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洪:既見親重,為君死節

臧洪:既見親重,為君死節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別對戰亂年代抱有太多幻想,曹操早早就在自己的詩句中道明瞭亂世的殘酷之處,流離失所是常態,人相食才是無奈之處。本篇來聊聊臧洪之死。

臧洪是廣陵射陽人,他的父親臧旻zāng mín歷任丹楊、中山、太原等地太守,因而臧洪家中也是有些底蘊的。承蒙父輩的功績,臧洪年僅15歲就被舉為孝廉,出任郎官。看看與他同期出補縣長的人:琅邪趙昱、東萊劉繇、東海王朗。這幾位都是一時名士,劉繇還是漢室宗親,王朗就是著名的王司徒。順便,按照三互法臧旻是不會在廣陵郡就任的。

等到黃巾亂起,臧洪也就辭官歸鄉,隨後被當時的廣陵太守張超任用為功曹,也展開了他們一生的羈絆。時值董卓之亂,在臧洪的建議下張超決定興兵討董,隨即跑去陳留找兄長張邈商量起兵事宜。

接下來就是酸棗會盟了,案《三國志·武帝紀》,參與會盟的有10路諸侯: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

其中袁紹、王匡都在河內郡,袁紹是被遙尊為盟主的,臧洪也是被推上了主持人的位置,代表各路諸侯進行盟誓。在臧洪的一番慷慨陳詞下,與會眾人都感到熱血沸騰,然而說不出兵就不出兵,吃飽喝足一拍兩散。

在討董聯盟解散後,張超派臧洪去幽州聯繫大司馬劉虞,不巧的是幽、冀二州正在戰亂狀態,臧洪是停留在了袁紹的地盤上,又得到袁紹看重,北上的事可以拋在一旁了。正好趕上青州刺史焦和逝世,臧洪是作為他的繼任者,在青州奮鬥了兩年,顯然也有參與對抗公孫瓚事宜,畢竟公孫瓚也設了青州刺史,田楷。

等到臧洪遷任東郡太守,他的故主張超出事了,對曹操而言張超、張邈都屬於背叛者,這不曹操就來圍攻張超了。張超此時唯一的指望就是臧洪,而且他堅定地認為臧洪一定會來,他認準了臧洪的義氣,也相信臧洪不會放棄故主。

事實上臧洪確實想來,但他跑去向袁紹求援時,被袁紹扣押了,

直到曹操屠了張超三族,臧洪才被放回東郡。逝者已矣,但臧洪咽不下這口氣,他就這麼怨上了袁紹,回來就鬧叛亂,宣佈與袁紹斷絕來往。袁紹又怎麼會輕易放棄地盤,他率兵圍攻了臧洪一年,也沒能攻破城池。

這時陳琳出場了,主要作用是寫勸降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三國志》中摘錄了臧洪的完整回信,如他所言“子謂餘身死而名滅,僕亦笑子生死而無聞焉,悲哉”,不過他們的名字都載入史冊了,只是臧洪以義氣聞名,袁紹作為眾多事件的參與者,身死名滅才奇怪。

臧洪守城的過程很慘烈,糧食耗盡能吃的都吃了,百姓們與他共同赴死,最後袁紹破城還是生擒了臧洪,大概那會兒已經沒力氣反抗了。臧洪最後一次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他譏諷袁紹殺害忠良立威,連帶著為他求情的陳容也一同赴死,在座的人也為此嘆息,一日殺二烈士,雙雙退場。

回過頭來,臧洪是張超的故吏,還是受到了重用的故吏,在張超遇難時的焦急表現實屬正常,漢末很看重故吏與舉主之間的關係。

然而臧洪想要從袁紹那借兵就有問題了,臧洪要為君死節,但袁紹、曹操也是好友,他們在此時還算得上同一陣營,又怎麼會為臧洪兵戈相向。

說到底,這是個求仁得仁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