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瘟病常发危害大,需提前入手,做到多方面全流程综合防治

原创不易,文字也有产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果您喜欢有关农业、三农、种植技术、农村生活等,那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依农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姜瘟病常发危害大,需提前入手,做到多方面全流程综合防治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姜瘟病,这个生姜种植的“瘟神”。种过大姜的农民朋友们都知道,生姜种植着实是不好管理,病虫害太多了,生姜又是极易重茬的作物,还费工费力,要不是它的市场价格还可以,估计没有人愿意种它。农民对于生姜病虫害简直就是束手无策,其中姜瘟病害尤为难防,还时常发生,危害也大。每年都有很多姜农因为自家的生姜患上了姜瘟病,而导致生姜品质、产量下降甚至是绝收,严重影响了姜农朋友们的收入。在防治姜瘟病时农民常常遇到“打药制不住,清除仍传染”的局面,农民朋友非常头疼,恨得牙痒痒,很多姜农朋友们对姜瘟病妥协了,觉得生姜只要是染上了姜瘟病,这姜基本就被判了死刑,很难救治。

可是姜瘟病这“瘟神”真的就没有办法防治吗?其实并不是,姜瘟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之所以姜瘟病难防治,是因为大多数姜农习惯于“看见病,再用药”,殊不知为时已晚,还费力搭钱。依农认为想要防治姜瘟病必须要做到“提前入手”采用

“多方面、全流程、综合防治”的办法。

要采取“多方面、全流程、综合防治”的防治办法,就要了解姜瘟病的特点、发病原因、发病规律,然后根据这些,采取针对防治办法,把姜瘟病消灭在“摇篮里”,把姜农的损失降到最低。接下来依农带大家走进“姜瘟病”,并分享防治姜瘟病的综合措施。

姜瘟病常发危害大,需提前入手,做到多方面全流程综合防治

认识、辨别姜瘟病

想要防治姜瘟病首先要认识它、了解它、辨别它,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姜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又被叫做青枯病和腐烂病,具有潜伏性、爆发性和传染性是危害生姜种植的主要病害。姜瘟病菌有很强的潜伏性和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生姜种植前期很难发现。姜瘟病主要危害根部及姜块有时也直接侵染茎基部,被侵染的根部姜块初呈水渍状、黄褐色,随后生姜内部开始逐渐软化腐烂,用手挤压姜块后有污白色汁液流出,有腐臭味。姜块被侵染后,紧接着茎部染病,茎基部呈暗紫色,切开暗紫色茎基会发现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后期叶片凋萎,叶色淡黄,边缘卷曲,最后死亡。染病生姜植株不处理掉会传染健康植株,随之而来的是爆发式的死株,严重时造成生姜减产甚至是绝收,影响姜农收益。

姜瘟病的发病原因

想要防治姜瘟病,还要知道姜瘟病的发病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诱发姜瘟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条:

一、连作重茬后的自毒效应:生姜是地下根茎类作物,可能是除中药材外最容易受到重茬病害困扰的作物,同一地块连年种植生姜,很容易导致自毒现象的发生,极大可能的提高了姜瘟病的发生几率。

二、姜种携带病原菌:姜种是姜瘟病病原菌的主要栖息场所,姜种带菌可能是因为储存不当,病株姜种、弱种等

三、农用器械携带、传染病原菌:在处理姜种时,总会用到农用器械,凡是可能对生姜造成机械伤痕的器具如:切姜种的小刀处理过病种,再切其它健康生姜做种时可能会传染病原菌,有的农民朋友会说,我们都是用手掰种,道理是一样的,触碰到生姜机械伤痕处,同样可以传染姜瘟病病原菌。

四、肥料携带病原菌:生姜是喜肥作物,尤其喜有机质肥料,亩用量要达到4000-5000斤,全用商品有机肥投入太大,多数姜农会选用农家肥作为有机质肥料,但是未经发酵处理或发酵不彻底的农家肥恰恰是姜瘟病病原菌的主要栖息过冬场所。

五、气候、土质环境因素:姜瘟病喜湿、喜温,在温度较高和湿润的环境下生长扩繁迅速,种植时间长的姜农会发现,哪年雨水多、温度高,那一年的姜瘟病就爆发严重。另外排水性不好的土质也是诱发姜瘟病的原因之一。

姜瘟病的发病规律

姜瘟病的发病规律从时间、发病情况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潜伏期、潜病期和爆发期。

一、潜伏期:这个时期是指生姜收获后,姜瘟病仍存在于地块土壤中,未及时清理的枯株病叶中,待入冬气温下降将至0℃以下时,病原菌会进行适应性休眠,严格意义上讲姜瘟病病原菌一直都在。

二、潜病期:生姜种植后,外部气温高于5℃以上时,部分姜瘟病病原菌已经初具活性,开始侵染生姜。这个时期由于病菌量少,侵染部位在土层下,病征不明显,不易发觉生姜已经感染了姜瘟病,称其为前病期。

三、爆发期:姜瘟病的爆发期多从6月开始,8-9月达到高峰,但是爆发时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气温高、湿度大的年份会提前,总的来说当外界气温高于25℃时,姜瘟病病原菌的活性和扩繁能力强,另外前期病株的病征也已表现在茎叶上,这个时候农民朋友可以从生姜地上部分清楚的辨认姜瘟病,且一天比一天严重。

姜瘟病常发危害大,需提前入手,做到多方面全流程综合防治

姜瘟病防治误区

姜瘟病不好防控还因为姜农在防治姜瘟病的时候存在很多误区,只有把这些误区改正过来才能更好的防治姜瘟病。

一、见病才用药:这是农民朋友们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时最大的习惯,而这个习惯往往带来很大的损失,大家都听过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其实不只是姜瘟病,其它病害也一样,它有一个从潜伏到爆发的过程,病重了才用药,多数时间是为时已晚。

二、辨别错病,用错药:有的姜农有一定的种植经验,在地上植株未表现出病征前会挖开土壤观察生姜茎基部、根部,但是有一种生姜病害于姜瘟病的病征很相似,那就是茎基腐病,也就是姜农常说的“生姜烂脖子”病,就有可能用错了药,它俩的根本区别在于,姜瘟病是细菌性病害,茎基腐病是真菌性病害,具有各自的特征,病征虽相似但也有所不同,姜瘟病是从里向外发病,茎基腐病是由外向里发病。细菌病用了真菌药,肯定是防不住。

三、忽视种植管理:种植管理是防治姜瘟病最为有效的方法,只有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才能培育壮株,增强生姜本身的抗病性。但是多数农民朋友们不重视种植管理,在病害防治上用药、用药还是用药。

姜瘟病常发危害大,需提前入手,做到多方面全流程综合防治

多方面、全流程、综合防治姜瘟病

姜瘟病是一个复杂、高发的病害,仅用一种办法很难防治,唯有多方面全流程综合防治才能行之有效。

一、土壤选择和处理:种植生姜的土地应该是地势高、排水好、浇水都容易的地方。由于生姜是极易重茬作物,因此土壤处理的最好办法就是间作歇茬,种植生姜三年以上的地块病虫害基本已经满了。连作的地块在种植前一定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可以选用石灰氮、棉龙等高效土壤杀菌剂,深翻土壤进行消毒灭菌,在消毒灭菌一周后还要向土壤中添加农用有益微生物菌以保证土壤的活性。

二、选种和种子处理:选种时应选取抗病能力强、无机械伤痕、健壮的姜种,一定要用杀菌剂对姜种进行拌种处理,处理姜种所用到的农业生产器械一定要消毒灭菌后再使用,另外可以用廉价的草木灰拌种,即可以杀菌消毒又可以提供营养元素。

三、农家肥处理后施入,合理使用氮磷钾肥料:农家肥一定要进行彻底的发酵附熟再使用,具体的发酵腐熟技术依农主页里有,有兴趣的可以前往观看。生长过程中还要严控氮素肥料的使用,氮肥不用不行用多了更不行,氮肥过量会弱化植株,更易染病,再施肥时应注意增加磷肥钾肥的施肥量,控制氮肥的用量。

四、注意温湿度、及时排涝:在生姜的生长期中,若遇暴雨或连续雨季的高温、高湿天气,一定要及时排除姜园内的积水,以防姜瘟病爆发。

五、及时清理病株并防止病情扩散:发现了生病的株苗之后,要及时的将其从田中挖除,潜伏期、潜病期仅挖除发病株即可,并在病穴内填入杀菌剂或是少量生石灰,并及时全园用广谱性药剂。若是爆发期发现病株,则要清除病株30-50厘米范围内所有生姜植株,并撒入生石灰,全园用针对性防治药剂。

六、药剂防治及使用时间:

1、种植前使用广谱性,低毒、低农残的土壤杀菌剂处理土壤。

2、潜伏期选用芽孢菌群内微生物药剂,最常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就可以,稀释两千倍后随水冲施,有病防病,无病活土。

3、潜病期发现发病植株,选用噻菌铜悬浮剂液,稀释6000倍随水冲施。

4、爆发期,地上部分可以喷施浓度为0.05%的波尔多液,地下部分可选用45%的代森铵水剂或75%的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稀释2000-3000倍随水冲施,发病严重地块间隔7天连续用药两次。

姜瘟病常发危害大,需提前入手,做到多方面全流程综合防治

现在正值北方地区种植生姜的时间段,希望姜农朋友们种植姜瘟病的防治,运用正确、高效的方法提前入手防治,只有降低姜瘟病的发病率才能保障生姜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姜农朋友们的收入。希望今年生姜价格好、产量高,农民有个好收益。

姜瘟病常发危害大,需提前入手,做到多方面全流程综合防治

喜欢有关农业、三农、种植、农村生活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 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