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費”給汽車銷售行業埋下了“三宗罪”

文丨圳論評論員 趙強

從發動機漏油尋求售後無果、到莫名而來的金融服務費,隨著“西安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的不斷升級,有關汽車銷售領域的亂象引發社會熱議。在汽車這一“國民級”消費產品的買賣中,究竟還暗藏多少貓膩?據央視記者調查,4S店巧立名目收取的費用可不少。

除了金融服務費之外,4S店還向消費者收取上牌費、檢測費、裝潢費、提車費等等,甚至有一些4S店還會收取出庫費,也就是把車從庫裡開出來都需要收費!此外,消費者還告訴記者,這些名目繁多的費,大都不是與車費一起交的,而是轉給了私人賬戶,沒有發票只開了收據。

金融服務費”給汽車銷售行業埋下了“三宗罪”

不少人都談到,隨著競爭日趨激烈,原本暴利的汽車銷售行業,收益率持續下降。名目繁多的收費,暗藏著無數貓膩,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汽車銷售企業強烈的“求生欲”。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經營再困難,都不是構築消費陷阱,坑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牟取非法利益的理由!

實際上,當隱秘的“金融服務費”成為汽車銷售行業大行其道的潛規則時,也“埋伏”下了“三宗罪”。一是不預先告知,涉嫌消費欺詐,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二是汽車銷售企業越權自定標準、亂設金融收費項目,涉嫌違規;三是收取的費用不開發票,偷逃稅,涉嫌犯罪。這“三宗罪”違背商業道德倫理、違規、違法,雖然幫助汽車銷售企業攫取了短期利益,但無異於飲鴆止渴,終將自食惡果。

目前,市場監管、質監、物價、稅務以及銀保監部門,都已經介入“西安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相信隨著調查的深入,汽車銷售領域的亂象,將揭開不為人知的面紗,不僅還奔馳女車主一個公道,也還市場一個公平。

只有加強監管,才能讓某些不守規矩的4S店在道德、法律、法規面前保持敬畏,而不是店大欺客,毫無底線意識,唯利是圖。“西安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之所以能在社會上引起這麼大的反響,在於她的遭遇不是一個人的遭遇,她的無力與爆發,戳中了很多消費者的“痛點”,引發了共鳴與聲援。消費者的“痛點”,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監管的“盲點”,監管部門有必要舉一反三,在更大範圍內清查,才能讓經營者遵紀守法,恪守商業道德,才能平復消費群體的不安。

在消費升級、擴大內需的經濟背景下,保證市場消費環境的淨化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毋庸諱言,在某些時候某些地方,強調優化營商環境的多,強調優化消費環境的少,甚至為了前者而有意無意忽略後者。但是營商環境與消費環境從來不是對立或者二選一的,沒有好的消費環境,營商環境再好,沒有消費市場接納,就成了無源之水。所以,應當由汽車銷售領域的亂象,反思一下住房消費、旅遊消費等其他領域裡面有沒有類似的亂象。只有價格透明、交易公平的健康市場環境,才能鼓舞消費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