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古茶」作品展|吴全云:秦汉古茶探源

秦汉古茶探源

——平利出土东汉墓砖“西城虎”与巴人植茶

吴全云/文

秦汉古茶在平利的复制再生,跨越数千年之遥的历史长河,让人们触摸到巴人在这一区域植茶用茶的踪迹。

「秦汉古茶」作品展|吴全云:秦汉古茶探源

公元前23世纪至前11世纪的夏、商两代,陕南汉中、安康地区各县与四川、贵州部分地区均属古梁州范围。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前771年)才并入雍州,治于长安丰镐村。春秋战国时代,除被秦、楚割据88年(公元前475─387)外,据《史记》所载:“前387年,蜀取秦南郑”,其后369年,均由蜀国及巴国管辖。由于西周时的政治中心在长安(今西安),物产不及四川丰富,汉中又是兵家必争之地的战略地位,因此,川陕交通的古栈道应运而生,茶叶从四川传播也成为必然。但由于我国地理上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分界线、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主要分水岭─秦岭的阻隔,造成陕南与关中气温的显著差异,茶树就在陕南种植并得以延续。据东晋(317-420)常璩于公元347年所著的《华阳国志•巴志》中说:周武王于公元1066年联合当时居于四川、云南等地的“方国部落”共同伐纣之后,巴蜀所产之茶已列为贡品,并有“国有芳蒻、香茗”的记载,说明当时就有了人工栽培茶树了。

陕南平利是女娲文化发祥地,也是巴人最早植茶的区域。《陕西茶史》有明确记载。据《山海经•海内经》、《水经注》、《汉书•地理志》、何光岳《南蛮源流史》、《路史•国名纪甲》等典籍作综合分析,可以确认古巴国在夏代(前2070──前1600)之前就已在汉水流域立国。《巴志》云:“巴国远世,则黄、炎之支,封在周则宗姬之戚亲。”《路史》云:“巴本伏羲之后,或以为出春秋巴子国。”又云:“女娲始治于中皇山之塬,继兴于骊……”平利有女娲山、女娲庙,还有伏羲山、伏羲庙,与《路史》的记载相吻合。所以陕西南部汉水流域“川山之间皆为巴族的根据地,似可假定。”(童书业《中国古代地理考试论文集•古巴国辨》)。顾颉刚所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也将“巴方”标在汉水流域的黄金峡地段。

「秦汉古茶」作品展|吴全云:秦汉古茶探源

1993年考古发现,在平利老县锦屏乡出土东汉时期的画像砖上绘虎形,精瘦修长,与栖息于陕南的金钱豹有些相似,安康的文物工作者命名为“西城虎”。四川川西三星堆和川东三峡出土的器物上有不少虎形,或谓之“巴山虎”,是古代四川巴人的图腾,亦皆精瘦修长。“西城虎”与“巴山虎”如此相像竟毫无二致,这足以说明,陕南女娲山周边是古代巴人的方国区域。与1986年安康市王家坝商周遗址出土的铸有93字的“史密簋”相互呼应和印证,铭文是一篇西周王朝时期一次战争的实况记录。告诉我们,在周王朝担任“师”职的卢国贵族师俗和在周室任“史”职的虎族统治者史密,率领族人东征取得胜利。而铭文中的虎,当是以虎为图腾的氏族,即古巴族中的虎巴。《南蛮西南夷行传》记载:“秦昭王时有一白虎,常从群虎数游秦、蜀、巴、汉之境,伤害千余人……”这种能跨经四郡伤千余人的“白虎”,肯定不是真正的白虎伤人,而是虎巴起义反抗暴秦。据文献记载,起源于武落钟离的巴人离开鄂西南后,活动地方主要在川东、鄂西北及陕西安康、汉中地区。平利地方出土“虎巴”图腾墓砖,与“史密簋”同为巴人踪迹的珍贵文物,为文献记载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正因为巴人的居住地与卢族居住地邻近,所以当周王命令东征时,虎族便能与卢族相会发兵参战。平利地方出土巴人图腾画像砖,同时发现多处“巴人崖墓”,留存着古代巴人的活动轨迹。向我们昭示着,古代先民在这一区域推进华夏文明进程的文化序列和历史地位。

关于巴人植茶,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说得十分明确:巴族在西周初年成了宗周的封国,既是封国当履行封国的义务,所以当地出产的茶叶和鱼盐铜铁等各种方物,作为贡品敬献朝廷。进贡的“芳蒻、香茗”不是采之野生,而是种之园林。芳蒻是一种香草,香茗指茶。还明确指出,东周建立后,巴国进贡的有野生茶(荼)和园栽茶(香茗),说明当时茶叶的主要来源是野生茶树,但也有园栽茶树。足见,巴人至晚在周代便已开始了茶叶的人工栽培历史。而且园栽茶叶的品质已胜过野生茶叶的品质。《华阳国志》是信使,可以认定:不晚于西周时代,陕南的巴人就已经开始在园中人工栽培茶叶。大概就在这一时期,茶叶的人工栽培始自四川经剑阁向北推进。平利属大巴山北麓腹地,古巴蜀汉水紫阳茶区生态区,具北亚热带气候特点,雨量充沛,水热同季,湿润多云低日照,是川陕一带农作物越冬条件最好、全年水热条件最佳的匹配区;土壤呈酸性。因此,平利是巴人由蜀迁种植茶的早期源头。

「秦汉古茶」作品展|吴全云:秦汉古茶探源

茶树在国内的传播,首先从四川传入陕西南部等地。因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陕西、河南,为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朝着政治中心地发展是当时的历史趋势,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大量栽培。自秦、汉统一中国之后,又受了道、佛教的影响,饮茶之风在长江以南各省地逐渐普遍起来。考古发现,平利老县锦屏出土的巨型东汉墓砖《百戏图》中,即有贵族品茶的画面。据史载,茶树由四川传到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在公元前300年的事。战国末年,秦于公元前316年占据四川以后,司马错于公元前308年率领巴蜀人民十万去伐楚,秦才得到统一全国。在这两代,四川人民向东移动,四川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联系逐步密切。四川栽茶技术和茶籽传播随着蜀众迁徙而扩展起来。陆羽《茶经》也曾提到,需要茶籽要到南中郡去采取(南中系指川、滇、黔交界地区)。陕南产茶同为悠久的镇巴、紫阳、岚皋县,与城口、万源接壤,理所当然被优先种植。平利县老茶区──三阳(与安康、岚皋毗邻)、三里垭(处于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要道),勿用置疑,是巴蜀茶茶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据以上史料考量,可以再次认定:不晚于西周时代,陕南的巴人就开始在园中人工栽培茶叶。因此,平利种茶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这一区域留存了大量巴人的活动轨迹,生活在陕南的古代巴人是中国最早用茶、种茶的民族,亦为平利古茶的历史源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