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29天,遠望5號成功停靠母港,中國測量隊伍再次建功立業

漂泊29天,遠望5號成功停靠母港,中國測量隊伍再次建功立業

中心6C衛星

3月22日在執行了長達29天海上測控任務之後,遠望5號測量船終於在當天抵達並順利停靠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在近一個月的測控任務中,遠望5號測量船成功的完成了針對"中星6C"衛星測控任務,並且在29天近萬海里的測控任務中,遠望5號測量船是唯一一個海上測控點,其意義不言而喻。不過放眼整個中國海上測控隊伍,實際上不僅僅只有遠望5號這一艘測量船,僅僅是遠望號測量船系列就至少建造了7艘左右,建造並裝備了這麼多的測量意義何在呢?

漂泊29天,遠望5號成功停靠母港,中國測量隊伍再次建功立業

遠望5號測量船

說到測量船,這恐怕不能說是我們國家的專利,因為從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二戰結束之後美俄兩國紛紛開始了太空領域的爭奪,這其中為了能夠更好的測控衛星,美國將其海軍退役的"勝利"級軍艦以及者"自由"級貨船改造成為用於衛星測控用的專業船隻,不過美國在這一領域投入並不算大,因為美國發現其使用的導彈測量船也能肩負類似的任務,因此主要將重點投入到了這一方面。反觀我們國家卻在這方面投入了較大力量進行研製,建造,至於原因說來也簡單,相比美國我們更需要具備較強的衛星操控能力。

漂泊29天,遠望5號成功停靠母港,中國測量隊伍再次建功立業

美軍在全球各地的軍事基地

對於美國來說,它也需要擁有較強的衛星測控能力,但是美國擁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全球基地多,在全球散佈的各個美軍基地只要美國需要都可以將其變為一個衛星測控站,如此一來從總體上並不需要太多的海上測量船。而我們國家雖然無法像美國一樣在全球擁有那麼多的基地,但使用海上測量船卻很好的彌補了這一需求。畢竟在地球面積70%的就是海洋,這麼大的密集,只要有需要部署一艘測量船便能完成測控任務,不是顯得更加簡單,也更加方便嗎?

漂泊29天,遠望5號成功停靠母港,中國測量隊伍再次建功立業

全新的遠望7號測量船

不過看似簡單,但也不要忘了,最終測控結果如何與測量船多少有一定的關係,但恐怕也絕對不能忽視測量船本身的性能。我們國家目前最新,也是最先進的恐怕就是遠望7號測量船,該型測量船於2014年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整個建造時間持續了約一年半左右,之後在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之後於2016年7月12日正式入列。作為一艘需要長航時,長續航執行任務的測量船遠望7號在噸位上達到了27000噸左右,這大的噸位使其能夠搭載足夠多的設備,據稱這一艘測量船上光用於測控的設備就多達947套,這麼多的數量足夠使其完成現有的99%以上的測控任務。

而在這900多套設備中,有幾套設備極為重要,C+C天線、USB天線、大衛通天線,這其中大衛通天線承擔的任務極為重要,這套系統承擔著與衛星與岸基的所有通訊任務,而這一代的大衛通天線在可靠性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抗干擾能力更強,可以更加有效的完成一系列的測控任務。在最後還要提一下,在遠望7號上還有一個黑科技——減搖鰭,這個減搖鰭就是根據魚鰭原理設計的,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讓船隻更加的穩定,在測量過程中也就更加準確,試問有這麼幾艘船的幫助,中國航天試射發展能不快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