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學生安全與學生髮展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這是學校的使命,也是家長們所希望的。而當前的部分學校教育,表面上說著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但本質上確是為了自己。出現這種情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安全。

我在不同場合,不同地點,不同時間聽過不同校長說過相同的話:考上幾個沒關係,千萬別出事。不知道我們的教育主管領導和家長們聽到這些話的時候是什麼感想,國家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就是希望學校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我們的家長省吃儉用供孩子上學,就是希望孩子學有所成,而承載他們希望的學校確有些出工不出力,讓我們情何以堪呢?

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單純地去苛責學校和老師,其實最值得同情的就是老師。

社會原因。無論學校發生什麼事,只要一經新聞報道,立刻就會成為焦點,引來輿論的關注,基於這樣的原因,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學校都會有相同的想法:安全是最重要的,學習是次要的。逐漸背離了學校的終旨。

學校原因。在社會的大氛圍下,學校會變得如履薄冰、謹小慎微。一些有想法敢於擔當的校長會堅持自己的想法,銳意改革,促進學校的發展,一些校長就會本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取消一切危險的活動,儘量把學生關在班級裡,這樣就不會發生危險或少發生危險,最明顯的就是春遊和秋遊取消了,公路越野賽沒有了,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活動不舉行了,運動會3000、5000沒有了,競技運動變成了趣味運動,學生就是坐在教室裡學習,時間省下來用在學習上成績就會好嗎?事實卻不盡如人意,學生變得厭學,沉迷於手機遊戲,越來越叛逆。

教師原因。每個老師都希望學生努力學習,老師們也盡最大努力地去教,在學校所有的工作人員中,最沒有權力的就是工作在一線的老師,他們每天既要完成各部門佈置的工作,還要走進課堂教學,不可否認的是,學生的基礎是參差不齊的,性格也是千差萬別的,家庭背景也是多種多樣的,提高學生的成績需要教育合力,老師的作用是有限的,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有個性,無理想,老師是打也不敢打、罵也不敢罵、管也不敢管,教育主管部門嚴禁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一經發現查實,都會嚴肅處理的,即使想有點私心,偏袒一下老師,輿論是不會答應的,沒有懲戒權的老師就像沒有槍支的戰士一樣,說服教育是因人而異的,一旦語言過激,學生有些想不開,發生點意外,即使你的本意是為了學生好,但是人們只關注結果了,往往會得不償失,我身邊就有幾位老師因教育學生髮生糾紛,最後是以經濟補償學生的方式和解的。

缺少了社會的支持,擔心家長的問責,考慮學生的安全,我們的教育何談全面發展。這樣的口號還會喊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