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52名疑接触碳九泄漏者送医 官方:多数病情好转

泉港52名疑接触碳九泄漏者送医 官方:多数病情好转

11月4日以来,泉港区医院陆续接诊来自我区南埔、后龙沿海一带的52名疑似接触碳九泄漏的群众。此类患者的主诉主要为"接触刺激性气体后身体不适",其主要症状为头晕、恶心、呕吐、咽部不适。泉港区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裂解碳九的治疗方案组成医疗小组,开通绿色通道,方便群众就医,同时增调医疗力量,并根据此类患者的症状及病情轻重程度,分类(门诊治疗或住院留观治疗)予以处理。截止11月8日17时,泉港区医院共接诊此类患者52名,其中门诊就诊42名,住院留观10名。42名门诊就诊患者,经过相关检查及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门诊随访。10名住院留观患者中,其中一名在事发水域溺水,出现吸入性肺炎,第一时间收住ICU(重症监护病房),经过专家组会诊后,予抗感染等治疗,目前病情平稳,已转入普通病房继续观察治疗。其余9名住院患者中,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等症状,收治后症状有了明显改善,病情好转。区卫计部门、泉港区医院将密切关注相关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全力积极做好后续治疗。


泉港52名疑接触碳九泄漏者送医 官方:多数病情好转


事件起因>>

石油化工船舶泄露大量碳九 涉事公司致歉承诺赔偿

近日,有多位网友反映,福建泉州市泉港区空气弥漫着异味,疑似有化工物质泄露。今天,泉州市泉港区环境保护局发布通报称,11月4日凌晨1点14分,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执行碳九装船的宁波--天桐1#船舶与码头连接软管处发生泄漏,共造成6.97吨碳九泄漏。接报后,泉港区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现场处置、群众工作、海洋影响、事件调查等工作小组,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截至4日18时,已出动船舶100多艘次、人员600多人次,调集近600袋油毡进行吸附回收,碳九泄漏海域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大气VOCs(挥发性有机物) 至下午18时为0.429mg/m3(4.0mg/m3以下为安全值)。


泉港52名疑接触碳九泄漏者送医 官方:多数病情好转


同时,事件调查工作已全面展开,委托专业机构对水质、海产品进行取样检测,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工作,确保事件依法依规得到稳妥处置。

据了解,碳九是一种聚合混合物,是石油经过催化重整以及裂解后副产品中含有九个碳原子芳烃的馏分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聚合而得,主要包含异丙苯、正丙苯、乙基甲苯。碳九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高浓度吸入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11月4日,泉州市泉港区环境保护局曾通报此事称,经初步调查,11月4日凌晨1时许,福建省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进行油品装卸作业,其油船连接至码头的软管法兰垫片老化、破损,导致部分油品泄漏,油气逸散至空气,致使相关区域空气存在异味。该公司发现后已采取应急措施,立即通知港口管理局。同时,及时更换破损软管,并采取吸油毡和围油栏隔离等措施,对海面泄漏油品进行紧急处理。

11月4日,福建东港石油化卫实业有限公司也给当地受影响的村民发出承诺书称,对于此次泄露事件表示歉意,除了防污公司用除油设施清理海面污染物,仍有较多油污因涨潮漂向肖厝村周边海域及鱼排,造成对肖厝周边空气及海面、鱼排的污染。对此,公司承诺将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并按调查结果要求采取所有整改及处置措施,严格按照最终的事故调查报告及事故损失评估报告承担公司责任范围内的所有损失赔偿义务。

渔民感染>>

福建泉港碳九泄漏 渔民掉水中后疑似双肺感染进ICU


泉港52名疑接触碳九泄漏者送医 官方:多数病情好转


11月4日,凌晨1时许,福建泉港区,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公司在装卸作业时,因软管垫片老化、破损,导致碳九泄漏。泉港区环保局发布情况通报,事故造成6.97吨碳九泄漏,已出动100多艘次、人员600多人次参与清理,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11月6日,为抢救渔排,部分渔民出现身体不适住院治疗,一渔民因抢救渔排晕倒掉进水中,送医院重症监护室,医院CT检查报告,考虑双肺炎症。泉港区应急办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已调查了解情况,目前未确定感染肺炎是否与污染水域有关。截至11月6日,该男子仍在医院接受治疗,具体原因在进一步核实。

关注焦点>>

福建泉港4日发生碳九泄露 专家释疑"碳九是什么"


泉港52名疑接触碳九泄漏者送医 官方:多数病情好转


这一事件的"元凶"碳九是什么?吴立新研究员告诉记者,碳九是一种聚合混合物,是石油经过催化重整以及裂解后副产品中含有九个碳原子芳烃的馏分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缩合而得,主要包含三甲苯、异丙苯、正丙苯、乙基甲苯等。

由于闻到空气中的异味,当地村民担心吸入弥漫在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会影响身体健康,对于这个问题,吴立新告诉记者,碳九属于易燃危险品,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吸入、接触高浓度本品蒸汽有麻醉和刺激作用,会引起眼鼻喉和肺刺激,头痛、头晕等中枢神经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脱脂;同时食用被碳九污染过的动植物海产品,还有中毒、致癌等风险。

官方通报>>

福建泉港通报碳九泄漏处理情况:大气指标恢复正常

今日凌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环保局通过泉港新闻网发布关于东港石化碳九泄漏事件处置情况通报,全文如下:


泉港52名疑接触碳九泄漏者送医 官方:多数病情好转


泉州碳九泄漏 官方:正逐个清理网箱黏附污染物

东港石化碳九泄漏事件发生后,泉港区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现场处置、群众工作、海洋影响、事件调查等工作小组,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目前,各方处置持续进行中。

众多现场工作人员在养殖户的协助下,逐个对网箱内黏附的污染物进行清理,以最快的速度去除漂浮于渔排内外和残留在沿线海岸石缝中的污染物。靠近外围受损较重而下沉的渔排加固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中,有关部门雇请专业起吊船,对受损渔排进行加固。

此外,海事部门也组织力量不间断对肖厝渡口附近以及惠屿岛南北水域进行巡航,对事发海域进行监视警戒;渔排受损登记、入户安抚等工作也在同步持续进行中。


泉港52名疑接触碳九泄漏者送医 官方:多数病情好转


渔业损失>>

福建泉港化工碳九泄漏 渔民十余年养殖回到原点

11月4日凌晨1时14分,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执行碳九装船的船舶在码头连接软管处发生泄漏,造成6.97吨碳九泄漏。记者在事发后第2天赶至受影响较大的泉港区南埔镇肖厝村,随当地渔民出船接近海产养殖区了解情况。记者发现,海面上的油渍已基本清理完毕,但空气中仍然弥漫着呛鼻的油气味,在养殖区的鱼排内油渍留下的痕迹较为明显。肖厝村村民告诉记者,这次的碳九泄漏事件,几乎让其十余年的养殖工作回到原点。另据报道,有渔民因泄漏事件入院治疗。


泉港52名疑接触碳九泄漏者送医 官方:多数病情好转


追究问责>>

媒体:泉港6.9吨碳九泄露是典型人祸 事实不该成谜

根据涉事石化公司的通报,在装卸作业时,因软管垫片老化、破损,故而发生碳九泄漏,可见这是一场典型的“人祸”,对化工品的管理疏忽,石化公司的责任是跑不掉了。

化工品碳九泄漏,对大气、海洋生态的破坏,当地渔民首当其冲。部分养殖户提到,一家的损失可能就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考虑到化工品泄露对水质的长久影响,后续需要投入的清污成本,以及对当地水产品品牌的损伤,此次泄露造成的实际损失可能会相当大。

上述还只是金钱上的损失。至于化工品外泄造成的健康伤害,目前难以估量。据调查显示,在抢救渔排过程中接触过泄漏物的部分渔民,已有出现身体不适住院的状况。出现不适症状的并非个案,尽管目前没有明确调查显示渔民的身体反应是由碳九造成,但碳九对居民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化工品威胁公共健康,那在泄露发生的第一时间,当地为何没有采取紧急措施让渔民远离污染物?

泄漏发生在4日凌晨,当天泉港区农林水局发布《通知》,不过内容相当简短,只是要求暂缓捕捞、销售和使用污染水域的水产品,对泄漏物可能的致害后果,没有任何风险提示,甚至连泄漏物的名称也未通报。而在涉事石化公司的《承诺书》中,同样没看到基于化工品对身体、环境的明确警示,让渔民无法以正确的方式及时止损。


泉港52名疑接触碳九泄漏者送医 官方:多数病情好转


按照应急响应的规范流程,发生化工品泄露,而且是在泄漏量高达6.97吨的前提下,一方面当地应逐级上报,另一方面,如果对身体有伤害,还需隔离污染源。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渔民,可能并不清楚碳九的潜在危害和预防。从这个角度看,泉州市泉港区官方难以逃脱瞒报的嫌疑,至少在信息公开和污染通报上存在重大疏漏,放大了污染的严重性。

不管是不是隐瞒的结果,此次事件直到目前为止,信息并不算多,而官方的说法似乎也无法服众。

比如,11月5日泉港区农林水局局长提到,“油污已全部清除完”,但根据社交媒体中当地居民提供的一些现场图,却构成对此结论的反驳。油污清完是事实,还是为了降低事情的负面影响而进行的夸张说法?足够透明的信息公开,以及遵守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流程的处理方式,才能让外界信服。不作风险提醒,不告知渔民如何应对,这不是对公共健康负责的善后逻辑。

而在泄露事件之外,还有一些更深层次需要追问的便是,为什么化工厂与养殖区如此比邻?

事发地的肖厝村很早就是泉州海上“养鱼第一村”,但后期陆续兴建了一些石化工厂,这些工厂选址是,是否进行过风险评估和意见征集?另外,还有媒体报道中提到,该地一直存在“厂村混杂”的情况,搬迁工作尚未完成,这意味着化工厂的安全隐患,威胁的不只是养殖业,可能还有诸多居民。

所以,在这起事件中,除了最大限度补偿渔民损失外,一方面,对为何没有风险提示,该有个说法;另一方面化工厂为何挨着养殖区,环评手续是否合法等,都需要接受全面的拷问,才能避免更多损失的出现。

如何保护>>


泉港52名疑接触碳九泄漏者送医 官方:多数病情好转


那么,对于居住在临近碳九泄漏区的村民来说,有何防护措施?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副院长郑辉东提醒,如果居住地离泄漏位置很近,需要佩戴含活性炭过滤的口罩,避免吸入风险;避免食用被污染的动植物海产品,一旦误食,立即漱口,发现唇、口、舌感觉异常或麻木,并伴有头痛和头晕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如果是皮肤,衣服接触到,先用水清洗,再用洗涤液、肥皂彻底清洗并就医。

泉州师院高级实验师陈楷翰表示,目前水质虽已经合格,但是泄漏部分的富集问题也不容小觑,首先,泄漏的碳九可能流向海岸、礁石、养殖区等滞水区;其次,可能附着在海草、鱼类、泥土、海鸟上;最后,也可能累积到动物油脂和肝脏中去。因此,涉事海域治理是长期系统的工作。

据泉港区农林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已于4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暂缓起捕、销售和食用辖区肖厝村海域水产品,提醒广大市民群众暂缓起捕、销售和食用该区域的海产品,是否能够食用将由权威机构进行检测。同时,泉港区环境保护局也通报称,目前,事件调查工作已全面展开,委托专业机构对水质、海产品进行取样检测,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工作,确保事件依法依规得到稳妥处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