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減稅降費這步“先手棋”

今年,作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重要之舉,中國出臺實施了近年來力度最大的減稅降費政策。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7834億元。其中,新增減稅15109億元,新增社保費降費2725億元。

這是一場久久為功的戰役。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兩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彼時,全場掌聲雷動。

自此,政府兌現承諾的步調就沒有停滯——兩會結束不久,李克強就於3月26日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落實降低社會保險費率部署,明確具體配套措施;5月10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就減稅降費政策實施情況聽取企業負責人意見建議;5月24日,李克強主持召開部分地方減稅降費工作座談會,部署進一步落實好減稅降費各項政策;在10月16日和11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分別聽取了今年減稅降費政策實施彙報、個人所得稅改革情況彙報……實際上,今年以來國務院已召開了36次常務會議,其中有15次會議涉及減稅降費。

伴隨著一場場會議作出決策部署,一項項落實之舉接連落地——1月起新個稅法實施,小微企業迎普惠性減稅;4月起增值稅稅率下調;5月起社保費率降低;7月起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清理規範……政策條理分明、層層遞進,影響直接而深刻。

這是一個讓千千萬萬市場主體叫好的舉措。

對企業而言,最為公平、普惠、有效的減負辦法就是大幅度減稅降費,不僅給企業帶來“真金白銀”的實惠,更能提振其應對挑戰的信心。

得益於減稅降費,萬千企業實現了降成本、增投入、強動能。國家統計局開展的專題調研顯示,在減稅紅利中,七成以上用於企業研發、技改和擴大再生產再投資,明顯帶動企業加大了研發投入。

從短期來看,減下來的稅費更好地為企業和個人減輕了負擔,促進了企業健康發展,助力一些新興行業、消費領域湧現出諸多亮點;長期來看,減稅降費更能起到固本培元、培育稅源、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等一舉多得的效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這是一套多角度出擊的政策組合拳。

萬億元規模的減稅降費在給企業帶來眾多利好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使相關稅種收入增速出現放緩,給財政收支平衡帶來一定挑戰,給地方政府帶來一定壓力。對此,中國沒有迴避矛盾,而是多方籌謀,著力解除減稅降費後地方政府的實際困難與後顧之憂。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後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亮出護航減稅降費的重要舉措。《方案》從增值稅分享比例、增值稅留抵退稅分擔機制、消費稅徵收環節三方面推進改革,能夠切實緩解地方財政壓力,改善地方財源,進一步理順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關係,為地方落實減稅降費提供有力支撐。

這是一個不斷回頭檢視問題的過程。

好政策能落地,更要生根。伴隨著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推行下去,檢視成果、發現問題的工作也在交叉展開——

8月23日,審計署發佈了今年第二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公告。審計發現部分地方和單位存在清理中介服務不到位等問題。比如,一些地區和部門存在依託管理職能或利用行業資源、行政權力等違規收費、轉嫁費用等行為;部分地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清理規範不到位。目前,相關地區和部門就審計查出的問題積極整改。審計署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跟蹤檢查整改情況,進一步督促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到位。

9月2日起,國務院正式開啟第六次大督查。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彙報、不要陪同、直奔一線、直面問題……督查開展以來,各督查組針對減稅降費開展一對一訪談、專題座談和明察暗訪,深入瞭解各地落實減稅降費的情況,為企業解決了很多實際典型問題。

中國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下好減稅降費這步“先手棋”,把這項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這項積極財政政策的關鍵性內容,這項最直接、最公平、最普惠、最有效的利企舉措,做深、做透、做實、做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