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能力在整個清朝都排進前十的肅順,為何在辛酉政變中一敗塗地

說起公元1861年那場震驚中外的“辛酉政變”,不僅是中國歷史上以太后之身(慈禧、慈安)扳倒顧命大臣的經典案例,更是慈禧掌管清末四十七年最高權的開始,可以說左右中國近代史進程也不為過。

政治能力在整個清朝都排進前十的肅順,為何在辛酉政變中一敗塗地

關於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為何會輸給兩個沒有實權的女人,一直以來歷史的解讀都是肅順輕敵所致。但是我們知道肅順最後的結局是被拖到菜市口斬首,其中載垣、端華也被賜死。我們知道這三人除去咸豐朝大臣的身份以外,更是滿清宗室大臣,是姓“愛新覺羅”的,居然可以如此輕易的被殺掉,而沒有引起其他騷亂。難道是剛剛手握大權的兩宮太后就有如此能耐?

很顯然這個理由並不成立,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肅順兵敗如山倒,死的如此乾脆和容易?當我們再去探究這一切的時候,會發現實際上肅順在“辛酉政變”中的失敗早就已經註定,而這一切,或許跟其政治能力實在太強,功勞太大有關……

政治能力在整個清朝都排進前十的肅順,為何在辛酉政變中一敗塗地

說到肅順,也算是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物,公元1816年,他出生於鄭慎親王烏爾恭阿的府上,為其第六子。作為清朝皇室宗親,肅順的一切似乎都是早就已經安排好的,年少時在侍衛處任職,20歲封三等輔國將軍(軍隊職務,宗室封爵第十級),到33歲的時候才弄了個奉衰苑卿,職責是管理各園庭,正三品官職。

所以總的來說,肅順在道光朝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一切都不過是按著其宗室地位吃祖宗飯罷了。所以直到公元1850年道光駕崩的時候,他才做了個稍微像樣一點的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只是這個時候誰都沒有料到,他的命運將和新儲君愛新覺羅·奕詝息息相關,也就是咸豐帝。

政治能力在整個清朝都排進前十的肅順,為何在辛酉政變中一敗塗地

在清朝後期的幾個帝王中,咸豐帝算是能力最強,最有改革之心的皇帝。他一即位便勤於政事,撤掉道光朝那些昏庸迂腐的老臣,開始大刀闊斧改革,意圖挽救清朝統治的危急,重振超綱。也正是因此,擁有卓越政治眼光,且一心革除弊政的肅順和咸豐帝一拍即和,前者開始得到重用。

從公元1854年到1858年,肅順如坐火箭般從御前侍衛、工部左侍郎升遷到理藩院尚書、禮部尚書、戶部尚書等頂級職位。到咸豐十年(1860),肅順已經成為御前大臣、侍衛內大臣、內務府大臣,十月成為鑲黃旗漢軍都統。要知道鑲黃旗為八旗中最為尊貴的一旗,其佐領都是由清朝皇帝親自擔任,所以這會肅順成為“鑲黃旗漢軍都統”則表明他已經成為咸豐帝以下第一權臣。即所謂:

上三旗包衣之政令與宮禁之治,凡府屬吏、戶、禮、兵、刑、工之事皆掌焉。
政治能力在整個清朝都排進前十的肅順,為何在辛酉政變中一敗塗地

那這裡不禁就有疑惑,為何道光年間平庸異常的肅順,到了咸豐年間就可以飛黃騰達呢?

前文我們就已經提及不用於道光皇帝喜歡用老臣,舊臣和平庸而治,咸豐帝自皇子時就已經深刻意識到清皇室的腐朽已經到了不得不“刮骨療毒”的境地。道光去世之時,是叫肅順的親哥哥鄭親王端華和他的堂哥,清廷十二家世襲鐵帽子王之一的和碩怡親王載垣輔政咸豐,但是無奈這兩人政治才能一般,少有主見。

政治能力在整個清朝都排進前十的肅順,為何在辛酉政變中一敗塗地

反到是肅順膽識和氣魄更符合咸豐的胃口,儼然成為當時的宗親大臣意見領袖,其中“戶部鈔票舞弊案”更是令肅順一戰成名,成為咸豐朝最為重要的“整肅吏治”案例。只是肅順沒有料到,這個案件的處理,也把自己拉向了深淵,那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是怎麼樣呢?

原來最早戶部在審查清廷國庫的時候發現,乾隆四十六年(1781)尚有七千餘萬兩的國庫,到了道光三十年(1850)不增反降到八百餘萬兩,再到咸豐三年(1853)更是到了可憐的二十餘萬兩。此時咸豐剛剛上位,太平天國戰時吃緊,為了湊錢,清廷只得大肆印鈔,濫發紙幣。結果這又造成了一些列的貪汙問題,戶部賬目嚴重對不上。

政治能力在整個清朝都排進前十的肅順,為何在辛酉政變中一敗塗地

時任戶部尚書的肅順責無旁貸,開始下令查賬。相對於普通戶部主管,身為宗親大臣的肅順查起案來,由於權限極高和咸豐的信任,這一查頓時牽涉出驚世駭俗貪汙大案。經過審訊,戶部尚書翁心存、武英殿總裁周祖培、軍機大臣沈兆霖、總管內務府大臣基溥甚至連恭親王奕訢的家人都牽扯其中,民間票行,錢莊更是牽涉無數。得虧當時英法聯軍再度北侵,咸豐不願再興大獄,以上只是交由督察院查辦。

除了“戶部鈔票舞弊案”以外,肅順最出名的還有咸豐八年(1858)的“戊午科場案“。當年順天鄉試之後,御史孟傳金上書本次鄉試存在嚴重舞弊問題。如平齡一無所長,居然可以高中第七名。於是咸豐令載垣、端華會審,肅順協辦。很顯然這最後又變成了肅順展現能力的機會,他查清考官浦安和羅鴻繹串通,最後導致文淵閣大學士柏葰、兵部侍郎李鶴齡、主事羅鴻繹等人直接處斬,牽連各級官員91人,被譽為清朝三大科場舞弊案。

政治能力在整個清朝都排進前十的肅順,為何在辛酉政變中一敗塗地

從以上肅順親自經手的兩大案件我們可以看出來,肅順不僅政治能力極強,辦案辦事毫不手軟,不管是當朝大臣還是皇親國戚一律查辦,並且憑藉著自己宗親大臣的身份囂張跋扈。比如當時周祖培不管是地位還是聲望都高於肅順,但是當戶部在辦案的時候,肅順查閱宗卷問:是誰之諾?司員回答:週中唐之諾也。肅順立馬罵道:、

若輩憒憒者流,但能多食長安米耳,鳥知公事?

肅順這是明擺公開罵周祖培是廢物,而當時周祖培就在門口,卻敢怒不敢言。最後肅順果然把案子辦到了他的失職頭上,這讓一個堂堂體仁閣大學士哪裡咽的下這口氣?

政治能力在整個清朝都排進前十的肅順,為何在辛酉政變中一敗塗地

這裡我們再來看看肅順在“辛酉政變”失敗被捕後,要求對其嚴辦的官員有哪些,首當其衝的就是恭親王奕訢、然後是軍機大臣文祥、周祖培以及翁心存的門生等。換句話說,這些人都是在肅順整治朝綱中的“受害者”,此刻自然要落井下石了。

更為搞笑的事,當時眾人要治肅順死罪,就抄其家。結果只是抄出十萬兩,這數目對於宗親大臣來說是根本不足以治死罪的,無奈只能另找名目。

政治能力在整個清朝都排進前十的肅順,為何在辛酉政變中一敗塗地

所以到這裡,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為何會在權力巔峰時敗給慈禧、慈安兩宮太后,甚至一敗塗地,答案已經非常顯然。那就是其執政期間由於施政太猛,得罪人太多,最後樹敵無數,滿盤皆輸。

實際上早在咸豐在位的時候,御史朱夢元就上諫說,“陛下求治太銳,不免操之已蹙;除弊太急,不無過為已甚。”這句話換到肅順這裡,亦非常在理。我們不容否認肅順打壓異己,結黨營私,其舉薦曾國藩,力推左宗棠等漢臣的行為也確實令當時許多滿人不服氣。但縱觀各朝改革,從王安石變法,到張居正變法,哪個大臣不是在結黨營私的前提下才能暢行無阻進行的?

政治能力在整個清朝都排進前十的肅順,為何在辛酉政變中一敗塗地

只是對肅順來說,唯一的可惜應該就是大靠山咸豐死的太早,以致於自己得罪過的人立馬開始反噬自己。肅順死後,王闓運認為咸豐中興,其功在肅順,可惜不從兩宮垂簾之政,最後斬於柴市。

肅順之敗,終究是敗在其不夠圓滑世故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