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007、1173…“加班指数”对标“行业热度”

当前互联网行业景气度进入低谷。在经济形势不好导致企业经营情况下滑之后,企业要做的就是开源节流,勒紧裤腰带过冬。直接裁员并不好听,利用"996"、"007"等用不支出额外成本的方式提升工作效率,让受不了的低竞争力员工自己走人,却是个"办法"。

在某些行业,鼓励员工加班、甚至强迫员工加班已成惯例,尤其在创业公司连续工作的情况更加普遍。分析人士认为,公司加班多或是行业不景气的体现。

本文,我们不妨来看看各个行业的“加班指数”,从这些数字背后,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各大行业员工的真实生存状况。


996.icu成刷屏热词


最近,996工作制又“火”了。据媒体报道,在程序员圈子里颇有名气的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有人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意为“工作996,生病ICU”。“996”即许多企业的程序员工作状态,从上午9点干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这一项目得到了大量程序员的响应,大家纷纷上传自己公司的加班时间。

996、007、1173…“加班指数”对标“行业热度”

截至4月10日,98家企业被列入996工作制黑名单,其中不乏有华为、京东、阿里、腾讯这样的知名互联网公司;还有27家企业被列入955工作制白名单,外企民企比例为9:1。955白名单作者称,该程序是为方便程序员跳槽。若实行996工作制,薪酬应为原有薪资的2.3倍。

老板如何看996

马云三谈996

4月11日,马云在阿里巴巴内部交流活动上分享了其对于996的观点:“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

“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想一下没有工作的人,公司明天可能关门的人,想想公司下季度收入都不知道的人。加入阿里,你要做好准备一天12个小时,否则你来阿里干什么?我们不缺8小时上班很舒服的人。”

4月12日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发微博回应996话题。他表示,“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

”。

“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而“阿里巴巴从来也都提倡,认真生活,快乐工作!但是年轻人自己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996、007、1173…“加班指数”对标“行业热度”

4月14日马云在社交媒体上再次谈到996这一话题:“坚持996的人一定是找到了金钱以外的快乐,和被剥削没有关系。

刘强东谈要求所有员工必须遵循“996”

刘强东在继大裁员和取消快递员基本工资后,发内部信要求所有员工必须遵循“996”。同时宣布要对内部进行“优化”,淘汰三类员工。第一财经报道,有员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规推出后,原本就经常加班的同事们,愈发“抢活儿做”,因为生怕自己被周围人视为工作不饱和,遭遇被优化掉的危险。

996、007、1173…“加班指数”对标“行业热度”


OPPO副总裁沈义人Brain谈996:

找到文化价值观一致的组织和人

我觉得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强制996是错误的、但是对于自己来说怎么对待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很喜欢我的事业,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别说6×12了,7×18我都干过,没人逼我我愿意为我的选择负责而已。我见过很多各种各样优秀的人,但勤奋和努力是他们身上唯二共同的标签。


沈义人强调,你说我鸡汤也好,你说我“政治正确”也罢,反正这些年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没什么投机取巧的地方。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也不是什么常青藤的名校毕业,我只是找对文化价值观一致的组织和人,为自己喜爱的事情拼尽全力。

广告代理公司总监:

对自己的成长有996胆识的人,时间会给你答案

某广告代理公司一高层表示,“这周关于996的各种议论很多,其实时间背后的自我要求才是残酷的分水岭。我们有同事到凌晨一两点还在改文案,并且对不够好的结果自责难过反思;同样的,没有要求,周末依然很多同事自驱工作。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这样,人生一切,无非都是选择和承担。那些对自己的成长有996胆识的人,时间会给你答案。28定律永远存在,要么出众,要么出局。当然,效率很重要(效率是做一件事情的投入产出比),瞄准主航道、打出地下泉、大力出奇迹,有效率、有效能、有效益。”

当年,我在前公司上班的时候,有个总监对我说:“不是所有人都像你把公司当做家的。”嗯,人性是一样的,但人的特性是有差异的,尊重每个个体的特性,是我们尊重世界和自然的方式之一。

996的与真相与悖论

“东哥”在裁员减薪,马云在号召996甚至12x12。要么被裁员,要么996,这基本上就构成了当前乃至未来互联网行业的真实生态。对于员工而言,被裁员看上去显然比996更加悲惨,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当前互联网公司裁员频频,其实正说明这个行业的超级红利期已经过去。

更有甚者,很多互联网公司在短期内最大化“攫取”员工价值之后,就一把把35岁以上所谓“混日子”员工踢出了大门,让全社会来承担劳动力维护、休养更替的成本。

鼓吹996不过是一种变相的人力成本压缩,反映了互联网红利期消失、创新过剩、“重复造轮子”现象愈演愈烈的行业现状。

996、007、1173…“加班指数”对标“行业热度”

也有观点指出,996的普及化将会进一步推高全社会的失业率水平,拉低劳动群体的平均所得,乃至进一步降低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从而使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与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互联网的专业化程度、know—how的积累、突破性创新的出现都无从谈起,始终无法摆脱劳动密集的工作方式。也让中国互联网企业无法走出“运营至上”、“模式创新而非技术创新”的低水平竞争。

各行业“加班指数”全览

——互联网行业——

996

谈到加班文化,不得不想起华为,华为有个著名段子:华为某部门高薪聘请了一位日本专家。日本专家上任的第一天,在全体会议上做完自我介绍后,又说到:我是个工作狂,经常加班,请大家尽量配合我的工作!说完深深鞠了一躬。三个月后,日本专家辞职了,辞职的时候只说了一句:你们这样加班,是不人道的!

996、007、1173…“加班指数”对标“行业热度”

“996ICU”的发起人呼吁程序员们进行揭露,将超长工作制度的公司写在“996公司名单”中,在过去一周内,华为、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京东、58同城、苏宁、拼多多、大疆、字节跳动……一个个互联网头部公司先后上榜。迄今为止,这个名单还在不断加长,多益网络、马上金融、游族等中小公司的名字也陆续出现。

互联网行业早已成为加班的“重灾区”,早在2016年,高德发布的交通报告中即显示,互联网行业加班最多,前10名公司每天加班3小时以上,平均下班时间在21:30分之后。

——媒体业——

007

什么是“007”,一种比996更狠的弹性工作制。从0点到0点,一周7天不休息。俗称24小时工作制,也被称作“724”,即:一周7天,每天24小时。

比如自媒体, 0点之前发推送,0点之后看阅读数和点赞数,一周7天,几无间断。

996、007、1173…“加班指数”对标“行业热度”

据美通社此前发布的《中国记者职业生存状态与工作习惯》显示,对于大约65.7%的记者来说,若要原创一篇具备时效性的内容,需要2-5小时进行资料收集和查证研究等前期准备,后期写作更是需要花费更长时间,因此工作周期自然短不了。

有记者表示,生命是以出刊时间为单位的。此前在做奥运特刊的时候,天天熬夜到两三点,等版面确定才能走,十几天连续奋战。不管多晚,编辑部总是处于工作状态。

对多数记者而言,熬夜工是常态,一周7天没有休息日概念,只要遇到重大新闻突发新闻,每天都是工作日,也正符合“007”的工作制度。

——影视业——

1173

影视行业的工作者基本都处于高压工作状态, 影视圈虽然没有明确的“996”工作时间限定,但是隐形的“5+2”“白+黑”的7×24小时工作性质,身为影视圈的人是相当有所体会的。

996、007、1173…“加班指数”对标“行业热度”

“11、7、3”或是“10、6、2”这个时间组合,对于影视圈需要坐班的工作人员来说应该不会太陌生。上午11点上班,晚上7点下班;或是上午10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工作时间妥妥的8个小时,被公司安排的明明白白。

但是,事实是,晚上19:00距离真正的下班时间还相当遥远。晚上8点以后,你还要做诸如和客户吃饭,对影片宣传通稿和定档预告等进行审核,与项目方远程通话,修改项目方案等工作……

若是按照时薪来计算,互联网行业的工作时薪为37.5元每小时(10800元/288小时),影视行业工作人员的时薪则为18.75元每小时(6000元/320小时),其中影视行业的工作时间还是按照最少工作总时长计算,两者相比,差距十分悬殊。

由加班看行业景气度

加班越多,说明行业景气度越差,这个定律在以上罗列的几个行业中基本都有坐实。

互联网景气度

当前互联网行业景气度进入低谷。企业要做的就是开源节流,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早期给老员工非常优厚的福利待遇,包括每年的分红、股票,前几年又急速扩张,招聘了大量年轻人,这样就造成公司中年轻人干活多、拿钱少,中层吃老本、不干活的情况,大量增加了公司成本;现在一些公司高层意识到这一问题,希望以类似996工作制的方式逼走一部分拿钱不干活的中层老员工。

996、007、1173…“加班指数”对标“行业热度”

996是一个时代的无奈,现在搞互联网的都比拼速度和效率,你们老板不996,别人搞996,你们公司就要被淘汰!你公司倒了你就失业了!是人都不想996,这个时代太快了,你我都慢不起!

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让程序员们成为这个黄金期的受益者,但快节奏和行业竞争也让他们承受着996甚更长的工时。996是一种竞争必要、时代特色。该996的还会继续996,缺了你一个人,还有无数人渴望着996……

影视业景气度

“影视寒冬”这个词大家想必听得耳朵都要起茧了。融资困难、项目减产、库存加剧,便是这场寒冬首先带给影视人的三大难题。

996、007、1173…“加班指数”对标“行业热度”

以往,一个有粉丝基础的大IP,再加几个流量大明星,一个爆款影视作品可能就出现了。但如今观众却再也不会对这种套路作品买账了。在投机取巧的烂片作品逐渐失去生存之地之时,操盘一个影视项目的风险也随之加剧,如此,投资者在投资一部影视作品时也会变得愈加谨慎小心。

再加上受整个经济大环境的下行影响,投资者手里的闲钱也在变少,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将钱放在风险大回款慢,还不如将钱放在稳定保险的投资领域。因此,在市场渐趋理性并赶走外行热钱的同时,影视公司的融资历程也会变得曲折。

影视圈从业人员出现常年无休或是熬夜加班的情况,是我国影视行业发展不规范、项目资金不足的直接体现。美国的影视项目动辄几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的制作成本,而国内的影视项目预算最多的也不过就是几亿元人民币,制作成本的压缩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项目制作周期,让很多影视工作人员只能连轴转,没有休息的时间,白天黑夜都要赶进度,所谓的休假更是天方夜谭。

新媒体景气度

作为目前最主流社交软件微信,在强大的数据体系之下,其诞生的衍生品“公众号”,更是成为各大媒体的必争之地。

公众号就像一个新大陆,新资源被发现意味着大量的挖掘者伺机而行,正所谓天下武功,为快不破。矿产资源本来就有限,涌进来的人越多,利润的空间相对就会越少。外界看到的更多是头部大号日进斗金,千万级融资消息不断,然而光环的背后,是无数熬夜熬得通红的双眼,狂增的体重和焦虑不安的心。

996、007、1173…“加班指数”对标“行业热度”

有人调侃说新媒体人不是在追热点,就是在追热点的路上。加班、作息不规律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尤其是内容创业者,不仅要应对内容创作的精神压力,还要不断思考商业变现的难题。在镜头前嬉笑怒骂的papi酱也曾在采访中说,每天她都在和时间赛跑,一睁开眼睛,脑海中就蹦出四个大字:选题,内容。

而这些焦虑的根源都在于:内容越来越难了,因为对手越来越厉害,读者对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好内容已经不够了。这也是新媒体行业进入红海期,行业遭遇天花板的真实写照。

写在最后:

无论是996、007、1173,还是955,现有行业员工对工作制度不满的根源,还是利益分配和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

为什么为什么一些老板喜欢996,认为加班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和老板有共同价值观的人会慢慢聚集起来围绕在他周围,一般都是企业中层以上!他们和老板共进退、共患难,这会让老板慢慢产生好员工就该这样的错觉!然而一个公司绝大部分都是普通员工,一个普通员工可能永远也无法达到和老板们一样思维高度!这往往就会产生理念冲突!

每个人因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不同的人生际遇,会有自己不同的志趣意向。愿不愿意996,既是个人主观所趋,又是客观因素所驱。

您是如何看待当前的996现象,欢迎您在后台留言,加入大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