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聲音學習者都會忽略的重要訓練內容!


我經常給學員灌輸一個觀念,就是什麼是真正的好聲音?

大部分人會認為好聲音就是有磁性的啊渾厚的啊性感的啊等等,其實這只是標準之一,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先天音色條件好的人,但是很多人卻做不到表達時的語流讓人舒服感染他人。

而這就是初學者開始學習聲音塑造後需要形成的觀點,一方面我們訓練音質,讓本音圓潤飽滿,一方面我們更要訓練自己的語流語感,讓自己的語流產生好的傳播效果。

畢竟我們練聲的目的,還是為了在日常生活或職場中的表達更具魅力啊!

絕大部分聲音學習者都會忽略的重要訓練內容!


那麼想要讓自己的表達或者朗讀更加動聽,就不得不從語流方面入手訓練。我們會發現很多人在說話尤其朗讀中,節奏混亂,缺乏感情,導致說完後聽的人並不知道你到底在重點表達什麼,更有可能讓整個內容缺乏情感投入,完全沒辦法讓對方產生共鳴……

絕大部分聲音學習者都會忽略的重要訓練內容!


朗讀的技巧很多,也很複雜,並不是一天兩天可以練好,畢竟很多時候自己練習時很難聽得出自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但至少今天看完這篇文章後,你應該形成一個新的意識,那就是,朗讀不是你想停,想停就能停!

請看一個很有名的例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不同的停連方式: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本來是留客人的天氣,但是主人不想留客人);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這應該是客人說的話,下雨天本應是留客的日子,主人留我不留啊?)3.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這應該也是客人說的,下雨的日子應該留客人,所以主人留我不留?肯定留);4.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天雨了,應該留客人,那主人留不留我啊?主人不留我)。你看,這一句話由於不同的停連就能衍生出四種意思,可見停連對於正確表情達意的重要性。

所以在語流表達中,正確的運用停連,才能讓你說的話被別人聽懂!很多時候,說話舒服比聲音好聽更重要。

絕大部分聲音學習者都會忽略的重要訓練內容!


今天給大家講幾種在平時經常遇到的停連類型,幫助大家在訓練中改進朗讀習慣。

一、並列性停連

並列性停連也是停連的基本方法,也是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一個類型了,因為有標誌性的連詞和標點符號提示我們。當句子中有“和、與、跟、同、及”或者頓號時,涉及到並列關係。並列詞的兩端或者頓號的兩端是否是平等關係,停連的時間和方式是否一定相同,這要靈活處理。你像朱自清的《春》

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這三句話之間是並列關係,因此停頓的處理應該是一致的,這種停頓就是並列性停頓。

還有一連串的頓號之間的並列關係,處理不好的話,容易使句子不清或者是接不上,這裡可以用分組停連,這樣比較不容易破壞它們的並列關係。

二、呼應性停連

呼應性停連是要有呼有應的,因此一定要理清楚句子中哪個是“呼”,哪個是“應”。分清楚是一呼一應,一呼幾應還是幾乎一應等等。

例如:什麼是人情味兒?他覺得,無非是▲多講點人之常情,多尊重人、理解人、愛護人唄!

這句話中的“呼”是第一句話,“無非是”後面的是“應”,因此,呼應性停連應該是在“無非是”後面。

三、分合性停連

分合性停連一般用於分合性句式上。有的句式是先分開說,然後再總起來。這種句子的停連位置一般是在分與合的交接處。

例如:只見那顆顆珍珠,△有大如羊奶子頭的,有小如紅豆的,△光華奪目、熠熠生輝。

這句話中,“珍珠”後面是分說,“紅豆的”後面又是總括,所以要在這兩處地方停頓。我們在以後凡是遇到這樣的句式都要在它的“總括與分說”、“分說與總括”的交接點停連。這樣的播音既省力,受眾也聽的清楚。

當然,停連的分類還有其他,我們先跟大家分享這麼多,對於初學者來說也能應對常見的朗讀場景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建立在充分理解稿件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先有意識的改變原來的語音習慣,慢慢得以糾正,通過大量朗讀練習養成語感。


絕大部分聲音學習者都會忽略的重要訓練內容!



看起來簡單,但是花了一節課的語音針對糾正才讓學員慢慢找到感覺,主要難點在於自己讀的時候要注意的地方太多,就容易忽略細節,以為自己讀對了,其實依然問題很明顯。

所以要靠大量的糾正練習去改掉原先隨意停連的習慣,替換為正確的朗讀方式!

加油!共勉!

有問題可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