。所以,諸葛誕要拿什麼和諸葛亮,諸葛瑾一起叛亂?



再說諸葛誕謀反的動機,雖然諸葛誕和夏侯玄陣營關係比較好,也得到曹爽的啟用,但是不代表就是“擁曹派”的人物,因為諸葛誕是和司馬懿結為姻親關係的。所以,《三國志》注引《魏末傳》裡記載,賈允和諸葛誕談話中涉及了曹魏將禪讓司馬氏一事時,諸葛誕表現出來的大義凜然和誓死擁護曹魏的態度,可能不實。就連給這一段作注的裴松之,也認為《魏末傳》“率皆鄙陋,疑誕表言曲,不至於此也。”也就是說,諸葛誕不應該是為了曹魏社稷而叛亂,要真如《魏末傳》所說,諸葛誕就算沒有諸葛亮,諸葛瑾的幫忙,那也可以和淮南第一叛王凌,第二叛毌丘儉,文欽一起發動叛亂呀?結果,諸葛誕反而成為平叛的主力之一。



所以,諸葛誕發動的淮南第三叛,最重要的是為了自保,這和王凌,毌丘儉,文欽有根本性的區別。王凌是聯絡令狐愚,打算拋開曹芳,擁立曹操的兒子曹彪為帝,這相當於另立中央,徹底的反叛。而毌丘儉,文欽的反叛,就真的是報答曹魏的知遇之恩。諸葛誕則是因為司馬昭要調他入京,於是想起了夏侯玄等人的遭遇,此時封疆大吏中,也剩下諸葛誕對司馬氏的威脅最大,自然不反不行了。大飛熊認為,也正是這個原因,東吳援軍全懌等援軍和曹魏降將唐諮,文欽,以及諸葛誕本部雲集的壽春城,最終因內部矛盾重重而陷落。

所以,即便諸葛誕有條件和諸葛亮,諸葛瑾聯合,他也不會這麼做的。遠的不說,單是東興之役,諸葛誕完全就有機會和侄子諸葛恪一起聯合。但是,他沒有這麼做,反而替司馬師出謀獻策,東興之戰失敗後,司馬師還把罪責攬在自己和司馬昭身上,並承認是沒有聽諸葛誕之言《三國志》注引《漢晉春秋》。後來雁門,新興二群反叛,司馬師再一次主動攬責。不得不說,司馬師做得漂亮,這兩件事收穫不少人心。所以,要不是司馬師去世,以諸葛誕的個性,可能都不會反叛了。


大飛熊騎士


諸葛誕,與諸葛亮、諸葛瑾屬同族,他的政治眼光遠不及諸葛亮、諸葛瑾這兩位同族堂兄。他造反只是臨時決定而已!

251年,因原揚州都督王凌被滅,諸葛誕被任命為鎮東將軍,管理揚州一切軍事。

252年,司馬昭統率十五萬大軍攻吳。被東吳老將丁奉率領的三千先頭部隊“雪中奮短兵”擊敗。魏進行人事調整,諸葛誕轉任鎮南將軍。

255年,因平定毋丘儉與文欽叛亂立下大功,任徵東大將軍,駐守壽春。



諸葛誕這幾年升遷飛快,可自己升遷得越快,心裡越害怕,因為他每一步的升遷,幾乎都是跟隨司馬父子平叛獲得,也就是說,是踩著曹魏的忠臣屍骨升遷上來的。

諸葛誕看著這幾年,自己昔日的好友、同事一個個都先後被誅殺、被夷滅三族,感覺不寒而慄,開始害怕有一天也被司馬兄弟清算。

《三國志》“誕既與玄、颺等至親,又王凌、毌丘儉累見夷滅,懼不自安。”(意思是諸葛誕與夏侯玄、鄧颺等人關係非常親密,又看到王凌、毋丘儉等先後被滅族,心裡感到恐懼不安)於是就暗中收買人心,蓄養死士,企圖自保。

256年,司馬昭執掌朝政,派賈充到淮南慰問,名為勞軍,實質是觀察諸葛誕動向。

257年,因賈充告密,朝廷調升諸葛誕為司空,入朝任職。



諸葛誕接得詔命後,得知自己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於是發動叛變,廣招兵馬,籌集糧草據守壽春,殺了揚州刺史樂綝,兒子諸葛靚等人到東吳求援。

司馬昭攜曹髦一起東征,調青、徐、荊、豫四州及關中一分部分軍馬,會師淮北。

東吳派文欽等人領兵救援,趕到壽春城。但東吳朱異率領的一萬後續援兵被擊潰,導致壽春被重重包圍。文欽、諸葛誕等人多次嘗試突圍,都失敗。而東吳好像把壽春諸葛誕的事給忘了,再也沒有派兵救援。

258年初,城中糧食漸漸枯竭,諸葛誕與文欽發生分歧而殺死文欽。一個月後,壽春被攻破,諸葛誕死於亂軍之中。



諸葛誕失敗的主要原因:

一、把一切都寄託在一個自己不瞭解的人、東吳權臣孫駿身上。例如朱異一萬人後,孫駿再沒派援兵。

二、完全憑個人喜好行事。例如與文欽發生分歧,而殺了文欽,搞得城中人心不穩。而司馬昭表現得胸懷豁達,接受任何一個出城投降者。不追究跟隨諸葛誕造反者的百姓及親屬。

三、沒有長遠規劃。就在兩年前,毋丘儉與文欽在壽春起兵,曾聯絡他,只因他與文欽不合,就討好司馬師,率先進佔壽春。可兩年後,輪到自己造反,則把前兩年造反、如今是同一條戰壕裡的文欽給殺了,逼文欽的兒子文鴦和文虎又投降回去了,得到司馬昭的赦免。

也許是巧合,後來文鴦成了晉初名將。而在八王之亂中,文鴦又被被諸葛誕的外孫、東安王司馬繇所殺,且滅族)


碧水青山0


題主的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回答,一是為什麼諸葛誕不早早聯合他那倆哥哥,這個很好解釋,三兄弟各為其主,就算聯盟也不會三國一起聯盟。二是諸葛誕為什麼叛亂,這個也好解釋,誕誕反的不是魏國,而是司馬一族的勢力。

諸葛誕在魏國的官運不錯,一步一腳印升到了尚書的位置,但在他風光的年代魏國政權已經可以算是被司馬氏掌握了,所以諸葛誕面前就兩條路,服從司馬氏或是繼續為曹魏效忠。然而誕誕還沒來得及抉擇,司馬氏就表現出了對他的輕視,比如說誕誕曾花了好幾天設計了一份進攻東吳的ppt,司馬師對其並不感冒,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作戰,結果在大雪天裡被丁奉打了個措手不及。事後司馬師才反省覺得誕誕的ppt或許有道理,然後毅然決然的自降官職,並且把誕誕和毌丘儉一起降職,是的,誕誕他們躺槍了!

諸葛一世不愧為名門,這點打擊算得上什麼。但毌丘儉可沒這麼好的脾氣,公元255年毌丘儉與文欽在壽春叛亂,司馬師親率大軍平叛,並任命誕誕為先鋒。誕誕在作戰方面還是很給力的,他率軍直攻進壽春城,並在其駐守。後來誕誕發現司馬氏大肆誅殺曹魏宗親和舊將,於是就在壽春舉義,並培養死士,準備與司馬氏抗衡。說白了誕誕和毌丘儉一樣,反司馬而不反曹,但曹氏政權已易主,誕誕想做忠臣,著實困難。

幾番周旋後司馬昭調動26萬大軍攻打誕誕,這時誕誕也以和東吳達成聯盟協議,也願意俯首稱臣。但歷史就是這麼有意思,或許司馬氏就是上天派來終結三國的,被誕誕寄予厚望的孫綝著實坑了他一把,朱異(朱家三廢之一朱桓的兒子)的大軍還沒到壽春城下就被魏軍伏擊,後來因為糧草不足只得撤軍,孫綝覺得丟了面子,殺朱異洩憤,然後自己率大軍返回了東吳。得不到援軍支持的誕誕被司馬昭的軍隊圍困數月,漸漸撐不住了,誕誕的兩個副將說東吳毫無誠意,就是想坐山觀虎鬥,我們不如拼死一搏,或許還有希望。但東吳的文欽聽了這話就不爽了,說你們這倆黃口小兒實在的狗眼看人低,我還帶來三萬大軍和你們一起守城呢,我們也都有家人,也想活命啊,我推測魏軍再過一段時間軍心就會動搖,到時候我們殺出去豈不是更好?

誕誕糾結了,這時候他只能選擇給東吳援軍個面子,於是他採取了文欽的意見,並大罵了他的副將。這哥倆被他一罵,瞬間心拔涼拔涼的,於是他倆出門投降了,其他意志不堅定的將士們也紛紛去投降,沒想到誕誕的軍隊率先不團結了。等到他們被圍了將近八個月時,文欽受不了了,他們咱們突圍吧…誕誕於是下令突圍,但他們低估的魏軍的嚴整,怎麼也無法找到突破口。這時文欽又大搞地域歧視,說據我觀察這幾天投降的都是北方人,不如我們把北方人都趕出去留下南方人同仇敵愾。誕誕一聽大怒,說你這條地域黑狗放的是什麼P,你說說我諸葛誕的兵都是二五仔咯,我看你丫是想造反吧!於是誕誕殺掉了文欽,這樣一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東吳士兵都降了魏軍,司馬昭見勢猛攻壽春,終於城破人亡,令人噓唏。

誕誕之敗,用一句話能很好的概括,就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咳咳”,而其他國家的諸葛後人也並非都是像他們父輩那樣的能扭轉局面之人,所以諸葛誕空有一腔熱血,卻無奈被黑成了孫笨…


大魏顏值擔當諸葛誕被夷三族…


邏輯文史游


題主不要為難諸葛誕了,諸葛亮在他沒有掌握兵權的時候,就死了。他剛掌兵權第二年,諸葛瑾就死了。

首先,諸葛亮是於234年,在五丈原病逝。239年,曹睿病逝後曹芳繼立為帝,諸葛誕才出任揚州刺史,加昭武將軍。這才有了兵權,以前一直是御史中丞,尚書這類的文官。241年,諸葛瑾就去世了。

其次,諸葛誕是忠於曹魏的,他反叛的是司馬家!而司馬家掌權是從高平陵之變以後,也就是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掌握曹魏的政權。而此時,諸葛亮和諸葛瑾都死了。

再者,諸葛誕掌握淮南軍區兵權,是在公元255年,王凌和毋丘儉被滅,諸葛誕才出任鎮東將軍,統兵壽春。

最後,諸葛誕起兵的直接原因是自身安全受到威脅。當時,他的好友鄧颺、夏侯玄都被司馬家殺了。後來司馬昭派賈充到了淮南,試探他對曹魏的態度。這個“試探”,其實就是問諸葛誕,司馬家想讓曹家將皇位禪讓給他,老諸葛你覺得怎麼樣。諸葛誕是忠於曹魏的,於是,直接罵回去,你們姓賈可以忘恩負義,我們老諸葛家肯定會誓死忠於曹魏。

於是,司馬昭想把諸葛誕從淮南軍區調走。諸葛誕害怕沒了兵權,死無葬身之地。於是在257年,拼命一搏,起兵叛亂!他反抗的是司馬昭專權!

結尾,我們來說下分屬三國的諸葛家三兄弟。諸葛家三兄弟,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被稱為“龍虎狗”。諸葛亮是龍,諸葛瑾是虎,諸葛誕是狗(這個狗是功狗,褒義詞)。分侍三國,各為其主。他們都是在山東的琅邪郡陽都人,屬於漢末三國時期名門望族“陽都諸葛氏”。

諸葛亮和諸葛瑾是親兄弟,諸葛瑾是諸葛亮哥哥。諸葛誕是兩人的族弟。

諸葛亮跟著叔父逃難去了荊州,遇到了大耳朵劉備,然後就有了隆中對的故事。

諸葛瑾逃難去了江東,被孫權姐夫推薦給孫權。

而諸葛誕,一直留在山東,山東是曹魏地盤,自然從屬於曹魏。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三國時期,諸葛家在三家都有下注,諸葛亮跟了蜀漢的劉備,諸葛瑾跟了東吳的孫權,而最小的諸葛誕則留在了魏國,為曹家效力,他們三人因才幹和聞名程度,也被後人稱之為諸葛家的龍、虎、狗。

諸葛誕在魏國最高做到獲封高平侯,任徵東大將軍,擁兵十萬,駐守淮南前線,是當時魏國內頂尖的封疆大吏之一。甘露二年(257年),諸葛誕發動叛變,殺死揚州刺史樂綝後據守壽春,然後派吳綱與兒子諸葛靚到東吳求援。司馬昭率二十六大萬平叛,兵圍壽春一年後,諸葛誕糧盡,兵敗被殺。

諸葛誕叛亂一役,加上東吳十多萬援軍,參與兵力打到五十萬,雖然是三國中後期參戰人數最多的一場戰爭,且消耗了魏國部分實力,但無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魏國國力已經超過蜀漢、東吳太多,以至於這場叛亂之後的第五年,鄧艾滅掉了蜀漢。

很多人看到這時候,就會問了,諸葛誕早幹嘛去了,等到諸葛亮、諸葛瑾都死了才發動叛亂?要是他的這兩位兄長還活著,這場叛亂絕對會演變成對魏國的致命一擊。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一點,諸葛家雖然三方下注,但這三個人對各自的主君都是忠心耿耿,諸葛亮和諸葛瑾就不用說了,諸葛誕之所以叛亂,反的也是司馬家,而不是曹魏宗室,就在他叛變的前一年,司馬昭派使者賈充來問他如何看待皇帝禪讓,諸葛誕當場翻臉,厲聲道:“世受魏恩,豈可欲以社稷輸人乎!若洛中有難,吾當死之。”所以,至少在這時候,諸葛誕還從未有過叛亂的想法。

其次是雖然諸葛誕生年未知,但他比諸葛瑾、諸葛亮起碼要小十多歲,在諸葛亮閃耀三國時,他還僅僅是個剛入仕沒幾年的小官,即便後來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時候,他也不過是御史中丞、尚書一類的行政官員,根本沒有兵權。

諸葛誕掌兵是在曹芳登基之後,正始初年(240年)被曹爽提拔為揚州刺史,加昭武將軍,而緊接著第二年他在東吳的堂兄諸葛瑾也病死了。

所以,在諸葛亮、諸葛瑾活著的時候,諸葛誕即便是想叛亂也叛亂不起來,他手裡根本就沒有兵啊。等他257年,軍權在握,真的要叛亂了,另外兩國諸葛家的後人卻都成了一堆草包,所以最後他也只能落得一個兵敗被殺,夷滅三族的下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