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隨風精彩一瞬間


我們公司對宿州的投資現在成了一號項目。

宿州原來作為淮北的附庸,現在體量已經甩下淮北幾條街了。

我的觀點是,宿州在5年內,會取代淮南、阜陽,成為皖北中心城市。

首先要從城市定位上看:

皖北六市,阜陽這個傳統的安徽第二大城市,基本全靠吃老本,不值一提。

淮北資源枯竭,轉型又沒有方向,想搞航空沒有機場,想搞工業沒有土地,想搞商貿沒有格局,關鍵淮北人老覺得自己是小上海,有祖先上海人那種特殊的優越感,可惜淮北不在上海,跟上海除了血緣關係沒有任何關聯。

蚌埠的職能方向很明顯,是皖北最大的物流中心,現在各大快遞公司的皖北總部都設立在了蚌埠。但蚌埠人是安徽最ZUO的,把傳銷和金融詐騙玩出了最高境界,所以不解決打黑的問題,蚌埠難以有實質性的發展。

亳州中藥之都,這個形象也難以轉型了,而且亳州的區位特別尷尬,總感覺分析皖北經濟指標的時候都總把他忘了。

淮南和滁州是安徽的歷史文化名城,淮南子和歐陽修人人皆知,旅遊人口的數量也只增不減,所以跟宿州有競爭力的城市就是淮南和滁州。特別是滁州,離南京特別近,幾乎作為南京的衛星城存在,但正是這一點,讓滁州的發展有了很強的侷限性。

宿州是爹不親媽不愛的環境下發展起來的,早期宿州比較窮,建市比較晚,淮北和徐州都不帶他玩,所以就硬是憋大招憋出了今天這種工業旅遊兩不誤的發展模式。

宿州的定位現在很明確,把互聯網大數據放在第一位,有華為這個明星企業做支撐,還有300多家木業企業,十幾家大型製鞋企業,而且宿州還是發展電影文化比較早的安徽城市,《八月未央》《人民的名義》《舌尖上的中國》宿州不怕低人一等,就跟在後面摻和,讓影視媒體的人對宿州的認識逐漸擴大。最關鍵的宿州發展影視文化產業,不搞佔地大汙染重的影視城,就單純搞創作。這個發展模式非常健康。

其次從區位優勢上看

宿州緊鄰澮河,漕運相當發達,1500噸的船舶,經過澮河,過洪澤湖,經過大運河,可以做到不入海就入江,讓本地大宗交易可以做到非常發達。雖然貴陽的大宗交易起步比宿州快的多,但貴陽打擦邊球的行為做的比較險,宿州以交割為主,基本不去碰金融的發展模式讓人感覺更穩紮穩打。而且宿州是老津浦鐵路的過境城市,京滬高鐵建成以後,津浦路基本全部用作貨運,宿州是鐵路過駁的最優選擇。

再說高鐵,宿州一個五線城市,修了那麼多高鐵站,幾乎每個縣都通了高鐵,這節奏讓人感覺到比較變態。特別是宿州東站,作為京滬鐵路的重點站區,加上在高鐵站周邊做的產業集群,讓宿州未來的人本企業發展奠定了很強的基礎。

宿州最大的優勢是氣候優勢,夏季最熱一般不超過37度,冬天最低溫度一般不低於零下5度。這種氣候,如果你不想天天坐飛機去昆明,也就只能來宿州了。宿州特別適合作為未來以辦公為盈利模式的企業進駐,而企業的辦公區也是企業稅費最高的部分。

宿州的3小時經濟圈,覆蓋了京津滬三個直轄市,把南京、鄭州、青島都覆蓋進來。這是未來宿州發展的最大依託。

從農業資源來看

宿州四縣一區是國家重點農業發展地區。土壤特別肥沃,也是國內重要的蔬菜產地。我來宿州的時候,發現這裡有萬畝白菜農場,像白菜這麼高產的作物,一家企業種一萬畝是什麼概念。而且宿州的銀杏、石榴、木瓜都有幾千畝上萬畝的大型農場,銀杏在宿州已經賣出了白菜價。宿州的藍莓和草莓也是重點的農作物。

宿州現在高標準農田超過500萬畝,按照每畝1000元的最保守估計,宿州的農業產值都可能超過50億元。更何況宿州人大農場多,耕地集約化進程比較好推進,這在未來是前途無量的發展基礎。

宿州的林業也相當發達,蕭縣、碭山、埇橋區北部集中了大量的大型速生林場和果園,宿州的木器加工企業超過300家,楊柳皮產量在國內也能排的上號。這都是非常優質的農業資源。

從工業體系來看

宿州曹村的重工業園區,基本上做到了徐州出多少,曹村吃多少,現在已經有了幾十家大型重工企業,作為一個鄉鎮工業園,規模甚至逼近了淮北的杜集工業園區。

金海開發區裡面的化工、製藥企業較為密級,前幾年不景氣死了不少,但這兩年有復甦的跡象。特別是裡面的大朗東陶瓷,裡面可以生產兩米四的大型瓷板,爐子的規模是亞洲第三,中國第一。

埇橋區縣城南邊的鞋城本來是宿州重點開發的工業園區,但因為開工不足,缺少工人,很多廠子現在已經關門,不過當去廣東打工的很多工人發現廣東工業園區已經萎縮以後,宿州的招工環境可以得到恢復,鞋城在5-10年內也有大的發展。

從旅遊來看

現在宿州已經全面開發的景區有蕭縣的皇藏峪,靈璧的三園,埇橋市區的三角洲公園合併汴河景觀帶。特別指出的是汴河景觀帶,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公園,現在的規模是美國中央公園的十倍,而且聽說現在這個公園還有擴建計劃,擴建的規模還不小。

宿州的文化遺存特別多,值得投資的旅遊項目也很豐富,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加上區位優勢,宿州的旅遊值得期待。

最後說一下宿州的發展瓶頸

宿州本地人也許是窮怕了,對宿州的發展信心一直不足。以前宿州作為礦業城市,沒有自己的礦業公司,作為農業城市,一直被剪刀差欺負,所以才會很窮,旁邊的蚌埠、淮北、徐州又都是國家的重點發展城市,這就讓宿州人心理反差很大。

而且,宿州現在有個小宿縣的概念,包括不少政府領導,都會把四個縣看做外地。宿州要發展,並不是團結什麼淮北徐州,而是要把四個縣的資源跟埇橋區整合起來,只有這樣,宿州才能有長足發展。


林春小穎講國學


作為自己的故鄉,每個人都有割捨不了的情緣,都希望自己的家鄉發展越來越好!


宿州的行政區劃在國內算得上“奇葩”,紅豆寫過一篇問答,有網友形容為“串串”。宿州所轄的四縣一區並列分佈。

宿州位於黃淮海平原的淮北平原(華北平原南部的淮北平原)上,地形以平原為主,靈璧北部,埇橋北部都有一些低矮山脈分佈。地形的因素導致這裡主要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落後!


一個城市沒有自己的工業,這個城市絕對發展不起來!

這句話可能有些偏頗,但是大部分城市無法擁有自身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或者人文景觀,所以城市發展一定程度上依賴工業的發展!

宿州人口眾多,擁有五百萬多人口,這些都是非常豐富的廉價勞動力,這裡地形平坦,非常適宜佈局工業發展。

其實,人口已經成為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增長因素!


宿州,整體來說發展前景非常不錯!

宿州即將修建自己的民航機場宿州機場,所轄四縣一區都有自己的火車站,其中碭山,蕭縣,埇橋都擁有自己的高鐵站,泗縣即將修建合肥通往青島的高鐵站,靈璧雖然沒有高鐵站,但是宿州東站離靈璧非常近,靈璧每隔半個小時就有一班車通往宿州東站,更是被廣大網友戲稱“靈璧西站”。當然了,每個縣都有幾個高速路口出入口,居民可以通過這個入口通向國內各大城市!

其中宿州東站更是京滬京滬高鐵21個沿線停靠站之一,京滬高鐵作為沿線中國人口最密集,運輸最繁忙的高鐵,對沿線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宿州身為一個千年古城,但是旅遊發展十分落後,其實宿州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碭山完全可以打造成中國最大的梨花觀光自駕遊基地,讓遊客來這裡觀花,採摘,親自嘗試做罐頭,打造生態旅遊,讓遊客親自嘗試各種活動的樂趣!

蕭縣其實不太清楚,但我知道最有名的經典便是皇藏峪。當地政府應該提升景區的基礎設施,按照5A景區的標準完善景區打造。這對提升景區的名氣十分重要,讓皇藏峪成為宿州,乃至安徽的一張名片!

埇橋作為中國馬戲團之鄉,可以建造一個馬戲團的主題樂園(本人自己設想)。

靈璧本身沒有多少自然景區,但是打造了很多知名的人文景區,例如虞姬文化園,奇石文化園,農業博覽園,鍾馗文化園,鍾馗酒博物館…

泗縣擁有隋唐大運河泗縣段,已經入選世界文化保護遺產,泗縣完全可以圍繞這個發現旅遊業

這些都是自己的個人看法!


紅豆君


宿州作為我的第二故鄉,始終是我夢牽魂縈的地方。


宿州,簡稱“宿”或“蘄”,古稱蘄城。轄碭山、蕭縣、靈璧、泗縣、埇橋區四縣一區,6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宿馬現代產業園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9787平方公里,總人口654.05萬人。

2017年,宿州全市GDP實現150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1%,高於全省0.6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2位,同比提升個3位次,創歷史同期最好位次。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GDP1500億城市已達到3個。從GDP增速來看,亳州、蚌埠、宿州、阜陽四城GDP增速超9%。宿州GDP突破1500億,名列第八,人均27125元的尷尬數字全省倒數第四。第三產業增加值669.7億元,增長11.5%,居全省第1位,拉動GDP增長4.7個百分點。但是旗下四個縣均為國家級貧困縣,一個區為省級貧困區,這組數據不禁讓人疑竇重重。

去年以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積極作用在皖北凸顯,煤炭價格上浮明顯,這對皖北資源型城市拉動很大。轄區內的朱仙莊、蘆嶺、桃園、祁南、祁東、錢營孜、任樓等煤炭企業風生水起,第二產業增加值575.7億元,增長9.6%,居全省第3位,煤炭企業的貢獻功不可沒。

宿州市雖然具有較好的區位和交通優勢,但是思想觀念、經濟文化、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無支柱產業,農作物種植單一,機械化水平普遍不高。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產業轉型層次不高,新型工業化動能不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量偏小;城鎮化水平較低,中心城區輻射力弱,城鄉發展不均衡;產業結構不優,一產比重依然較大,農業現代化水平不高,三次產業融合不夠;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與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還有差距;長期以來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粗放,環境突出問題較多;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鉅;部分幹部執政水平、擔當能力有待提高。

2018年宿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3111”工程:即通過三年時間,各縣區、各園區打造1個在全省知名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的首位工業產業,新增產值超100億元,實現工業稅收超10億元,其中首位工業產業稅收超5億元。 “三重一創”:即統籌推進重大新興產業基地、重大新興產業工程、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建設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1245”:即圍繞10大產業,每年實施200項重點技改項目,全市技改投資完成400億元以上,技改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超過50%以上。“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一中心、兩新區”:“一中心”是指省際交匯區域中心城市;“兩新區”是指汴北新區、城東新區等規劃著實令人興奮。相信經過宿州人的不懈努力,我的第二故鄉會變得越來越富足。

若有其他問題歡迎留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strong>


獨立寒秋021228


宿州這幾年發展的挺不錯,諸如政務新區,循環經開區,汴北高新區,宿馬園區等最近又被評為全國質量先進市,全國文明城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規劃來看,宿州市建設民航機場和幾個通用機場,建設輕軌一號線和二號線,道東棚戶區改造工程,火車站改擴建工程,今日城東,明日東城,把宿馬園區建成宿州市的副城市中心,同時引進了世界500強企業綠地集團、萬達、恆大、百利鞋業、雲計算等一大批的企業入駐,建設宿州,發展宿州,宿州已步入快速發展的快車道。宿州明天發展更美好!


百味人生127435669


宿州這幾年發展很快,以前很窮的現在城市鄉鎮農村發展的很不錯生活也基本上達到國家平均水平了,高鐵、機場、輕軌、港口……也都有了或已經在規劃建設中,再說宿州的工業大家都知道的宿州以前煤炭資源很多很多礦企的但當時不知道是哪位領導人腦子有漿糊拍屁股決定的這些經濟產值竟然不屬於宿州屬淮北?但也有失必有得現宿州的三四工業發展很快七匹狼、鴻星爾克、百麗、華為雲、安源客車生產基地等大型企業……商業圈萬達、蘇寧、大潤發、國購商業廣場等宿州房地產這幾年也炒的火熱而且是水漲船高趨勢像碧桂園、萬科等房價破萬等。宿州 的縣區域經濟發展成井噴現象基本每個縣區都有高鐵站或鐵路客運站和新興工業園區共同推都宿州經濟高速發展。宿州 地域廣闊人力資源多市場經濟潛在力巨大按照現有的經濟發展速度會很快進入國內三線城市中等水平陣容!


用戶58858122181



宿州既是徐州經濟圈又是中原經濟圈,同屬皖北城市群,不能與皖南的大城市相比,如馬鞍山、蕪湖,安慶,滁州。但就自身按照自有的條件去發展,宿州有能源,有廣闊天地,有良好人脈,有良好的交通條件,慢慢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產業來,讓皖南的大城市看看,沒有他們發展快,咱個慢的,總有一天會趕上和超過他們,潛力巨大。


前程似錦189738007


世界上只有一個太陽,安徽省有兩個太陽,而宿州市有三個太陽!為什麼宿州市和徐州市都有兩千多年的人文歷史徐州發展成了全國的大中城市而宿州則是安徽省的一個地區市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事實重於雄辯到底為什麼呀?根源出在哪裡呀???


ttttt912


工廠,工廠,工廠,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宿州地處平原,交通還算便利。金融,商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發展起來的,唯有發展工業,把許多大城市的企業接收過來,也許還能抓住中國高速發展的末班車,


上善若水和厚德載物


工業!企業!沒有好的為市民謀求福利方向!就靠花花草草?就靠拆遷賣地?


用戶9043330960630


發展的咋樣?明天的事,後天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