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維權事件後,金融服務費“一夜消失”,但這些費用仍存貓膩......

獨家 | 奔馳維權事件後,金融服務費“一夜消失”,但這些費用仍存貓膩......

一石激起千層浪,奔馳維權事件持續發酵,從個體維權事件發展成對行業內“亂收費、強制消費”等潛規則的控訴,也引來銀保監會、中消協等多方關注,汽車金融公司是否通過經銷商違規收取金融服務費成為關注焦點。

《國際金融報》記者從多位汽車銷售人員處瞭解到,購車只要涉及到貸款,金融服務費一直都存在,一般都是4S店收取

4月16日,記者暗訪上海多家汽車4S店後獲悉,上海多家經銷商已取消金融服務費,車險長期保單業務服務也一併暫停,但綜合服務費猶存,經銷商還會變相強迫消費者讓其代辦首次車險

收取金融服務費成“潛規則”?

“奔馳事件”最新消息顯示,奔馳方面已經和女車主和解,全額退還此前支付的1萬餘元“金融服務費”。但由此牽扯出的經銷商收取金融服務費是否合規,汽車金融公司對此是否知悉並授權操作等討論將汽車金融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西安維權女車主曾表示,奔馳經銷商銷售人員誘導其使用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金融有限公司(奔馳金融)業務辦理按揭貸款,還迫使她繳納1.5萬元金融服務費。女車主希望知道經銷商收取的1.5萬元金融服務費到底提供了哪些服務,並呼籲監管調查收取金融服務費是否是行業普遍現象。

那麼,4S店收取金融服務費是否是奔馳金融授權行為,奔馳金融對此是否知情?

4月14日,風波中的奔馳金融發佈聲明稱,“不向經銷商及客戶收取任何金融服務手續費”。

隨後,《國際金融報》記者致電奔馳金融客服方面進一步詢問情況,客服人員對記者表示,奔馳金融任何費用的收取都會明確地在奔馳金融官方網站上有所公示,奔馳金融是不會通過任何形式收取其他費用的。此外,奔馳金融也不向經銷商及客戶收取任何貸款服務的手續費。

當記者再次追問對於4S店收取金融服務費是否知情時,奔馳金融客服表示,奔馳金融客服熱線是查詢客戶車貸情況的,對於記者所問的相關情況需向主管確認。等待幾分鐘後,該客服人員告知,已記錄來電號碼,之後會有相關人員回電。但截至發稿,奔馳金融未就上述事宜給出回覆。

一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引誘客戶分期付款、收取金融服務費其實已經是行業內的慣例了,稍微好一點的情況是4S店會提前向客戶說明需要收費,而有些4S店則不會提前告知,貸款資料都準備好了,臨門一腳才告訴客戶有這個費用。”

4月16日,在記者暗訪中,上海靜安區上汽斯柯達4S店銷售人員也明確對記者表示,以前都是有金融服務費的,“一直都有”。

曾在北京現代4S店、一汽大眾4S店做了多年汽車銷售的王超(化名)告訴記者,“之前為了避免服務費的說法,我們給客戶說是手續費,按揭服務費和手續費兩者調換使用。”

王超表示,以前,4S店銷售人員都是和客戶明確表示要收貸款額5%左右的服務費,“兩年免息前提是要收貸款額5%左右的服務費,低於5%的服務費可能還做不了免息貸款”。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肖颯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4S店收取金融服務費並沒有直接的法律依據。4S店本身沒有貸款資質,不允許進行貸款

。4S店幫助客戶辦理貸款,所提供的服務是本應該提供的,還是要額外收取服務費用,這一做法值得商榷。

4S店火速取消金融服務費

在輿論關注、車主的聲討下,汽車經銷商表現出極強的“求生欲”。

4月16日,《國際金融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暗訪上海多家汽車4S店後獨家獲悉,多家經銷商已取消金融服務費,車險長期保單業務服務也一併暫停

上汽斯柯達4S店銷售人員表示,因為奔馳維權事件發酵使得金融服務費成為焦點,公司取消了金融服務費。

通用別克4S店銷售人員也對記者表示,“金融服務費這塊我們是沒有的,都是免費的,原來都是有的。”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斯柯達4S店銷售人員當天向記者展示的公開透明報價單還在貸款欄中標明:24期貸款服務費2000元,36期貸款服務費3000元。另外,保險連保也被列在貸款欄中,有2年和3年可選。

獨家 | 奔馳維權事件後,金融服務費“一夜消失”,但這些費用仍存貓膩......

對此,上汽斯柯達4S店銷售人員表示,金融服務費取消了,保險連保也沒有了,都是今天(4月16日)早上通知的。原來有顧客願意買兩年、三年的保險,現在只能買一年,“不是4S店不給買,是上汽集團下了通知不讓買”。

4月16日,有媒體報道,多家保險公司分公司人士透露,有接到總公司相關通知,要求暫停承保與按揭貸款車輛相關的車險長期保單,只能按年承保。有分析指出,暫停背後或與監管部門調查汽車經銷商違規收取金融服務費等問題有關。

此前已有消息指出,銀保監會要求調查奔馳金融,並表示汽車經銷商不得擅自收取金融服務費。據新華網報道,4月15日,中國銀保監會已要求北京銀保監局對奔馳金融是否存在通過經銷商違規收取金融服務費等問題展開調查。

資料顯示,奔馳金融是25家持牌汽車金融公司之一,於2005年在北京成立,戴勒姆股份出資52.2%,戴勒姆大中華出資47.8%,主要業務是通過中國境內的授權經銷商網絡,為奔馳與smart客車以及戴勒姆品牌商用車的經銷商及客戶,提供金融貸款支持與保險解決方案。

銀保監會非銀部副主任龐雪峰表示,已要求奔馳金融在全國範圍內對其經銷商是否存在類似違法違規收費問題進行排查,並進一步加強對經銷商的管理,要求經銷商不得以為汽車金融公司提供金融服務的名義收取費用,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4月17日,中消協在“推動解決汽車消費維權難座談會”上表示,汽車銷售金融服務等應明碼標價,杜絕強制交易等違法行為。

肖颯指出,4S店違規收取金融服務費,涉嫌強制消費;若已開具了服務費票據,涉嫌非法經營;消費者可以向銀保監會、市場監管局、稅務局等機構投訴,也可以向法院起訴。如果款項進入個人賬戶,不當得利,除了向銀保監會、稅務局、市場監管局投訴外,還可以將該個人起訴到法院,要求退錢。

汽車消費市場亂象難息

迫於輿論壓力,上海多家汽車經銷商火速取消了金融服務費,但記者在暗訪過程中發現,其他巧立名目的的綜合服務費仍然存在,而且4S店會變相強迫消費者讓其代辦首次車險,並從中牟利

在上汽斯柯達4S店公開透明報價單中就單列了綜合服務費4650元,此外代上牌照還會產生一筆6000元左右的服務費用。

上汽斯柯達4S店銷售人員表示,貸款服務費取消了,綜合服務費還是要收取的。該銷售人員解釋,綜合服務費包括通常說的出庫費、PDI檢測(新車檢驗)費,還有人工費等費用。

《國際金融報》記者對出庫費、PDI檢測費提出質疑:車輛檢測不是在交付給4S店時就已經完成了嗎?對此,上汽斯柯達銷售人員表示,出廠檢查是出廠檢查,車子到了4S店到最終交付給消費者,4S店還要出具驗車單。

對於4S店收取綜合服務費的行為,上汽斯柯達4S店銷售人員也坦言,“基本上只要是4S店都會有,高端車綜合服務費更高。綜合服務費定價是每個4S店自行規定,買奔馳、寶馬、奧迪可能會收取七八千的綜合服務費。”

果不其然,記者在隨後走訪的多家4S店中也出現了綜合服務費。通用別克4S店銷售人員剛開始給記者列了代上牌照綜合服務費5000元,記者表示可以自行上牌不需要4S店代辦是否就沒有綜合服務費,該銷售人員卻表示,“不代上牌,綜合服務費還是有的。”

除了收取綜合服務費,4S店變相強迫消費者讓其代辦首次車險的現象也已成為行業共識。在記者走訪的多家4S店裡,無一例外都明確表示首次車險辦理要4S店代辦

對此,王超表示,按相關法律,消費者可以選擇自行購買保險,不需要4S店代辦。但是4S店會對客戶明確表示,保險自行購買可以,但是裸車價會上提幾千元,“這是全國4S店的通用做法,不論哪家店,哪個品牌”。

王超指出,保險公司和4S店合作,一般4S店幫保險公司出單,保險公司給4S店返點,這一塊收入是4S店不願意割捨的。“4S店代辦保險,一般保險公司能返點20%到30%,例如4S店代辦收取了一年7000元左右的保險費,4S店能收到保險公司1500元到2000元不等的返現,有些小的保險公司可能給到4S店30%的返點。”

“如果連上牌都是4S店代辦,4S店收取的費用更多,也賺得更多。原來我們店的銷售人員通過按揭服務費和上牌及保險,綜合費用加返點算下來,多的時候,一輛車可以分給銷售員5000元左右,4S店的收益起碼是銷售員的5倍。”王超稱。

雖然經銷商行業存在諸多“壓榨”消費者的情況,但是整個行業盈利情況其實堪憂。以中國第一大經銷商集團廣匯汽車為例,2017年,廣匯汽車銷售毛利率為9.72%,但其銷售淨利率只有2.80%;龐大集團情況更糟糕,2017年銷售淨利率只有0.28%,2018年整車毛利更是跌到負數,為-28.90億元,意味著整年龐大集團都在“虧錢賣車”,2018年龐大集團預虧60億元-65億元。

賣車不賺錢,依賴廠家返利和售後服務收入反而似乎已經成為行業業績的命脈。

行業的不景氣也反過來催生了上述行業亂象,一位4S店銷售人員無奈地向記者表示,如果嚴整行業,4S店的日子會更難過。

但顯然目前4S店的商業模式已趨“畸形”,無論如何,嚴格整頓行業亂象已經勢在必行。

面對亂象,中消協在4月17日召開的座談會上呼籲立法機關廣泛聽取消費者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產品質量法》、汽車三包等規定,提升產品質量擔保立法層級,明確違法追究責任到人,強化對消費者的保護,防止經營者逃避自身應盡義務和責任,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國際金融報記者 餘繼超 肖逸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