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潤發被阿里收購後,創始人離職?

我未知的精彩

傳統零售商擁抱互聯網是大勢所趨,與此同時,互聯網企業也紛紛進軍線下實體。但是怎麼擁抱,各家企業就有所不同。大潤發選擇了被阿里巴巴併購的時候,就已經基本確定,大潤發的未來交給阿里巴巴來打理,創始人的離職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一. 傳統零售巨頭的三種選擇

目前傳統零售商大半都已經跟電商巨頭完成抱團。電商企業跟傳統企業的合作出現了三種有代表性的合作模式。

① 沃爾瑪主動出擊,參股甚至控股電商企業,在中國持有京東股份,目前又計劃收購印度的最大電商。總的來說還是應對自如的,而且自主性很強。

② 家樂福選擇引入電商合作企業,家樂福雖然是全球第二大零售商,但是在電商佈局方面跟沃爾瑪差距非常大。家樂福在最近選擇了跟騰訊等互聯網企業的戰略合作。這種合作模式就是保持了自主性,引入互聯網巨頭進行升級改造。類似的企業還有永輝,步步高等。選擇的是一種保持獨立性的同時引入戰略合作伙伴的模式。

③ 大潤發的選擇比較激進。跟其他主要零售巨頭不同,大潤發選擇了徹底投入阿里巴巴的懷抱,併入阿里巴巴,進行深度改造。

二. 大潤發和阿里的合作

在大潤發和阿里巴巴的合作關係中,阿里巴巴是比較強勢的,這也符合阿里巴巴近期以來一貫的商業風格。寧可出高價,也要全盤拿下,完全掌握主動權和控制權。因此,在一開始我就說了,自從大潤發被阿里巴巴收購,創始人的離開幾乎就已經是必然的事情了。

目前為止,阿里入股高鑫零售,並沒有給高鑫零售業績帶來大幅改善,但對高鑫零售的改造卻一直在路上。一方面是人事調整,管理結構進行變動以適應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大戰略需求。其中就包括了創始人等多名之前的重要人士離開大潤發。與此同時,阿里巴巴對於大潤發的技術和業務改造也在積極推進。高鑫零售在2017年年報中稱,阿里巴巴方面已經批淮高鑫零售的店鋪使用其業務模式及網上平臺、分享數據、整合系統及POS硬件和配送服務。其中就包括前不久引發熱議的天貓貨架入駐大潤發,天貓供應鏈開始改變大潤發。天貓超市的百萬件商品已經在大潤發華東20個城市的167家門店上架,由阿里根據大數據篩選商品,天貓供應鏈優化供貨,對門店的經營體系和業務鏈都產生了影響。不僅如此,阿里還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高鑫實體店進行數字化轉型,透過阿里的淘寶App為門店帶來訂單及業績,線上線下進行深度整合。鑑於大潤發的經營模式和商業思維都有深刻的改變,原公司團隊可能並無法繼續對公司發展提供有效幫助。因此,創始人和原管理層的離開是必然。

阿里巴巴的強勢主導,除了公司文化和經營模式的原因。有一個很深刻的原因就是阿里巴巴認為這是一次深度改革,新零售需要對傳統零售進行徹底的,根本性的改變,不是小打小鬧可以完成的。而且,阿里巴巴對自己的能力也比較有信心。所以,阿里巴巴選擇了深度介入的方式改造大潤發,而不是像騰訊那樣子廣泛結盟。至於哪一種模式的未來前景會更好,時間會給出答案。


鎂客網

大潤發和阿里已經達成了深度合作

創始人離職一說子虛烏有

大潤發賣身阿里,創始人離職

2017年11月20日阿里入股高鑫零售,阿里加大潤發的組合,一時間又掀起了眾人的關注,一時間傳言四起,創始人離職,團隊大換血的傳聞不絕於耳。

1、回應傳聞

2018年3月29日,在上海舉行的“新零售生態啟領峰會上”,大潤發新零售CEO袁彬深度披露了阿里巴巴與大潤發在新零售變革中的全方位合作。同時,也正面回應了一些外界的傳聞,對於大潤發創始人離職這一消息做出了否認。

近日,大潤發的董事長黃明端明確表態,自己仍然是大潤發的董事長,只是在高鑫零售中的身份由執行董事變更為非執行董事,公司高管也沒有出走。

對於火遍網絡的“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這句話也不是出自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的口中,也談不上什麼辭職的臨別言論了。

2. 阿里和大潤發

2017年末,阿里巴巴收購了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阿里在收購大潤發後沒有向外界說的那樣,成員大換血,掌握控制權。

而是更多的專注於如何為大潤發賦能,在供應鏈、履約、數字化計算能力等多方面為大潤發輸出經驗。

阿里和大潤發也達成了一致的共識,要把大潤發打造成新零售的標杆。目前,大潤發的賣場正在進行數字化的改造,阿里與大潤發的合作項目有十幾個正在推行當中。

黃明端將阿里與大潤發的關係表示:“阿里巴巴是鋪好新零售高速公路讓我們跑。”

現在,大潤發已經打通了和盒馬的供應鏈,包括自有品牌在內的部分盒馬商品已經搬上了大潤發的貨架,而之前早就有天貓超市與美妝商品進入大潤發。

阿里加大潤發,二者的合作意味著他們未來將在新零售領域大展拳腳。


懂財帝

大潤發賣身阿里,放在三年前,黃明端絕對不會想到。

彼時,他正在為自己一手打造的飛牛網如何躋身第一陣營努力。但命運卻跟他開了這個大玩笑。

可能正如他所說,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文/華商韜略

2017年11月20日,高鑫零售(大潤發、歐尚母公司)公告將出售總價值224億港元的(約合190億人民幣)的股份,買家是阿里巴巴。

“大潤發沒必要做電商,想做的話,可以和巨頭合作。”當年董事會上反對黃明端做電商的人講的話,一語成讖。

那是2013年,黃明端58歲,決定親自掛帥進軍電商。而做這個決定,他下了很大決心,也做了很大的改變。

在此之前,黃明端帶領大潤發專注線下業務,對電商,這位有“陸戰之王”的零售大咖其實是不屑一顧的,他認為電商燒錢的邏輯不符合商業規律。

但矛盾的是,他所處的生活中,互聯網已是勢不可擋,從各個方面滲透進來:比如女兒告訴他,現在用手機隨便一搜,就可以看到周圍十幾個飯館的位置;而身邊員工也都開始用淘寶、京東進行購物......

種種現象,終於讓年近花甲的黃明端驚醒,並意識到再不改變就真的太晚了。但當他嘗試改變時,有人比他更頑固。

對於電商,董事們意見不一,有人認為,實體店還在增長,四五線市場還有機會,大潤發沒必要做電商,想做的話,可以和巨頭合作。

關鍵時刻,還是曾經的同學、公司大老闆支持了他。

2013年,在潤泰集團尹衍梁的力挺下,黃明端推出獨立電商平臺——飛牛網,開始搭建他的互聯網零售帝國,在宣佈進軍電商的當天,他放出豪言:

“要玩就玩大,小玩不是個人風格。”

但還是晚了。相比京東、阿里等而言,他的飛牛不但太晚,還太慢,也太小了。

儘管黃明端在努力對標阿里、京東,還曾表示,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劉強東和馬雲都來“罵”他。“他罵我就有動力,我們天天找他們來罵,但他們就是不罵,我們心裡蠻挫折的”。

即便如此,黃明端依然沒放棄,而他的成績也有目共睹。根據高鑫零售2017上半年財報,運行三年半的飛牛網上半年交易總額18億元,截至財報發佈時有2800萬註冊會員,活躍會員350萬。

當然,這些努力和成績並不足以抵消電商業務的虧損。

而在電商業務還來不及爆發的情況下,行業的領軍者們已經開啟了新零售的浪潮,大潤發的線下也備受挑戰。

華商韜略曾經就此分析時表示,到這時,一個時代不是翻篇,而是要終結了。走不進新時代的,只能被時代遺忘。

但這對於大潤發和高鑫來說,並不是最壞的情況。畢竟黃明端10多年努力下,大潤發的根基還在,而且即使提出“新零售”的馬雲,也在全力往線下走。

所以這個新的時代,其實是迎面向黃明端和大潤發走來的。

據說,在宣佈與阿里合作的當天,面對媒體,黃明端多次表示,“阿里巴巴就是高鑫零售最好的合作伙伴,這對股東,對公司,對員工,對消費者都是最好的選擇”。

這是他的真心話。

以前,老部下就曾經擔心黃明端會因為飛牛網沒做起來,而晚節不保。但黃明端說,自己對個人榮辱並不在意,重要的是,大潤發能不能贏。

甚至,他還改變此前既定的退休計劃,至今仍未完全退休,而是選擇留任董事會投資委員會、營運委員會及披露委員會成員,為高鑫零售的投資活動及運營向董事會提供意見。

如今,阿里巴巴入股高鑫零售後,對大潤發超市進行了全面的新零售改造,比如門店數字化、數據化管理採購、供應鏈升級、大數據營銷驅動等。

今天,同時作為高鑫零售CEO、阿里巴巴CEO的張勇也首度發佈股東信表示,阿里的互聯網基因等,合作伙伴的零售基因、門店管理基因、高效率基因等,使阿里巴巴在新零售戰略的推進中有“充足的信心”和“清晰的路徑”。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華商韜略

真心不喜歡阿里這一點:太霸道了。一切都想自己來控制。

有錢任性,買買買並沒有錯,但是買完後心急火燎地佔有,清洗董事會,趕走創始人,這就不對了。

一方面,創始人對於被收購公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是因為創始人的厲害,被收購企業哪能走到今天,你既然看好他們要去收購人家,趕走創始人對隊伍的信心打擊是很大的。

另一方面,阿里併購這麼多企業,每家都想控制在自己手掌中,每家都要如阿里所願來發展和經營,勢必需要阿里派出很多的精兵強將去坐鎮這些公司,這不光增加了運營成本,還埋下了禍根和隱患。你派遣過的人不一定能管好人家呀,您派去的人,並非對方業務上的專家,這跟對方的原班人馬或多或少會有衝突吧。

當然,有人可能持不同意見,認為阿里是出於戰略和佈局考慮,只要大方向自己控制住了,細到每一家企業誰管控都沒有關係,那就最好還是阿里自己來管吧!

我們對比下阿里的強大的競爭對手騰訊控股。

在投資併購方面我認為騰訊比阿里要務實和高效得多。騰訊每投資一家企業帶來的收益都非常不錯,他們不會刻意去爭奪控制權,只要你公司發展良好,給他帶來不錯的收益,人家可以不干涉你任何內部管理,甚至可以調動自己的各種資源幫助你一起發展。

而阿里就是要佔有,這麼多年幹了太多賠錢賺吆喝的買賣。

大潤發創始人被阿里趕走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我們在回顧下阿里更美團的故事吧。總的劇情是這樣的:被阿里一手扶持起來的美團,最後投入了馬化騰的懷抱,讓馬雲傷心欲絕,最後不得不轉向扶持餓了麼來對抗美團。

具體情節就比較長了:

話說,2011年的時候國內掀起了團購之風,一時間千團大戰好不熱鬧。有個之前已經創業過兩次的年輕人叫做王興,彼時他已第三次踏上創業的征程,創辦了美團網。面對競爭對手來勢兇猛、強手如林、燒錢不眨眼的比拼架勢,王興覺得他必須傍個大腿、找個資本大佬才燒得起這個錢。想來想去他想到了馬雲的阿里。

而此時馬雲正在為B2B公司的欺詐案而煩惱,先後開除了阿里巴巴CEO衛哲、COO李旭暉等人,面對越來越多的創業元老被牽連進來,馬雲覺得不能再開除下去了,於是他選擇將這批人逐個派遣到阿里投資的創業公司去將功補過,以觀後效。

幹嘉偉聯手王興共同發力,很快便將美團做到了國內團購市場第一的位置,美團也順利完成了C輪和D輪的融資。

一切看起來雲淡風輕、順風順水,何其美好也!然而背地裡卻是暗流湧動、矛盾重重。

王興覺得阿里的控制慾太強,感受到了強烈的危機和壓力,因此他渴望同時獲得騰訊的支持,以制衡阿里的控制。

馬雲也看出來了,王興思維太活躍了,這小子不好控制。而幹嘉偉在美團又沒有實權。

王興多次表示希望美團可以既得到阿里的支持同時又獲得騰訊的資本,就跟之前滴滴和快的合併的案例一樣,最終滴滴既有騰訊的基因又有阿里的血液,多好。然而阿里的人告訴他這個萬萬不可能,連門都沒有,理由是阿里認為當初滴滴的案例已經是自己的一大失敗,他們不允許這種失敗再上演一次,因此要求美團只能二選一。

而此時,王興已經打動了騰訊,他們即將打算投美團點評。於是阿里坐不住了,開始兜售美團的老股,但是又沒有完全賣光,而是留一點在那裡好製造麻煩,同時阿里開始不計一切代價扶持餓了麼,並且阿里和和螞蟻金服共同斥資60億元重新復活了口碑網。

王興被觸怒了說阿里沒有底線,更加積極地投入了騰訊的懷抱。阿里跟美團徹底鬧僵。這也就有了後來阿里數億美金投降餓了麼,並打算在今年億95億美金的價格把餓了麼全部給收了。

美團如今面對口碑網和餓了麼的夾擊,雖有強大的騰訊支持,日子並不好過。

看到吧,惹怒阿里的創業者都不好過,即使你是估值幾百億的公司老闆,阿里照樣能趕走你,分分鐘玩弄於股掌之間。


蔣建華GL

個人對大潤發超市印象很好,感覺大潤發是大型超市中做的最有聲有色,且最有人情味的超市。我覺得大潤發要比華潤萬家,沃爾瑪和家樂福都要優秀。這也說明臺灣企業對於服務這方面的注重和擅長。

大潤發首創免費購物班車,衛生間非常乾淨整潔,超市內有免費飲用的水,有免費使用的電子秤,還有兒童專用的小便盆。而且大潤發促銷活動很多,物美價廉。

可以說有大潤發存在的城市,大潤發就是這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築和人流量極大的區域。

這麼優秀的打敗了所有商超的大潤發也逃不開被收購的命運。

創始人黃明端離職時說,他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真的很無奈,因為不是英雄造時勢,而是時勢造英雄。現在時勢變了,曾經的英雄應該落幕了。

也許他會後悔大潤發上市吧。的確企業上市是一個雙刃劍。這也是至今為止華為和老乾媽都拒絕上市的原因吧。

資本市場的生存法則如此殘酷,當被時代拋棄的時候的,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資本入局後,勢必會對原公司的決策形成影響。

時代變了,之前的那一套已經不頂事了。商場如戰場,如果實體經濟不創新,就只能眼睜睜地等著亞馬遜、沃爾瑪等巨頭提刀來見。

據我所知大潤發已經意識到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他們也有自己的電商飛牛網,但是從誕生到現在飛牛網一直不溫不火不見起色。那麼雙方合作就有著共同的訴求。高鑫零售是阿里對線下實體店的渴求目標,高鑫則想借助阿里帶動線上業務的發展。

畢竟在此之前,很多被阿里收購的公司,都得到突飛猛進的改變,比如在去年的雙11期間,因為阿里基因注入百聯、銀泰、蘇寧,他們的一些實體店人滿為患,一度造成地鐵站擁堵。

曾經,電商在中國風風火火,但是今夕何夕,電商大佬們突然金刀鐵馬地殺回來新零售了。

不管大佬們如何折騰,也不管企業之間如何分拆或者聯合,只希望老百姓的生活能享受到時代進步的紅利,能生活的越來越便捷。


異域少女小漁

時代拋棄你,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 昨天和朋友一起逛大潤發超市,在結賬的時候,朋友對我說:“你知道大潤發改名阿里巴巴了嗎?”我忽然意識到,社會變遷太快了。

  • 2017年11月20日,阿里巴巴以224億港幣收購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意味著零售行業巨頭歸向了阿里巴巴集團。這個多年感嘆沒有競爭對手而感到孤單的零售行業巨頭,號稱20年不關一家店的霸氣語言,卻被飛速發展的科技而拋棄!想起張泉靈老師演講中的一句話:時代拋棄你,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由此,可以看出,當今社會只有“變”才能讓一個企業生存!

  • 就如以前市面上隨處可見的,被美贊為“國民美食”的方便麵。(對我來說確實算是美食,哈哈哈)如今也正以一年十幾億包的銷量快速下滑,出現這種現象的不是因為自身品質出現問題,而是因為被外賣行業所替代。如今的生活,手機一部就可以達到足不出戶嚐遍各色美食的地步。那麼我們設想如果方便麵趕在外賣之前進行變革是否還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 亦如,我們親身經歷的支付生活,從最初的現金支付,到現在的移動支付,從最初的店鋪選購,到現在的網上購買,網商逐漸替代了很多的實體店。在網上報道過的,在最繁華的街道,也會有沒人租賃的店鋪。只有進行經營改革,才能有更好的市場!

黃明端離職時說到:“戰勝了所有競爭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 現在的生活,科技發展已經到了一個快速提升的時代,我們只有跟上科技發展的腳步。企業變革,改變經營方式,才不會讓我們在前進的浪潮中被遺棄。就如美國作家愛默生所說:“改革是積極的,保守是消極的,前者以真理為目標,後者以安寧為目標”,永遠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才能讓我們更好的在這個時代生存。

  • 一點不成熟的見解,各位大佬,可在評論區提出你的看法!


滄海一梨

輸給了門口的野蠻人

1,阿里收購大潤發,有點無奈,也有點任性。眾所周知,阿里一直在侵入實體商業領域,無論是銀泰百貨還是蘇寧電器,無論是無人商店還是盒馬鮮生,阿里一直在努力探索馬雲所謂的新零售模式,但是很明顯,這個探索十年了沒有結果,這個方向語言做調整了。

2,黃總作為老零售,在零售行業有著風向標的偶像作用。當然,大潤發相比國內零售,曾經做過中國零售NO1,但是也就是這個原因,大潤發一直沒有試圖在互聯網形態下摸索商業新形態。大潤發更像一個西方的零售大鱷,固守著傳統零售的經典理論,與整個互聯網發展對峙。

3,黃總被迫離開,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說黃總的離開,對於大潤發儘快從傳統零售模式下轉型新模式,在探索試驗和參與中轉型。對大潤發品牌是好事。壞事是,作為阿里派駐的董事長,對實體商業無法共存的思路,對大潤發是很大的傷害。要知道,大潤發能夠在沃爾瑪家樂福歐尚等國際零售商手中,奪得冠軍,大潤發對傳統零售的認識在國內是第一流的。一旦黃總所建構的大潤發體系被阿里來運行,結果如何還需要時間告訴我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轉型將非常痛苦,那是在革命。

新零售的概念被馬雲提出來,事實上零售轉型還需要商業從業者的商業經驗,十多年無法攻克的模式難關,在收穫大潤發黃總離開後就可以探索成型,顯然還差點意思,所以這是一個兩敗俱傷的局面,不信走著瞧


慕容曉春

本題中的問題,不僅包括員工離職的問題、同時還包括職場人士對於所處行業發展趨勢的是否具備判斷和改變能力的兩方面問題組成!


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員工的離職包括公司創始人離職,都無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1 個人原因(含身體、家庭等)

2 權利鬥爭、人際關係處理不好

3 不適應公司文化

4 薪酬待遇過低,達不到個人價值體現標準

5 公司不能賦予個人更好的發展平臺


更何況是一家經過收購重組的公司來自新投資者強勢滲透新的經營理念和品牌文化時對於原有員工,特別是重要管理層崗位的管理體系是毀滅性的衝擊!


收購的經濟意義是指一家企業的經營控制權易手,原來的投資者喪失了對該企業的經營控制權,實質是取得控制權



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瑞在宣佈與阿里合作時,他就曾表示“阿里是我心目中最佳的合作伙伴,對股東,對公司,對員工,對消費者都是最好的選擇”。


黃先生簡短的一句話中看到了他作為“大潤發”之父,對於這個一手養大的孩子的真摯情感,他希望能有一位更加適合“他”未來發展的人繼續保護他!阿里無疑是他最好的選擇!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時代造就英雄,新時代需要新的英雄!大潤發只是“新零售”強勢來臨的一個必然升級的縮影而已!


新零售,即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
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新零售。2016年10月的阿里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馬雲在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 ,"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
馬雲2016年對於“新零售”概念的解讀,代表了“新零售”大時代強勢來臨,誰也無法阻擋市場前進的步伐!


大潤發創始人的離開也僅僅是“新零售”升級中“銷售”的一個小環節改造過程中的必然結果而已!


對於阿里對“新零售”佈局的決心和態度來看,這些所有在“新零售”改造範圍內的生產、物流和銷售產業鏈中的各個企業無一例外都要納入到阿里或騰訊這樣能夠扛起時代大旗的巨頭麾下!


統一思想、統一戰略、統一目標的前提下,這場鉅變的整合行動才能化為更加強有力的力量來完成“新零售”的升級和蛻變!在這個高速到每秒鐘都瞬息萬變的時代,阿里不允許“新零售”中任何一個有待升級的鏈條與阿里戰略脫節或者滯後,特殊時期採用“中央集權”的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這就是銀泰百貨和高鑫零售(大潤發總公司)董事長等“新零售”戰略佈局中的企業由阿里首席運營官張勇掌舵的核心原因!


互聯網是木材,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是烈火,生產、流通與銷售是一隻需要重生的鳳凰,只有經歷痛苦的涅槃後才有“新零售”嶄新的生命力誕生!這才是順應時代發展、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新零售”大時代!


【“職入龍門”職場建議】

對於職場朋友來說,最大的變動不僅僅是來自於對公司內部,而是公司外部大環境驟變下我們如何生存!如果我們不具備市場前瞻性和洞察力,不及時升級自身適合市場發展的技能和作出適應大環境變化的職業規劃,就會被勢不可擋的行業鉅變無情淘汰!


在“新零售”強勢地震中的零售行業中高管理層朋友們,大家會對這場變革作出怎樣的職業規劃呢?



如果大家在職場發展方面有什麼實戰經驗和有效方法,請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讓我們能幫助更多職場朋友“升職加薪,職入龍門!”共同構建一個溫暖向上的職場家園!

“職入龍門”分分鐘輕鬆解決職場問題,秒秒間溫暖努力向上的你!


職入龍門

阿里控股大潤發後急著清理原班人馬,黃明端董事長其實是被張勇(阿里CEO)逼迫辭職的,大潤發董事會12名成員已被阿里趕走6人,恐怕阿里控股後的大潤發要走下坡路,阿里控股大潤發後並沒有投入實質性的發展,僅僅是把天貓商品入駐大潤發,把大潤發作為阿里與競爭對手的一枚棋子,畢竟不是靠做實業起家的還不習慣穩打穩紮。


狼堡主人

一、說明阿里進軍線下零售業的決心

阿里收購大潤發很明顯阿里巴巴集團是要拿下線下的大部分商超,阿里先後與銀泰、聯華的股東百盛合作,現在又拿了大潤發,同時自己又開了盒馬鮮生,這些是表明阿里慢慢注重線下零售業。

二、證明電商的下半場競爭由線上轉為線下

通過阿里上述一系列在線下商超的動作,可以看出未來電商將是線下的競爭,線上線下會同步比拼的,所以阿里與JD都現在關注線下商超,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控股大潤發這步阿里已經走在JD的前面了。


三、阿里收購大潤發,創始人出局,這符合阿里一貫的作風

阿里收購大潤發,創始人出局,一點也不意外,從阿里多起控股和收購案中,都是創始人先後出局的,例如優酷、天天動聽等等很多這樣的案例的,所以對這件事一點不意外,餓了麼現在被阿里控股,創始人張先生出局可能也是遲早的事。

四、大潤發經營上很用功,但資本市場上面做得還是不夠好,所以才會被收購得沒有還手之力

阿里224億港元收購高鑫零售,即大潤發的母公司。新零售是未來的紅海,阿里肯定是想做到線上線下資源統一和全撐控的局面,所以阿里近幾年在線下零售動作頻頻。

五、馬雲真的是為未來的新零售從牙齒武裝到頭髮

阿里為了推自己的天貓,收購完大潤發後,就在大潤內線下推了天貓線下體驗專區。說明未來線上和線下將統一的可能性很大的哦。

以上是關於我個人對阿里收購大潤發的一些個人見解,歡迎網友們在評論中發表不同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