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車司機“找貨難”三部曲:難的是人心!

二三十年來,中國的物流、信息技術一直在進步,但對於三千萬貨車司機而言,“找貨”卻一直是縈繞在心頭的難題。從傳統時代到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交互等方式在不斷改變,但唯一不變的是:人心難測!

貨車司機“找貨難”三部曲:難的是人心!

老謝是一名四十多歲的老貨車司機,從跟師傅跑車、到幫人開車、自己貸款買車拉貨,也有著二十多年的貨運經驗了。對於這些年“找貨”的方式變遷,老謝說起來頭頭是道。

1、貨運部

散落在中國各個城市周邊,總會有三三兩兩個配貨中心,大一點的叫物流園,小的就有貨運部、貨運市場等不同的稱謂。在這裡的公示欄,有的掛著一塊小黑板,上面寫著不同的貨源信息,如“X貨物,XX地至XX地,X方X噸,單價XX”等,旁邊聚集了眾多司機,還有一些“中介”在一旁攬客,這一幕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

那時候,每個司機跑著固定的路線,對接著熟悉的“中介”,該線路上路面狀況、治安狀況、交警出勤情況都一清二楚,完全一副“熟人經濟”的模式。

2、電腦端與移動端

在互聯網剛剛興起時,出現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全國性、地方性車貨匹配網站,以及一些貨車司機貼吧等,於是,就有了許多夫妻共同經營的個體車主,男人出去拉貨,女人在家裡上網聯繫貨運信息,保證了回程時也能拉上貨,降低了空駛率,賺到的錢自然更多了。

近年來,一些車貨匹配平臺發展的轟轟烈烈,在司機中大為流行,智能手機上只需下載一個App,司機即可在貨物到站後及時聯繫好貨主,或者在車輛尚未滿載的路途中,匹配到合適的貨源,從而提高了運輸效率。

貨車司機“找貨難”三部曲:難的是人心!

此時,貨車司機要練就一副“火眼金睛”,比如有貨主打電話過來問報價,說“我都問過了,別人才700,憑啥你要800”,這些人(貨主或中介)或許是在試探你的底線,摸透你的“行情”。

另外,在陌生的環境中,碰到不熟悉的貨主(中介),信任度是一個大問題,貨車司機往往會對貨物卸完後是否拿到酬金心存疑慮。同時,中介對貨物提供的保險力度、與沿途路政、交警的關係密疏等,都會給運輸過程帶來不可預計的風險。

3、善用社交工具

貨車司機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互惠互助的信息交流自然不可能會少,而隨著QQ、微信等社交軟件的崛起,許多貨車司機為了共同發展,就拉著相熟的同鄉、夥計建立、或加入形形色色的貨車司機群、貨主群等,尤其是跑某一條線的司機對此更為熱衷。

對於司機們來說,微信群的存在為相互之間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渠道,又從貨車App的“陌生人”進入了微信的“熟人”社會。

貨車司機“找貨難”三部曲:難的是人心!

總體而言,貨車司機要求的很簡單:有貨可拉,合理的錢可以賺,自己的勞動權益得到保障,僅此而已。而“虛幻”的互聯網儘管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卻很少能在貨車司機拿不到合法利益時提供幫助。從他們內心,寧願相信“熟人”,畢竟,人心難測,只有這樣才能減少犯錯的幾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