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先手棋”,塑造達川教育品牌

4月初,四川教育報刊社採訪組前往達川區多個鄉鎮,見到各地標準中心校建成後,學校面貌煥然一新。2018年,從招標完成到全面竣工,達川區鄉鎮標準中心校建設僅僅用了半年時間,這項工作為何引起達川區的高度重視?基礎設施改善後達川區如何規劃區內教育的未來發展?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

達川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杜成英

記者

請您談一下達川區標準中心校建設與全區建設之間的關係,標準中心校建設為何引起區政府的高度重視?

杜成英

近年來,達川區一直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把教育擺在全區發展建設中的突出位置。鄉鄉有標準中心校是四川省貧困縣摘帽驗收的重要指標,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近兩年,我們下大力氣推進鄉鎮標準中心校建設,就是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直接助力全區脫貧摘帽。

記者

達川區標準中心校建設面臨過哪些困難?區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保證學校的質量?

杜成英

從1月進場施工到6月主體建成,再到秋季開學投入使用,這期間,工程項目點多、工程量大,工期緊,任務重,雨水多、氣溫高,建築材料緊缺、工人緊缺等等,這些困難我們都遇到了,但卻沒有哪一個把我們困住。

達川區政府為此多次召開項目推進專題會,併成立了“標準中心校建設”項目指揮部,還成立了多個督導組和工作組,由區委、區政府領導牽頭到各工地現場辦公,面對面解決實際問題;為確保項目質量,區住建局、區質監站派監督員對項目的每一個環節全過程監督,在工程竣工驗收前,區住建局、區教科局等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質量、安全進行拉網式大檢查,確保工程質量完全達標。

記者

目前,新建的標準中心校的使用情況如何?在鄉村辦學的硬件問題得到解決之後,達川區如何規劃這些標準中心校的下一步發展?

杜成英

目前,達川區23所新建標準化中心校已經全部投入使用,部分功能室也相繼投入使用。

對於標準中心校下一步發展,我們主要想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監督和管理,持續深入各校實地查看校舍使用情況,確保完全投入使用,有效利用教育資源;二是通過逐步完善相關配套設施設備,保證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圖書閱覽室、會議室等功能室發揮最大效益,滿足多樣化需求;三是打造校園文化,提升學校育人環境,樹立鄉村學校特有的文化品牌,進一步提升辦學水平。

記者

好學校是留得住學生的學校,同樣是留得住老師的學校,達川區如何增強教師群體的幸福感,發揮教師在達川區教育發展中的作用?

杜成英

要有幸福感,首先是生活得有保障。達川區從2014年開始,按學校不同類別、條件艱苦程度、距離遠近等因素,分設不同檔次和標準實施了農村教師生活補助,並打卡發放,如今,全區農村學校教師的農村教師補貼、生活補助、鄉鎮工作補貼合計最高達1260元/人/月。此外,達川區還依法依規落實教師工資待遇政策,加快鄉村學校教師週轉房和城區優秀高層次人才公寓建設,解決教師的生活難題。

其次,達川區提倡給老師“減負”。例如在職稱(職務)評聘上,達川區不作外語成績要求,不作發表論文的剛性要求,並給予鄉村教師、援外、援藏、援疆教師一定的傾斜。

此外,達川區積極推動區教師進修學校與區級教科研、電教等相關教育培訓資源的整合,建設10個區級鄉村校本研修培訓點學校,把教師培訓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記者

在硬件設施改善的同時,達川區不少學校也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打造出自己的校園文化,達川區政府如何提升學校軟實力?

杜成英

在成功化解城區“大班額”、實現“鄉鄉有標準中心校”之後,我們將全力推進達川教育軟實力的提升。一方面,將優秀人才引進納入常態化工作,支持現有的35個名校長、名班主任、名教師工作室打造成為名師成長的搖籃,打造一流的隊伍。另一方面,制定完善各項管理制度,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突出田徑、校園足球、科技創新、心理健康教育等特色工作,促進我區“校校有特色”的發展目標。

記者

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和全省教育大會相繼召開,今年,又正值新中國成立70週年,您如何看待教育在達川區的改革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杜成英

教育作為基本公共服務,在社會轉型和快速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教育不可能孤立於社會、經濟、文化環境而獨立存在,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備受矚目。同時,在達州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征程上,成敗得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取決於包括教育在內的軟實力的強弱。我們將搶抓難得的教育發展機遇,用夠、用足政策,下好“先手棋”,腳踏實地,幹事創業,以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幹勁、更多的激情投入促進教育發展的事業中去,以世界眼光謀劃未來、以國際標準提升工作、以本土優勢彰顯特色,培育和塑造達川教育品牌,讓達川教育優勢成為全市乃至全省最突出的優勢之一。

文字 | 葛仁鑫

区长访谈 | 下好“先手棋”,塑造达川教育品牌
区长访谈 | 下好“先手棋”,塑造达川教育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