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烈:從安源煤礦走出的紅色警衛將軍

吳烈:從安源煤礦走出的紅色警衛將軍

吳烈,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從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特務隊長到中央警備團團長,從公安中央縱隊司令員到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從公安部隊副司令員到北京軍區副政委、顧問,吳烈將軍從事了半個世紀的紅色警衛工作,被人們稱為“紅色警衛將軍”。

從安源煤礦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15年10月20日,吳烈出生在江西省萍鄉縣南門外丹江吳家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7歲那年,村裡流行瘟疫,家中親人相繼染病身亡,只剩下父親、二哥和吳烈3人相依為命,有時幾天都揭不開鍋。為了生存,他們背井離鄉來到安源煤礦謀生。1924年,年僅9歲的吳烈在安源煤礦當上了童工,跟著電氣鍋爐處的師傅學習鍋爐修理。受進步思想影響,他加入了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先後參加了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和護廠鬥爭等革命活動。

1930年5月,15歲的吳烈在安源新街茶亭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成為紅六軍第一縱隊第一支隊一連的戰士。他戰鬥勇敢,參軍不久就當上了班長。在攻打文家市的一次戰鬥中,吳烈右腿被敵手榴彈炸傷,他咬緊牙關,忍受疼痛,用繃帶簡單包紮後繼續追殲國民黨軍殘兵。戰後,他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被任命為紅七師第十九團一連排長。一天中午,連長和政委把吳烈叫到連部,告訴他中共紅軍第一方面軍總前敵委員會決定從每個連隊選調一名優秀共產黨員、戰鬥骨幹,組建總前委特務隊,擔負毛澤東、朱德等總部首長和指揮機關的安全警衛任務,連隊認為吳烈出身好,政治合格,作戰勇敢,決定選調他去特務隊任排長。吳烈聽後,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和激動,決定不惜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來完成這項光榮而艱鉅的任務。

特務隊組建後,總前委首長非常關心這支隊伍建設,經常到特務隊詢問情況。一次,毛澤東、朱德到隊裡看望大家。毛澤東穿一身補了補丁的粗布軍裝,頭戴八角帽,腳穿舊布鞋;朱德穿著破舊灰軍衣,打著綁腿,腳穿草鞋。戰士們看到威震敵膽的紅軍領袖如此簡樸,感到非常親切。毛澤東問吳烈叫什麼名字,家住哪裡,參加革命前幹什麼,吳烈逐一進行回答。當吳烈講到參加紅軍前在安源煤礦當學徒時,毛澤東高興地說:萍鄉、安源我去過多次,那裡工人生活很苦,階級覺悟很高,罷工運動對全國影響很大。最後,毛澤東說,既然大家參加了革命,就要和國民黨反動派鬥爭到底,直到革命勝利。吳烈聽後,很受感動和鼓舞。

勇敢的總前委特務隊隊長

隨著紅軍革命隊伍的不斷髮展壯大,國民黨統治集團感到極大震驚。1930年10月,蔣介石調集10萬大軍,準備對紅一方面軍和中央蘇區發動第一次大規模“圍剿”。10月30日,毛澤東、朱德等在江西新餘縣羅坊召開總前委緊急會議,討論紅軍的戰略行動,為粉碎“圍剿”做準備。吳烈帶領特務隊警衛會議安全,他從首長駐地周圍到每個警衛點,認真察看地形和兵力部署,向警衛戰士詳細交待任務事項。會議休息時,毛澤東向吳烈詢問特務隊幹部戰士思想和生活情況,並要求大家隨時做好轉到根據地內作戰的準備。12月,吳烈任特務大隊大隊長。

12月29日,國民黨軍“圍剿”前線總指揮、第一縱隊司令兼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率部由東固向興國的龍岡推進。毛澤東、朱德決定在龍岡和君埠間的黃竹嶺設立臨時指揮所殲滅該敵。吳烈帶領特務大隊保衛總部首長的安全。30日上午,當張輝瓚部遭到紅軍迎頭痛擊後,遂集中主力展開反撲。部分國民黨軍向總司令部指揮所湧來,總前委首長生命受到威脅。吳烈帶領特務大隊主力迅速搶佔有利地形實施阻擊,同時命令一部保護總前委首長立即轉移。當湧上來的國民黨軍爬到半山腰時,吳烈指揮警衛戰士一齊開火,經過10多分鐘激戰,消滅了殘敵,總前委首長脫離了危險,吳烈懸著的心才落了下來。

1931年4月,國民黨軍向中央蘇區和紅一方面軍發動第二次反革命“圍剿”。5月14日,紅軍總司令部電臺截獲國民黨軍第二十八師公秉藩部明碼電報,得知該師次日(15日)從富田向東固進擊。毛澤東、朱德立即做出戰鬥部署,在該敵必經之路九寸嶺和觀音崖間設伏殲敵,紅軍總司令部指揮所設在白雲山上。16日拂曉,吳烈率特務大隊保衛總部首長機關由東固敖上村出發,向白雲山指揮所疾進。特務大隊在前面開進,毛澤東斜背一把油紙傘,朱德身背斗笠、腰掛望遠鏡走在後面。正當他們路過一座小橋時,與公秉藩部的先頭部隊遭遇。吳烈命令警衛戰士迅速搶佔制高點,做好戰鬥準備,同時勸說毛澤東等總部首長向白雲山轉移。當敵距離特務大隊只有30來米時,朱德一聲命令“打”,吳烈帶領警衛戰士一齊開火,衝鋒槍、步槍猛烈射擊,一枚枚手榴彈在敵群中開花。公秉藩部先頭部隊還沒弄清怎麼回事兒,就倒下一大片。為了贏得時間,不使部隊傷亡過大,吳烈帶領警衛戰士護衛毛澤東等首長,且戰且退向指揮所轉移。他們在一座小山頭上頑強阻擊敵人。敵軍集中火力向山頭射擊,迫擊炮呼嘯而來,爆炸聲震耳欲聾,形勢十分嚴峻。吳烈置生死於度外,命令戰士扔掉揹包,槍上刺刀,準備展開肉搏戰,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衛總部首長的安全。就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由小路秘密趕來的紅三軍主力從密林中猛衝下來,使敵軍陷入一片混亂。吳烈這才鬆了口氣,心想紅三軍若再晚來一步,後果將不堪設想。

保衛中央紅軍首長長征

由於“左”傾教條主義者實行錯誤的軍事戰略指導,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鬥爭持續一年時間最終失利,被迫退出中央蘇區,於1934年10月實行戰略轉移。吳烈帶領國家政治保衛團第一營,重點保衛隨軍委第二縱隊行動的毛澤東等中央首長和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謝覺哉、蔡暢、鄧穎超、賀子珍等幹部休養連一些人的安全。出發前,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鄧發向幹部休養連的同志介紹了吳烈,並講有什麼困難就找他。吳烈深知這些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出發前專門對全營警衛戰士進行了政治動員,作了相應的物資準備,派警衛戰士精心護衛他們行軍。

紅軍過草地前,由於糧食極為匱乏,為保證毛澤東等中央紅軍首長和幹部休養連同志的食物,吳烈想盡一切辦法籌糧,但還是不夠。有一次,他發現犛牛糞裡有一些未消化的青稞和黑豆,洗淨炒熟後還可以食用,於是就介紹給幹部休養連的人。有的人就靠收集到的兩三斤這樣的救命糧,度過了一望無際的茫茫草地。長征勝利後,許多老同志提及這件事情,還充滿了對吳烈的感激之情。

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後,張國燾一次次地拒絕執行北上任務,以種種藉口不願讓左路軍北上,並要右路軍南下。9月9日,前敵指揮部參謀長葉劍英看到了張國燾發給陳昌浩的一封電報,電報依舊錶示北進的時機不成熟,堅持要求右路軍掉頭南下。葉劍英立即趕往毛澤東的駐地將電報交給了毛澤東過目。毛澤東、張聞天、博古緊急磋商後,晚上一同趕往周恩來、王稼祥的住地牙弄召開緊急會議,決定連夜率領紅三軍、軍委縱隊和紅一軍先行北上。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鄧髮指示吳烈,帶領2個班的警衛戰士,於凌晨趕到葉劍英住地,秘密接應葉劍英與毛澤東會合。天亮時分,毛澤東看到葉劍英率軍委縱隊一部趕了上來,高興地說:“哎呀!劍英同志你來了,好!好!”後來,毛澤東曾引用“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來讚揚葉劍英的這次歷史功績。葉劍英後來見到吳烈回憶起這段往事,對他在危急關頭幫助脫險表示感謝。

從警衛大隊長到中央警備團長

1938年2月,吳烈在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學習尚未畢業,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李富春找他談話,決定調他到新組建的中央警衛教導大隊工作。李富春對吳烈講:中央警衛教導大隊的任務很重要,一方面要擔負中央領導機關、毛澤東主席和中央領導同志的安全警衛,另一方面要培養一批警衛幹部,中央決定調一名師級幹部去加強領導,我們認為調你去工作較為合適。中央警衛教導大隊是團級單位,歸中央軍委總參謀部、中共中央辦公廳和中央社會部領導指揮。入抗大學習前,吳烈是紅十五軍團第七十八師參謀長,這次去任大隊長,蕭前任政委。部隊主要擔負中共中央首長和駐地的警衛任務,護送中央領導出入延安的警衛和巡邏任務等,還擔負了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的安全警衛。這期間,吳烈不斷摸索、探討和總結內衛警衛方面的經驗,充實和完善警衛措施和制度,培養了一大批精通警衛業務的骨幹。

1942年10月,中共中央根據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和延安周邊地區的情況,為更好地保衛首腦機關的安全,決定將中央警衛教導大隊和軍委警衛營合併成立中央警備團,隸屬中央軍委建制。10月20日,中央警備團在延安侯家溝隆重召開成立大會。軍委參謀長葉劍英宣讀命令,任命吳烈為中央警備團團長兼政委,併兼任延安北區衛戍司令員。中央警備團對外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警備團,主要執行保衛毛澤東、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領導及要害部門的安全和延安的衛戍任務。會上,葉劍英風趣地說:中央警備團應改一下名字,不叫警備團,叫“鋼盔團”。鋼盔是幹什麼用的?是保護腦袋的。警備團就像鋼盔一樣,保護好全黨的腦袋——黨中央。

為使中央警備團成為一支能文能武的警衛部隊,吳烈除對全團官兵進行嚴格的履行職責教育,建立正副班長帶班、幹部查哨等制度外,還開展了識千字的文化掃盲活動。他把1000個單詞編成課本,官兵互幫互學,大部分幹部戰士掌握了千字,達到了會認、會寫、會用和看報紙、寫信、寫日記等。同時,還投入大生產運動,自辦造紙廠和合作社,為中央首長代耕,吳烈被邊區政府授予“特等勞動英雄”稱號。這期間,中央警備團還湧現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張思德同志,毛澤東親自參加他的追悼會,專門撰寫了《為人民服務》紀念這名警衛戰士。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隆重舉行。吳烈作為中央直屬機關選舉的候補代表和肩負會議警衛的雙重任務參加大會。作為中央警備團團長兼政委、大會警衛處負責人,吳烈對警衛工作細中又細,採取對外嚴密控制、對內加強警衛、要害部位佈置雙層警戒等措施,構成嚴密的警衛網。作為大會代表,吳烈親耳聆聽了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和周恩來的報告和講話,使他對黨的方針認識更加明確,對革命的勝利更加充滿信心。

衛戍北平的公安中央縱隊司令員

平津戰役勝利結束,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全國的勝利已成定局,新的國家政權即將誕生。為此,中央軍委決定將第四野戰軍第四十七軍第一六○師改為第二○七師,隸屬華北軍區平津衛戍司令部,與中央警備團一起擔負中央領導、機關和北平的衛戍任務,吳烈任第二○七師師長,鄒衍任政委。

3月23日,中共中央機關和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從河北平山縣的西柏坡遷移北平,毛澤東把這稱為“進京趕考”,25日上午抵達北平清華園火車站。第二○七師和中央警備團先遣部隊提前做好安全警衛工作。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下車後,吳烈奉命接護他們到頤和園益壽堂作短暫休息。下午,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不顧旅途勞累,到西苑機場檢閱第四十一軍、第二○七師和四野的炮兵、坦克部隊。當日晚,吳烈率警衛營護送毛澤東安全住進香山雙清別墅。保衛香山成了中共中央社會部和警衛部隊的頭等大事,專門成立了“西郊治安委員會”,汪東興任主任,吳烈任副主任。

8月31日,中央軍委發佈命令,成立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軍級單位),吳烈任司令員,鄒衍任政委。下轄2個師,原第二○七師整編為公安中央縱隊第一師,吳烈兼任師長,鄒衍兼任政委,主要擔負中共中央領導與機關、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及外國駐華使館等警衛任務;以原中央警備團為基礎,擴編為公安中央縱隊第二師,劉輝山任師長,張廷楨任政委,擔負中共中央書記處及中央各部委辦的安全警衛任務。朱德在公安中央縱隊成立大會上講:中央遷移進住北京,有了你們這支政治上可靠、軍事技術過硬、熟悉警衛業務的部隊,北京的社會治安定會日趨好轉,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央機關的安全就更加有了保障。

公安中央縱隊成立後,先後擔負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國大典、毛澤東第一次出訪蘇聯等重大國事活動的警衛任務。特別是毛澤東出訪蘇聯,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元首第一次重大外事活動,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出訪前,國民黨潛伏電臺即向臺灣國民黨保密局作了報告,美國駐臺灣顧問布萊德和國民黨特務頭子毛人鳳直接指揮,制訂顛覆毛澤東專列、企圖進行暗殺活動的罪惡計劃。獲悉敵特的陰謀後,周恩來指示:要百倍警惕,防患於未然,絕對保證毛主席的安全。按照周恩來指示,吳烈對公安縱隊在任務分工、力量配備和警戒佈置上進行了周密細緻的研究,從北京至天津鐵路沿線佈置了秘密的警戒哨兵。與地方公安部門密切配合,嚴密做好護路工作。吳烈和公安部副部長楊奇清親自乘壓道車走在毛澤東專列前面,護送毛澤東和代表團到達天津。毛澤東、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訪問蘇聯回國,他們又從天津護送專列安全返回北京。

擔任北京衛戍區司令員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作為首都和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際交往日益頻繁,衛戍、警衛、司禮任務逐漸增多。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1959年1月22日,國防部發布命令,撤銷京津衛戍區,改設北京衛戍區,統一領導指揮北京市的警衛部隊。吳烈被任命為北京衛戍區司令員,中共北京市委第二書記劉仁兼任北京衛戍區政委。上任前,軍委副主席聶榮臻找吳烈談話:軍委考慮你從事警衛工作多年,對警衛工作熟悉,有豐富的經驗,決定由你組建北京衛戍區。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把這一光榮而又艱鉅的任務交給你,是對你的充分信任,希望你把這項工作完成好。

吳烈受命組建北京衛戍區後,按照上級指示精神,專門開會研究具體實施方案和兵力部署等問題。他帶領有關人員,幾乎跑遍了駐京各大單位和機關,瞭解情況,勘察地形,制定警衛方案。經過一週時間的緊張籌備和組建,1月30日,北京衛戍區在北京市西城區李閣老胡同(今力學衚衕)24號正式成立。主要擔負黨和國家及軍委領導人、國家首腦機關、各民主黨派以及外國元首訪問等安全警衛,首都重大集會、社會治安和巡邏等衛戍勤務,司禮、閱兵和首都民兵隊伍建設等任務。

195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週年紀念日。這一天,北京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前來參加慶典活動的有83個國家的高級代表團。為了確保慶典活動的絕對安全,北京衛戍區擔負慶祝活動的安全警衛任務,吳烈任國慶10週年閱兵總指揮部副主任。他在兵力部署上,採取周密佈置、重點控制、照顧全局的原則,加強對重點目標的警衛。為應付突發事件,組織應急部隊擔負機動任務。對要害部位,設置便衣巡邏哨,晝夜執勤。同時,嚴格挑選2萬多名首都男女民兵,組成9個民兵方隊,參加國慶閱兵,接受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外賓的檢閱,圓滿完成了慶典受閱和警衛任務。

1977年9月,吳烈第二次來到北京衛戍區工作。這次是任北京軍區副政委兼北京衛戍區政委,傅崇碧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北京衛戍區司令員。他們按照上級要求,認真抓好部隊的衛戍警衛、軍事訓練、民兵工作和軍民共建等,使衛戍區部隊建設邁上一個新的臺階。一直到1985年7月,任北京軍區顧問的吳烈離職休養,他才離開了自己鍾情一生的紅色警衛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