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要監管部門出面擋債,這家千億級上市公司怎麼說崩就崩了?

也許大家對中信國安還不是很熟悉,但多多少少總聽過北京國安的大名。

作為內地成立最早的一家職業足球俱樂部,北京國安在接受採訪時曾放出這樣的豪言:

“比什麼都別和國安比有錢,恆大再有錢也只是我們的冰山一角”。

北京國安背後的金主,正是中信國安。

然而這樣的豪言壯語,也許只能成為過去,彷彿就在一夜之間,中信國安就這麼崩塌了。

竟要監管部門出面擋債,這家千億級上市公司怎麼說崩就崩了?

作為中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1997年上市的中信國安,截至今年1月底,整體有息負債已達1558億元。

債務重要來自於銀行和保險公司,另外包括證券公司、信託、其他公司在內,皆有數十億到百億不等的債務。

而就在不久前,一份信函由中信集團向銀保監會發出,大意是希望其出面擋一擋追債的銀行機構。

一家老牌上市公司,究竟發生了怎樣的債務危機,才能達到要向監管部門求助的地步?

說到負債,就必須提資產,截至去年底,中信國安總資產2023億,資產負債率高達78%。

本來企業通過債務槓桿來撬動資金擴大生產規模,是常見的操作。

奈何中信國安的造血能力,遠不及其融資的能力。

根據其2018年的業績預告,去年全年淨利潤為18~22億,上年同期為2.59億。

然而,其中有21.72億是通過轉讓盟固利的股權所得,也就是說拋開這筆錢,中信國安的盈利能力幾乎為0。

竟要監管部門出面擋債,這家千億級上市公司怎麼說崩就崩了?

其寄予厚望的價值300億的“國安府”項目,也因土地轉讓環節上的問題,面臨流產。

還因此留下了包括土地的投資、房產、配套以及購房業主等諸多問題在內的上百起官司。

這些問題,讓中信國安即將到期的債權變的更加棘手。

根據瞭解,在已經還了135億的前提下,中信國安2018年已經產生違約的負債仍有30億。

另外,2019年到期有息負債為732億,而此後兩年到期債務規模都在350~450億元之間。

違約問題,已經讓中信國安成為各大債權人的眾矢之的,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它會窘迫到向銀保監會求救。

而隨著信用的崩塌,各大評級機構也下調了中信國安的長期信用等級。

這也意味著,其接下去的再融資,以及債券的發行(借新還舊)的打算,都將化為泡影。

竟要監管部門出面擋債,這家千億級上市公司怎麼說崩就崩了?

目前,中信國安所能依靠的,也許只有銀保監會和中信集團。

前者或許可以通過統籌協調,避免債權人在中信國安重組的路上,採取抽帶斷貸、起訴查封、強行平倉之類的措施。

而後者,很可能將成為中信國安新債的買單者。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底到今年初,中信集團已經向中信國安提供了35億的委託貸款,作為緊急流動性支持。

另有2.5億,用於償還拖欠的外來務工人員工資。

無論如何,這艘曾經的千億巨輪,已經到了沉沒的邊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