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多地就業工作迎來溫暖開局 新職業受市場推崇

時值“金三銀四”招聘旺季,加上畢業季臨近,人力資源市場日益升溫。部分地區公佈的一季度就業情況顯示,多項就業指標表現良好,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相關專家表示,隨著就業政策和就業服務體系日趨完善,今年一季度,多地就業工作迎來“溫暖開局”。

就業形勢總體平穩

《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層面。那麼,當前各地就業形勢究竟如何?

在東部地區,山東省青島市今年前3個月城鎮新增就業18.9萬人,同比增長13.7%,期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4%,保持在低位水平;福建省三明市前3個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968人,完成全年任務的32.47%;城鎮登記失業率2.41%,控制在年初目標(4.2%)以內。

在中部地區,四川省雅安市人社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雅安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889人,完成全年目標的28.42%,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1%,控制在4%以內。

在西部地區,新疆一季度就業形勢呈現出城鎮新增就業穩步上升、重點群體就業積極向好、穩定就業人數持續增長等特點。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統計,一季度全區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5.32萬人,同比增加2.48萬人,增長19.31%,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34.05%。在城鎮新增就業人員中,穩定就業9.93萬人,同比增加2.06萬人;穩定就業人數占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的64.82%,同比增長3.53%。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產業成為多地吸納就業的重要力量。今年一季度在新疆城鎮新增就業中,第三產業就業11.8萬人,占城鎮新增就業的77.02%,同比增長26.88%;青島市一季度服務業吸納就業12.4萬人,同比增長15.2%,佔65.7%,所佔比例上升0.9個百分點。

同時,人力資源市場招聘工資穩步提升,也有助於吸引外地人才來當地就業。數據顯示,湖北省對全省一季度企業用工調查顯示,今年湖北省普工、技工的平均月薪分別為3160元和4242元,較去年增長9%和10.25%。湖北省人社廳就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以武漢市為例,今年的返崗率大幅提升。這說明隨著薪酬水平的提升,農民工工作穩定率在提高,這是一個積極的市場信號。


中國經濟網:多地就業工作迎來溫暖開局 新職業受市場推崇


4月12日,陝西省2019屆高校畢業生精準幫扶招聘會暨“百萬大學生留西安”就業創業招聘會在陝西科技大學未央校區舉行。專家在招聘會現場為求職者提供職業諮詢。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攝

攬才政策有人情味

如今,“尊重人才的城市前途無量”已成為各地共識。今年以來,多座城市為招攬人才,不僅在政策上加碼,在制度設計上更有目標和力度,以實現“搶”得來人留得住心。

比如,今年西安市發佈《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放寬我市部分戶籍准入條件的通知》,明確具有本科(含)以上學歷的,不受年齡限制;具有本科(不含)以下學歷的,年齡在45週歲(含)以下。全國高等院校在校學生,均可遷入該市落戶。

海口市日前正式出臺實施《海口市引進人才住房保障實施細則》,將2018年5月13日以後第一次在海口市就業或第一次在海口市自主創業的人才納入相應的住房保障。

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孟慶偉表示,各地對人才需求日益旺盛,既是人才政策引導的結果,也是我國經濟結構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由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行業發展決定的。

“人才只有在流動中才能實現不斷增值。可以預見,隨著勞動力人口數量下降,勞動力素質高、潛力大、後發優勢明顯的人才將越來越搶手。”孟慶偉說。

在招聘市場崗位數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人才在部分行業的供給缺口也在擴大。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隨著“慢就業”“錯峰就業”等新觀念悄然興起,部分應屆畢業生就業意願並不如前些年那樣緊迫。

針對大學生就業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各地紛紛出臺針對性舉措。例如,廣東省教育廳日前發佈消息,決定自2019年4月8日起,對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實行就業擇業期政策,有效期3年。按照新政策,擇業期內的畢業生在廣東省就業、升學方面享有與應屆畢業生同等待遇。其中,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的擇業期為畢業兩年內,博士研究生的擇業期為畢業5年內。

業內專家認為,對於有較清晰就業目標的畢業生來說,一系列擇業期政策實際上給了他們一個緩衝期,讓他們能夠應聘更多心儀的工作崗位,也有充分時間等待國考、省考、事業單位招聘等。同時,對於尚未確定就業目標或因能力不足暫時未能獲得理想工作崗位的畢業生來說,也能通過職業體驗活動、技能培訓等方式提升就業能力,促進其形成理性擇業、積極就業的心態。


中國經濟網:多地就業工作迎來溫暖開局 新職業受市場推崇


近日,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聯合舉辦的“長三角地區春季人才交流洽談會暨2019屆高校畢業生擇業招聘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求職者在招聘會上了解崗位信息。 新華社記者 劉 穎攝

新職業受市場推崇

在勞動力市場上什麼樣的職業可能成為香餑餑?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正式向社會發布13個新職業信息,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等,這是自2015年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頒佈以來發布的首批新職業。

通過對13個新職業分析可以發現,這些新職業主要集中在高新技術領域,這與我國當前所處社會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升級發展、科技創新能力提升、信息化廣泛應用等有著莫大的關聯。

受訪專家指出,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對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近幾年,隨著我國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的廣泛運用,與此相關的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對從業人員的需求大幅增長,形成相對穩定的從業人群。

比如,工業機器人的大量使用,對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和系統運維員的需求劇增,使其成為現代工業生產一線的新興職業。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成熟,利用無人機完成一些人類難以完成的高難險和有毒有害工作成為可能,通過無人機可以完成植保、測繪、攝影、高壓線纜和農林巡視,無人機在物流等領域也擁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大量無人機的使用,使無人機駕駛員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興職業。

孟慶偉認為,隨著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快速發展,企業遇到的顛覆性變革越來越多,未來自由職業者群體會越來越多。“可以預見的是,經過前一段時間的沉澱,各地人才引進政策會更加務實、科學、冷靜。”孟慶偉說。(記者 韓秉志)

轉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刪除內容,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