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國,他信為什麼受到普通民眾歡迎,卻得不到精英群體的支持?

泰國政治,近20年來,一直都是“泰囧”式的亂局。而這個奇狀的不得解套,和兩個中心人物的拉鋸戰有關:前總理他信與泰王。

在泰國,他信為什麼受到普通民眾歡迎,卻得不到精英群體的支持?

他信·西那瓦,1949生於泰國清邁,第四代華裔,父母分別來自廣東客家的豐順與梅縣

拋開一些形式上的障眼法,我們完全可以直接點題:與其說他信得不到泰國精英階層的支持,不如說他是一直得不到泰國王室的首肯。就在前一陣3月31號,新泰王瑪哈·哇集拉隆功,這位上臺前被輿論普遍認為的“他信好友”,還發出公告,稱因前總理他信多年逃案,行為非常不惡劣,撤銷所有授予他的勳章與獎章。

這個信號,意味他信及其家族,和新泰王也幾乎沒有修復的可能了——這是他信處心積慮佈局了十多年的安排了,再次功虧一簣。


表面上,在泰國,所謂“精英”,主要指的是皇室、軍方、高級僧侶,和一些大城市中產階級人士,比如體面的律師、學者等等。

在泰國,他信為什麼受到普通民眾歡迎,卻得不到精英群體的支持?

新泰王瑪哈·哇集拉隆功,1952生,2016年底繼位

但這個“精英”階層,幕後核心,就是皇室,直接點就是泰王。他信和泰國“精英階層”不能水乳交融,首先就是因為和皇室的核心利益衝突:泰皇認可的“精英”根本治不了國家,他信訴諸民粹,獲得底層普遍支持,打破了政治平衡,極大威脅到了皇室及其階層的權益,還有更重要的權威。

就現實而言,泰國有著很奇怪的政體。過去,它本身也是君主制,受全球性的民主政潮波及,1932年那裡爆發了首次軍事政變,絕對君主制被廢除,名義上的君主立憲制成為過渡政體。泰國成為形式上的“民主國家”。

在泰國,他信為什麼受到普通民眾歡迎,卻得不到精英群體的支持?

首富家族與王室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網

但是,民主政治要搞好,本身是需要條件的。當時的泰國,和中國一樣,貧窮落後,民眾飯都吃不飽,基本都是文盲,手攢著選票都不知道幹嘛,剛從專制王朝退朝下來的人們又哪裡會真尊重什麼憲法,民主制形同虛設。

所謂槍桿子出權力,軍人干政就此成為泰國常態,衝突不斷,政變屢興,風雨飄搖,國似不國。


二戰後,軍政府也意識到,軍人干政必然會內亂循環,進而所有人共損的弊端。同時,冷戰期間的美國為了制共,也有意扶持泰國成為一個有凝聚力的國家。一度權力衰微的王室制度,遂被重新打造。

在泰國,他信為什麼受到普通民眾歡迎,卻得不到精英群體的支持?

他信與妹妹英拉,二者相差18歲,長兄如父

這其中,泰王被偶像化處理。加之當時的泰王即普密蓬·阿杜德,確實品德、才能、威望極其卓越,深受民眾上下尊敬和愛戴。是以70多年的強化宣傳下來,泰國政治早已不是“君主立憲制”那麼簡單。泰王實際上,凌駕於國家與憲法之上,說一不二。

很明顯,近20年來,泰國政治紛爭,不過就是兩大陣營之爭,即以他信為中心的他信家族陣營,與以王室為核心的傳統精英階層的反他信陣營之爭。可以絕對說,在泰國,沒有皇室的鼎力支持,誰也沒辦法穩坐釣魚臺,治國理政。

在泰國,他信為什麼受到普通民眾歡迎,卻得不到精英群體的支持?

前後任陸軍總司令的巴育與阿皮拉特將軍.在泰武裝最高司令只是名義最高職,陸軍司令才有實權

比如,表面上,泰國軍政府勢力強大,屢屢干政,似乎誰也掣肘不了。但是,稍知泰國曆史即知,泰國軍方的幕後最大boss就是泰王。1970年代以後,泰國王室就已經通過“樞密院”的巧妙形式控制了軍隊,軍方只效忠王室而非聽命於政府。軍隊則以王室的保衛者自居,可稱“保皇黨”。

所以,他信後來上臺,過於強勢,被軍方推翻,其家族不斷“借殼上市”,又頻頻被驅逐,泰皇表面上默不作聲,似乎坐山觀虎鬥,但實質上,大家都清楚,軍方的行動,幕後到底有誰在操盤。

在泰國,他信為什麼受到普通民眾歡迎,卻得不到精英群體的支持?

衝突不斷,循環往復

事實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反例:泰國曆史上,但凡沒有得到王室許可的政變,全部都失敗了。


至於說,為什麼他信就得不到泰國精英階層的支持,或者更明確地講,何以就不能好好聽王室的話?

如果用一句話籠統歸納,可以說,原因就在於,他信及其家族,能夠上臺、能夠執政、能夠獲取民眾普遍的支持,就在於它是個左翼政府,是付諸民粹才獲取得這些聲望和選票。

在泰國,他信為什麼受到普通民眾歡迎,卻得不到精英群體的支持?

他信家族,本身是富人階層,是鉅商家族,雖有錢但政治勢力薄弱。他信能夠在2000年前後,成為政壇黑馬,又很大的偶然因素,是時勢造英雄,把他及其家族推上了政治舞臺的中心。

這個“偶然”因素,就是97年的金融危機。本來,泰國在此前十年,政策是非常成功的,經濟增長率在一直國際評估中甚至是世界最高,但遭遇此危機,一下子頹敗了。在這場危機前後,原本執掌政權的傳統精英完全束手無策,根本不知道怎樣掌管國家,公眾尤其是底層民眾無法生計受到壓迫,無法信任他們,開尋求能真正“解救”他們的人和力量。此時的首富他信,因緣湊巧成為他們的“載具”。

在泰國,他信為什麼受到普通民眾歡迎,卻得不到精英群體的支持?

多大的支持,就是多大的考驗

1998年,他信和人共同成立泰愛泰黨。僅僅三年後,泰愛泰黨就成為了泰國曆史上,首個贏得國會簡單多數的政黨。


也就是說,他信及其家族,要獲取權力,要將家族財富和事業穩固化,要獲取多數選票,勢必會走某種程度的民粹主義之路,政策上傾向更廣大底層的利益。

泰國這個國家,貧富分化、階層對立,本身就是非常嚴重的。以皇室為首,從中心到地方的“精英”,完全壟斷市場,更廣大的泰國農村和貧民利益受損非常嚴重。他們不斷地失去土地,失去勞動機會。百分之十的泰國社會上層,掌控絕大部分的財富,而他們官方的數據,底層民眾失業高峰時,人數達到2百萬,實際人數更不知道多少,而他們的總人口才6800萬。

在泰國,他信為什麼受到普通民眾歡迎,卻得不到精英群體的支持?

普通民眾一無所有,唯一的“武器”就是選票。他們不反王室,但也同樣急需自己的“利益代言人”,來改善他們的生活,免受“精英階層”的盤剝。他信及其家族就瞄準了這一點。他信自2001年上臺開始,就有意施行民粹主義的草根惠民政策,獲取了極大的民意支持。

雖然,客觀意圖上,他信及其本身也不想反對王室——他們也沒有這種力量,甚至一直力圖修好,比如有意和前泰王子女搞好關係等等。但是完全按照王室那一套搞,以維護“精英階層”利益為旨歸,又肯定得不到更大多數的民眾的選票,他們也隨即會被其他力量取代。

在泰國,他信為什麼受到普通民眾歡迎,卻得不到精英群體的支持?

泰王有新舊,但是利益是永恆的。況且老泰王去世後,王室對軍方的控制力,還能達到何種地步也是未知數。對於他信及其家族而言,很顯然,選票才是更實在、最靠譜,也是唯一能保障不倒下且利益持續擴大化的東西。


所以,他信和他家族,無論遭遇到怎樣泰山壓頂和釜底抽薪的絕殺,在政壇上都能永遠不敗,就是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十字方針。

在泰國,他信為什麼受到普通民眾歡迎,卻得不到精英群體的支持?

中國尋根

自2008年流亡海外,他信實際已經10多年再沒有踏足故土。但是,他在泰國,依然是聲望僅次於泰皇的中心人物。只要是民主大選,他的西那瓦家族或指定的人,就鐵定勝選,勝券在操,核心就在這裡。

但是,很明顯的歷史故事,袁世凱怎麼可能真的放任宋教仁去搞事情,影響到他的利益和影響力呢?是以,他信與王室這兩個勢均力敵的政治勢力,明爭暗鬥,也讓泰國深陷政治的“黑洞”之中,數十年無了無休。

他信曾經說過,他最大的政治抱負,就是改寫泰國的歷史,讓泰國政治從“精英時代”進入“真正的民主”。這位祖籍廣東梅州的客家人,已經70歲了,他有生之年是否可以實現這一理想,我們當然不得而知。

在泰國,他信為什麼受到普通民眾歡迎,卻得不到精英群體的支持?

但是,我們一定可以確信的是,泰國王室,肯定是最不樂意看到這個“新歷史”的到來的。

午後,幾句亂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