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的人,都會說這句話——解密《道德經》:名可名,非常名

開悟的人,都會說這句話——解密《道德經》:名可名,非常名

印度近現代有一位影響世界的聖人,他在十三歲時被世界“通神學會”領養,從小深受根性智慧的薰陶,二十多歲就成為了聞名世界的著名導師。他的學說,不分國度,也不分派別,不屬於任何一種組織,是一種啟迪全人類的光明智慧。他就是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希那穆提這樣描述自己開悟的經歷:我看到一輛車子向我駛來,等到了跟前馬上就愣住了。車子是我,車輪也是我。再轉頭看,不遠處的電線杆、路邊的樹木都是我。看腳下,小草是我,泥土是我,清風是我……


(一)

是不是覺得這個場景很熟悉?

對,幾千年前,中國的哲人莊子也說過類似的話。他說自己一天午後小憩,睡著了,一覺醒來,壞了!旁邊有一隻蝴蝶,但是他分不清是蝴蝶跑到了自己的夢裡,還是自己進入了蝴蝶的世界

。這就是“莊生夢蝶”的故事。


開悟的人,都會說這句話——解密《道德經》:名可名,非常名


其實這個意境在老子《道德經》第一章第一句就出現過:名可名,非常名。

《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霜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是車子也好,是車輪也好,是“我”也好,都不過是一種名相罷了。

如果你反過來,把車輪叫我,把我叫車輪。那麼當車子開過來的時候,可不就是“我”滾過來了?

(二)

同樣的道理,蝴蝶也好,莊子也罷,不過是個稱呼而已。如果你反過來把莊子的名字改成蝴蝶,把蝴蝶改成莊子。可不就得像莊子那樣犯蒙麼?

名字,身份,地位,甚至肉體,都不過是我們的軀殼而已,都不能代表我們本身。都只是概念、貼牌。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就像是借用身體來表演的一個演員。劇本由你自己來寫,劇情由你自己來演。就看你有沒有打破金箍的勇氣,敢不敢真正自己做主。


開悟的人,都會說這句話——解密《道德經》:名可名,非常名

如夢之夢


一個好的演員都不會整天想著:我叫什麼,我該怎麼做。而是想著符合那個劇情的角色會怎麼想,會怎麼做。從這個意義上說,演員是一個很悟道的職業。我們也可以看到,那些真正悟道了的演員,表現都會很出色。

就拿發哥來說。他在演戲的時候,心裡絕對不會有“周潤發”這個名字,只有許文強,只有小馬哥,只有賭神高進。今天是李慕白,明天是玉皇大帝,你說他到底是誰?他叫什麼?其實他還是發哥,所有的人物都只是角色,所有的名字都只是暫時扮演的一個身份,代表不了全部的周潤發。


開悟的人,都會說這句話——解密《道德經》:名可名,非常名


同樣,周潤發也不過是個名字。你把周潤發這三個字寫在紙上吃掉了,把周潤發這個名字從戶口中刪掉了,發哥這個人就不存在了嗎?這就是名可名,非常名。反過來說,常名不可名,你怎麼可能用一種描述、一種說明來概括一個人的全部?

比如,你能描述什麼是“現在”嗎?就在你說出現在的時候,它已經成為過去。佛曰: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三)

你剛出生的時候,父母家人給你取了個名字,叫你狗蛋,上學了爺爺或者老師給你取了個名字,叫你阿飛。再大點,你覺得這個名字太老土,於是又改了個名字,叫自己張子軒。那你說你究竟是狗蛋,是阿飛,還是子軒?我們該叫你哪個名字?哪個名字能代表你?

都可以,也都不行;都是你,也都不是你。


開悟的人,都會說這句話——解密《道德經》:名可名,非常名


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名可名,非常名。名字可以用來標記,用來代表,用來貼一個標籤,可是這些都是暫時的、片面的,只能代表一部分的本質的東西。

就像你手中的杯子,我們即使把概念說得再漂亮,把畫面形容得再逼真,都無法完全解釋杯子的全部。何況是“杯子”這個名字,這兩個字。當你用它喝水的時候,它就是杯子;當你用它舀水的時候它就可以是勺子;當你用它燒水吃飯的時候,它就可以是鍋、是碗。


開悟的人,都會說這句話——解密《道德經》:名可名,非常名


那你說,你手中拿的究竟是什麼?它的名字是什麼?

名稱是可以隨時變化的,但是本質的東西不會變。其實本質也會變,那就是發生了質變。唯有變是不變的。故而還有什麼名字是可以長久的?還有那種可以名狀的性質是恆久不變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