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絕對不知道,在廈門“地下城”工作是這樣一種體驗!

你絕對不知道,在廈門“地下城”工作是這樣一種體驗!
海面下70米的隧道里,長年悶熱潮溼。在這樣的環境裡,穿著長袖、長褲的工作服,戴著安全帽,就像蒸桑拿一樣。陳朝暉的工作場所多半是在這個“地下城”裡。在裡面巡一趟線,要走四五公里,花上3—4個小時。
你絕對不知道,在廈門“地下城”工作是這樣一種體驗!

位於東南沿海的廈門,目標是建成現代化國際性港口城市。而廈門島則是廈門城市中心和負荷中心,島內缺乏電廠廠址資源、沒有大型電源,廈門島所有電力負荷均須由島外電網送入。隨著廈門島負荷的持續增長,對電力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2013年底,一種大容量高可靠供電的工程——廈門柔性直流輸電科技示範工程獲市發改委項目核准批覆。2015年底廈門柔性直流輸電科技示範工程投入運行,2016年便成功實現100萬千瓦滿載試驗!“廈門柔性直流輸電科技示範工程”是廈門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電纜運維班班長陳朝暉和他的班組成員們共同完成的一項創舉。

在“地下城”用心守護電力“大動脈”

兢兢業業紮根一線29年的陳朝暉是國網廈門供電公司輸電電纜班班長。他的班組主要負責廈門市35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高壓電力電纜運維、檢修、試驗工作,所管轄的電纜線路總長度從1990年的不到1公里發展到現在超過320公里。

你絕對不知道,在廈門“地下城”工作是這樣一種體驗!

如果把電纜比作城市的動脈系統,那麼高壓電力電纜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根“大動脈”,這根“大動脈”的位置隱藏在海平面以下70米深處的廈門翔安隧道服務隧道里,陳朝暉和同事平時巡線檢修的場所便位於隧道內的這座“地下城”裡。

打開井蓋通了一會兒風,陳朝暉把一隻亮黃色、對講機模樣的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儀伸到洞口:“氧氣含量超過20%,可以下井了!”沿著直立的鋼梯,陳朝暉敏捷地下到井底。井下是延伸的隧道,內壁兩側架設的電纜槽盒裡、電纜支架上,就是源源不斷輸送電流的電力大動脈。

照明的燈具是否完好?隧道地面有沒有積水?隧道環境有沒有火星……不動聲色間,陳朝暉已經完成了各種目視檢查。電纜接頭是重點監測的部位,他掏出了一件件“神器”:鉗形電流表,夾在接地電纜上測量電流;紅外熱成像儀,對準電纜接頭測量溫度;強光手電筒,查看排氣、消防裝置上的數據參數……

在狹窄的隧道里,陳朝暉為了檢查而不斷變化身體的姿勢,但頭上的安全帽卻始終“靜悄悄”地沒有發出一點碰撞聲響。“因為我們對這裡太熟悉了!”擔任輸電電纜“安全衛士”29年,陳朝暉有這樣的底氣。儘管經驗老道,在巡檢的每一個細節裡,他的臉上仍然寫滿了一絲不苟的嚴謹。

你絕對不知道,在廈門“地下城”工作是這樣一種體驗!

“廈門柔性直流輸電科技示範工程投入運行,併成功實現100萬千瓦滿載試驗,以最佳的運行狀態,保障了廈門島內日益高負荷的用電。”陳朝暉介紹說,廈門柔性直流工程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真雙極接線、電壓和容量雙雙創下國際之最的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柔性直流輸電相當於在電力系統當中接入一個完全可控的‘水泵’,能夠精準地控制‘水流’方向、速度和流量,而現在普遍使用的交流電纜則相對沒有這麼穩定。”陳朝暉說,在最初建設這項工程時,最難的部分在於這是全球首創,在國內外都還沒有可以學習和借鑑的他人經驗,只能憑藉著自己和班組成員們多年來日積月累的知識儲備在摸索中一步一步完成。

雖然陳朝暉的工作沒有直接面對用電的普通居民和企業,但卻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電纜因自身的缺陷、或因周圍環境(有火源、熱源),容易導致溫度過高,如果發熱的溫度不及時處理,會造成多達2-3個變電站一起跳閘。“大面積的突然停電影響的不僅僅是生產生活,可能還會因此造成惡意的社會事件。”責任就像警鐘一樣時刻迴盪在陳朝暉的心中,他明白這份工作的擔當,一刻也不敢懈怠。

在職工創新工作室研發高效工作新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髮展,廈門基礎設施建設日漸增加,新建的地鐵、機場等等公共基礎設施無一離不開用電需求。全市35千伏以上的電纜越來越長。雖然陳朝暉所管轄的電纜範圍擴大了,但班組成員卻無法成倍增加,這又成為擺在陳朝暉眼前的一個難題。

“我們只能想辦法依靠科技手段來提高巡檢電纜的效率。”陳朝暉如是說。在廈門市總工會的激勵下,陳朝暉職工創新工作室應運而生,班組成員也成為了工作室的主要成員。多年來,他帶領著工作室的十位成員們研發創新出了不少項目:防盜開井蓋,巡檢飛行器、檢修對講機、電纜交叉互聯繫統、巡檢機器人、隧道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等。

你絕對不知道,在廈門“地下城”工作是這樣一種體驗!

“原來每個月靠人工巡線檢測電纜溫度,現在只需要在辦公室看電腦上顯示的大數據信號,就能實現時時對電纜的狀態進行監測。”陳朝暉帶領著大家共同研發出了這套電纜交叉互聯繫統,大大降低了電纜巡檢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

工作之餘,他常常看一些與專業知識相關的書籍。在他看來,研發的靈感很多是在日常工作中產生的,工作中遇到麻煩了,就想著用什麼方法能夠使之變得簡單。

一方面不斷學習國際上的新技術,一方面積極找到廠家進行合作,陳朝暉在研發的道路上越走越順,他也嚐到了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的甜頭:“研發了這些檢測系統,對設備的運行維護和人員的人身安全都起到了很大的促進和保護作用。”

雖然提高工作效率的高科技手段越來越多,但陳朝暉卻對專業熟稔於心。他的腦子裡隨時能浮現出一幅深藏於地下的電纜線路圖。“工作要隨時待命。”他認為,如果在非上班時間遇到突發狀況,也必須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找到出問題的電纜線並及時處理,記在腦子中的電纜地圖在搜索時速度比電腦還要快得多。

你絕對不知道,在廈門“地下城”工作是這樣一種體驗!

在陳朝暉看來,創新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它只是工作中的很一小部分,自己更主要的工作任務還是生產,要不斷為廈門高顏值高素質建設添磚加瓦。頂著強大的壓力,陳朝暉也沒想要轉行,他笑著說:“這輩子我就只乾電纜這個專業,必須把它幹得精了。”

在陳朝暉堅持學習、鑽研技術、勇於創新的帶領下,電纜專業團隊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一批電纜專業人才也從中走來。

製作:林依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